一、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文校園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給我們留下了刺股懸樑、穿壁引光、積雪囊螢、燃糠自照等勤奮好學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教育青少年好學上進的同時也表明了古代讀書條件的艱苦。然而現代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已經與古代有了太多本質意義上的區別。近一百年來的信息量已經占了全人類歷史總信息量的90%以上,代表著人類歷史進程中帶有突破性改變的重大事件均發生在近代。顯然,單純艱苦的學習條件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和現代教育的需求。那么,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們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教育環境呢?
(一)現代校園呼喚人文環境1、促進人的發展是基礎教育永恆的主題
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馬克思從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出發,認為人類社會歷史是一個從低級文明向高級文明發展的客觀過程,他認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人類解放的理想目標,未來的理想社會即是“以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毛澤東、鄧小平結合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進一步闡述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和具體標準及途徑。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三個面向”、“五育”、“四有”的教育方針,而促進人的發展是基礎教育永恆的主題。
2、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必須具備與之相適應的人文環境
當今知識爆炸,信息以幾何級速度更新的時代,學生僅僅依靠接受基礎教育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他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概念,不斷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的建設人才。因此,學生在校園內不僅需要學習既有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鍛造一種精神,一種以人為本、發揚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精神。這種能力與精神的培養顯然需要在與之相適應的人文環境下才能獲得。
首先,人文校園的環境應該很溫馨。應該到處是鮮花綠草,校園應該象花園。綠色校園不僅要注意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更要注意體現愛護環境,貼近大自然。如環保建材、綠地草坪、四季常青,空氣清新宜人,學生食用無污染健康食品。
其次,學校要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很多學校設定了專供同學們或家長休憩的漂亮的長凳和圓凳,有的學校把刺耳的下課鈴用輕鬆悅耳的音樂取代。小憩一會兒的舒適能夠消除家長和同學心理上的緊張感和疲勞感。雖然事情很小,但體現了學校代表了一種關懷。有的學校不僅為學生設定了談心室,還開設了知心姐姐廣播熱線和信箱,師生間有了多渠道的交流與溝通。談心室裡面裝飾著同學們的手工製品,師生處於平等的地位,暖色調的椅子,讓人感覺很溫暖。好的心情是談話的基礎。以往老師單獨找同學談話都在辦公室,辦公室畢竟是辦公環境,給人以距離感。有了談心室,就有了易於溝通的環境。
第三,人文校園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在這裡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勵。這也是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和每一位家長對於學校的期盼。要讓學校充滿人文智慧和人文關懷,要使校園成為學生生活和發展的樂園,而不是讓他們感覺是在受苦受累或懼怕。學校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先進的科技教育環境,為學生髮展個性、陶冶身心、發展特長、鍛鍊品格提供優越的環境。
信息產業的發展使得計算機技術與網路技術廣泛地套用於教育。許多數字電器被發明的初衷都不是為教育專門設計和服務的,但卻都被教育一一“拿來”。當以數位技術為基礎的網路與計算機等前沿科技入駐校園的時候,數字校園建設便呼之欲出。
數位技術已經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例如,現代人已經習慣了用電子郵件聯繫,在網上主動了解自己關心的線上新聞,這樣的生活勢必為學校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這種數字生活與學習方式,而且這種培養,顯而易見必須在數字環境下進行。數字校園的環境應該讓所有教師都可以有效地使用數位技術;使所有學生成為具有技術素養和盡責的電子計算機公民。要求學生除了學業、社交技能和情感上的準備外,還需要有技術的頭腦,懂得怎樣查找信息、確定信息的相關性、確定信息的準確性並把這些信息與其他資源整合起來;網際網路成為校園內最具普遍的工具。學校應該根據新技術的環境來設計教育,就是在先進的教育理念下,為學生提供數字環境,引導學生的未來數字生活模式。
二、人文校園與數字校園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一)人文校園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使“以人為本”成為全球關注並倡導的目標。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強調:“人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參與者與最終受益者,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取向,形成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自然環境。”學校發展也同樣如此,只有重視人的作用,重視全體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樹立“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 這樣一種理念,學校管理文化才能真正得到確立。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創建以人為本的學校文化,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機制,形成民主和諧的校園氛圍和融洽寬容的人際關係,使全校師生得到主動、積極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學校自身也得到發展,並形成人文氣息濃郁的學校文化特色。這就是人文校園。
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體現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關係,符合素質教育基本理念和新世紀教育管理改革的趨勢,對於學校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符合師生的要求,有助於激勵師生主動參與學校管理,從而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使學校在科學管理的同時,增加了人文關懷,從而形成較高層面的管理文化特色。這種管理文化有助於管理人員發揮創造性,有助於學校的發展,也有助於教師個體的發展。
與人本管理相對的是剛性的制度管理。很多學校不斷強化制度管理使老師“聽話”。結果導致教師不是潛心研究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而是誠惶誠恐地面對那些管理條例。教師變成 “工具人”,這種偏離人文精神,過分注重統一要求嚴格控制的所謂“科學管理”,以簡單量化取代了人文關懷,以單向的服從指令代替了民主合作,嚴重地抑制了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事實上,即使是最嚴格的考勤制度,也往往只能在形式上“管”住教師,至於教師是否真正發揮了工作主動性與創造性,則未必一定。教師的勞動特點決定了對他們的勞動投入很難予以確切量化。以上課為例,同樣一節課,精心備課者所花的時間、精力要超過隨意上課者的幾倍乃至十幾倍,雖然形式都是40分鐘。顯然,學校管理需要有規章制度,但更需要先進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學校的發展建立在全校師生員工的基礎上,在學校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得到富有個性的發展。
教育是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開放體系。這種體系定位在以多媒體網路技術為主要工具的開放型教育上。多媒體校園網路使每個人都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路自由地學習、工作或娛樂;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得到每個學科第一流老師的指導,都可以直接向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獲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資料……無論時間、地域、學習的內容、師生的交流方式、學習的方法和途徑上全部是開放性的,學校的圍牆、教室的大小、時空的限制不再是制約學生髮展的因素,這就是“數字校園”。
“數字校園” 可以把信息技術與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地進行整合,實現整個教學系統的最最佳化。老師和學生開始嶄新的網路生活。網上備課、電子郵件收發批改作業、師生網上交流論辯。可以說,備課、上課、作業提交、課後輔導這四個教學環節,信息技術都已滲透其中。校園網上專門設立教師業務檔案區,形成教師業務交流的平台。老師們將業務成果和所研究的科研課題上傳至此,公開、透明,利於相互交流,利於促進教師成長。
數位化時代要求學生儘早介入數字生活,這是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要讓學生學會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還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不再受幾何空間的支配,不受時間的約束,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數字校園為學生提供了更具個性的學習機會。同學們可以自己到學校數字資源庫點播瀏覽自己喜歡的課程資料,學習難度和時間完全由自己掌握。學生還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研究性學習。高年級同學還可以創立學生網站,由學生自己設計和製作內容。數位化的校園可以成為學生另一個學習和生活的天地。
三、怎樣建設人文校園與數字校園
(一)人文校園的建設首先,在教育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且要從學生需要的角度去選擇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給學生提供最大的選擇機會,使他們的主體意識得到最大的張揚。在管理中,要始終圍繞教師的發展,在抓教師的教育行為同時,做好對教師的心理、生活、成就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其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關愛學生,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學生的參與。這不僅僅是學生的內在需要,還體現了現代教育關係中師生平等的基本要求。正直、富有同情心,是教師品質的重要內容。有些教師這樣說:“沒有完成作業的同學站起來。”在學生低著頭站起來後,還對他們訓斥一頓,直到他們的頭更低。而如果教師總是說:“完成作業的同學請舉手,然後一起鼓掌”,結果將大不一樣。雖然這兩種做法都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完成作業情況,但效果差異明顯。後者的作法將讓未完成作業的學生沒有了難堪,多了反省,將會使他產生自覺改正缺點的內在要求。
第三,學校管理在體現以學生為本的同時,也應體現以教師為本。領導要注重領導方式,不僅抓教職工的工作,更要關心他們的願望和需要。管理制度要提倡感情化強制,既保證學校的總目標,保證學生的發展,又體現人情味,剛柔兼顧,最大可能化解或減輕對教師造成的傷害。實踐中要讓全體教職員工感受到學校是為他們搭建的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舞台,從而在學校這個充滿激勵而不乏寬鬆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的判斷能力、決斷能力和創造力,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提高,有效地實現自我控制。
學校建設數字校園要達到五個有利的要求,即:有利於多種媒體組合教學;有利於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調控;有利於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等主體性的發展;有利於開展個別化的學習;有利於多種學習資源的利用和資源的共享。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加強三件建設,即硬體、軟體、潛件建設。
硬體是指建立一網八室四系統。一網指千兆數據的互動傳輸和資源共享的校園網;八室指建設了帶有電教小平台的學生教室、功能室、綜合電教室、電腦室(帶語音功能)、課件製作室、多媒體閱覽室、電子音像教材室、攝錄編輯室;四系統為校園廣播系統、校園視頻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校園安全監控系統。網路系統能將圖像、文字、動畫、聲音以及視頻影像等傳輸到任何一個終端,滿足教師課堂教學、備課、製作課件等要求及教育現代管理的需要;滿足資源共享與個別化學習的要求;滿足學生小組學習討論和交流的需要;滿足教學測試及信息反饋分析的需要。學校普及計算機套用,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圖書管理、財務管理等實現了電算化、現代化,工作和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並向無紙化過渡。
軟體是指配合硬體使用的兩帶、兩片、兩盤,即錄音帶、錄像帶;投影片、幻燈片;VCD糟、電腦光碟以及其它形式的音像資料,並將所有既有資料數位化,使之完全可以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學校建立了網上資源庫,正將原來模擬信號的教學音像資料轉為數字資料,並分門歸類上傳到伺服器。學校建立了光碟塔、光碟庫等,師生可以利用電腦網路進行互動學習、實現VOD視頻點播,實現了學生的自我主動學習。
潛件是指在數位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技術的背景下,相關思想、相關理論、電教方法以及教師掌握並運用數位技術的能力。潛件不像硬體那樣直觀,但這恰恰是最重要的。只有人的思想首先現代化了,物質上的現代化才能隨之而來。學校應該在不斷加強和完善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理論、媒體操作與套用、電腦課件製作等方面的培訓,並通過開展電教教材評比、課件製作大賽、評選電教優質課等形式促進教師電教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從而使人能盡其材、物能盡其用。
人文校園與數字校園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兩個要旨,“人文”與“數字”是教育現代化架構的兩個車輪,缺一不可。只有思想沒有技術那是空頭政治,是紙上的現代化。有設備無思想,就是硬體倉庫,就是把昂貴的電教資源當貢品,當展品,擺樣子。有設備思想不正確,把先進的教育思想套用於傳統的教育,反而變本加厲地加重學生負擔。新設備老思想成為孔乙己穿西裝,不倫不類,貽笑大方。人文校園和數字校園一個屬精神範疇,一個屬物質領域。兩者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數字校園建設屬於基礎性建設,主要任務是使學校具備與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相適應的物質條件,也是現代化教育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人文校園建設屬於精神建設範疇,是師生共同完成高質量教育教學的精神動力,為數字校園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並使數位技術在校園內發揮最優功能,而不是走向偏離。
人文校園和數字校園建設共同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文校園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增強了責任感,加深了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數字校園建設不僅實現了物質條件上的現代化, 也使得由於地域的分散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難得到克服。搞好兩個建設可以推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提高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最終實現學校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更快更好地培養高質量的人才.
人文校園標語
1、基本掃除青壯文盲,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2、不敢高聲語,恐驚苦讀人;
3、發展農村社區教育,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
4、教師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5、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於創新
6、樹立終身教育觀念,構建社區教育體系,創建現代化教育體系
7、工作激發學習,學習創造佳績
8、建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人的素質
9、社會發展教育先行教育振興全民有責!
10、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11、全社會都應關心和支持教育!
12、優先發展教育是實現××長遠發展的根本措施!
13、堅持以人為本,力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4、社區教育,是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重要途徑
15、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麼
16、教師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的過程
17、舉全市之力,創教育強市!
18、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19、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發展決定於他在業餘時間專心在於何事。
20、發展終身教育,提高公民素質;短美文www.duanmeiwen.com收集。
21、終身教育是社會創新和進步的永久動力,終身學習是社會和諧的不竭源泉。
22、教育最大的成功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教育就是服務,是學生的服務。
23、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24、家長養育辛苦,報恩唯有苦讀;
25、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26、經濟要發展,教育要先行!
27、腳踏實地山讓路持之以恆海可移;
28、不比闊氣比志氣,不比聰明比勤奮,不比基礎比進步;
29、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使社會和諧發展。
30、終身教育是一件全黨全民全社會的事業
31、學問愈深,未知愈重
32、教育改變命運智慧引領輝煌!
33、全民興教,確保教育優先發展!
34、熱烈歡迎上級領導教育專家組蒞臨我校檢查指導工作!
35、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36、走進教室躊躇滿志走出教室意氣風發。
37、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38、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39、教育的目的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40、大力營造發展教育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