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系原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新校門](/img/1/257/nBnauM3XzIDMxEDM0kDM2kjM3MTM1IDMwATOwQTNwAzMxAzL5A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學院中文全稱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英文全稱為“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 Technology”。學院校址位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育才學校的重慶市合川區草街街道,占地面積2048畝。學院設有11個二級學院和1個基礎課教學部,設定36種本專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管理學、工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000多人。
學院秉承“厚德篤行、求真創造”的校訓,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13年來取得可喜辦學成果,在社會各界享有良好聲譽,先後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全國先進獨立學院”、“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重慶市民辦教育先進集體”、“重慶市先進社會組織”、“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是重慶市第一所獨立二級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以實施本科教育為主。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16000人。
這所位於合川區草街街道的學院青山環繞,滿目蒼翠,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占地面積2048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學院的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運動場散落在青山綠蔭之間。多年來,育才學院的教育教學在全國300多所二級獨立學院中名列前茅。
根據教育部的批覆,轉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後,該校將以實施本科教育為主,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16000人。
學院先後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全國先進獨立學院”“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重慶市民辦教育先進集體”“重慶市先進社會組織”“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李學春教授任董事長,張衛平教授任執行董事兼執行院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原西南師範大學副校長何向東教授任院長,學院黨組織直屬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程明亮教授任黨委書記。
學院青山環繞,滿目蒼翠,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占地面積2048畝,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學院的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運動場散落在青山綠蔭之間。一幢幢教學樓紅藍相間,綠樹掩映,錯落有致。行知樓、文淵樓、博文樓、慧思樓、格致樓、豐美樓、八音樓……別具一格的樓名,透著書香,透著雅致,透著高等學府特有的品位,是治學讀書之勝地。
歷史沿革
學院成立於2000年5月,由西南大學與重慶利昂實業有限公司聯合創辦。2003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為全日制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
2010年6月,成為重慶市第一所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獨立學院。
2013年4月27日,教育部同意西南大學育才學院轉設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各屆領導班子在董事會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下,立足實際、著眼未來、團結奮進、開拓創新,使學院不斷發展壯大,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學院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積極改革用人政策和分配製度,豐富文化生活,搭建關懷、溝通、學習、發展平台。通過“定機構、定編制、定崗位、定職責”,理順了管理體制,建立了激勵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一支思想正、業務精、作風硬,敬業愛崗、團結奮進,爭創一流的教師隊伍正在悄然形成。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008人,生師比17.1:1。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396人,占教師總數的39.3%,具有碩士及其以上學位568人,占教師總數的56.3%。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重慶市學科帶頭人1人,重慶市優秀教師3人。
學院領導
執行董事 執行院長:張衛平
院長:何向東
黨委書記:程明亮
副院長:鄧朝喜、虞建華、陳金玉、周宏光、何光勇、王偉
學院規模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7749人(本科16172,專科1577),其中有46個少數民族的民族學生。現有專任教師1008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6.3%,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務的教師占39.3%。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重慶市學科帶頭人、重慶市優秀教師數人。學院還聘請了潘際鑾院士任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楊福家院士、陶西平教授、李延保教授等知名學者為特聘教授。
院系設定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img/0/5d0/nBnauM3XxETO5kDNzEDO4IzNwQTM1UTM4UjNyQTNwAzMxAzLxg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學院設有黨政辦公室、組織宣傳部、教務科研處、學生工作與就業處、發展規劃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招生工作處、幹部人事處、財務處、審計監察處、後勤基建處、保衛處、資產處等10多個職能部門。
教學模式
學院牢固樹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全力保障教學經費投入,嚴格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健全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造優勢和特色專業。學院是重慶市高校中唯一的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思想實驗基地”,是重慶市 “美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院重視科研工作,著力搭建科研平台,成立有“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民辦高等教育研究所”“西部傳記文學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各研究機構先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十一五”國家課題、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課題、重慶市社科規劃課題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3項,出版專著、教材57部,發表學術論文及作品1200餘篇(件)。王長楷教授主持的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課題“重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學院主辦的《民辦高等教育研究》雜誌是全國民辦高校優秀學報“十佳”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
辦學宗旨
學院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積極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實踐理論,突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技能和特長培養相結合,注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確立“符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推行“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教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了師範教育、民族教育、藝術教育等辦學特色。社會影響
2010年,學院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光榮稱號,被中國獨立學院協作會授予“全國先進獨立學院”稱號,被重慶市教委授予“重慶市民辦教育先進集體”稱號,2011年被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授予“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稱號,被重慶市民政局授予“重慶市先進社會組織”,2012年被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課外活動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img/b/ec9/nBnauM3XyYzM1UjN5EDO4IzNwQTM1UTM4UjNyQTNwAzMxAzLxg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就業渠道
13年來,學院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了25843名合格人才,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輸送了6000多名優秀骨幹。歷年來,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授予率、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10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簽約率位居在渝本科院校第一名。近年來,畢業生中已有700多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中40%以上考上了香港城市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幾分耕耘,幾分收穫。今天的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正在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雄姿,朝著建設中國高水平民辦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
學院文化
校 訓:“厚德篤行,求真創造”大學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
辦學宗旨:“知行合一,服務社會”
發展戰略:“以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
校 風:“立己立人,止於至善”
教 風:“持正守德,勤思善教”
學 風:“見賢思齊,學而不厭”
傑出校友
趙章傲,內地新銳媒體人、主持人、配音師、演員。歐美文化傳媒交流協會會員、中國傳媒藝術語言研究中心成員、中國廣播電視主持人委員會會員。因2012年參加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時尚生活頻道和香港亞洲電視台聯手傾力打造的選秀比賽“生活星主播”而成為旗下主持人而嶄露頭角,隨後參加全球華語主持人大賽而走上國際舞台,先後簽約四川衛視、重慶電視台、央視數字頻道、亞洲廣播電台,憑藉幽默搞笑的主持風格受到觀眾的喜愛,不俗的台詞功底以及超強的表現力帶來了許多戲劇、舞台表演的機會,可謂全方位發展。同時也兼任旅遊衛視、華視傳媒數字移動電視網路、移動新媒體等紀錄片配音,其監製的微電影、MV也在網路上獲得極大反響,曾接受人民網、新浪、搜狐、中國日報網[3]、中國廣播網、華龍網、今晚網、重慶晨報、重慶晚報、中國青年網、中國導報網等多家媒體專訪報導。一躍躋身成為目前內地最受觀眾期待的媒體新秀之一。現任重慶雅佳娛樂傳媒有限公司執行董事、CEO。中國傳媒藝術語言研究中心西南分中心首席聯絡官。
許康平,都市快報攝影記者。2006級新聞學本科學生,現為《都市快報》新聞攝影記者,東方IC(中國圖片庫)重慶地區核心攝影師。在校期間在《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等國家級媒體上發表各類新聞圖片報導50餘篇,其中以育才學院為題材的近20篇,為宣傳育才學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是我院新聞學專業學生的驕傲和榜樣。曾在校內新聞社團《五月芽》先後擔任記者部副部長、部長、執行總編、社長等職。2008/05--2009/6:文新學院院刊《文淵閣》執行主編。2006/09--2008/6:先後擔任校團委辦公室幹事、信息部部長、社聯副理事長等職。2007、2008、2009:連續三年參加全國大中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人民圖片網、五洲圖片庫、cfp視覺中國、東方IC、中國日報、中國特寫圖片社、聚焦圖片社等多家新聞圖片網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網、國務院新聞圖片庫、cfp視覺中國、中國日報新聞圖片網等多家圖片銷售平台簽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