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主義心理學

主要觀點

1、人的本性是三種基本屬性的結合。人性包括被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制約的生物屬性,以生物屬性為前提和社會屬性為內容的精神屬性,以生物屬性為基礎以精神屬性為表現形式的社會屬性等等。上述三種屬性,對人來說缺一不可,也不能再復加,所以它們被叫做人的基本屬性。這三種基本屬性的有機組合便構成人的本質,或稱之謂人性。這三種基本屬性不是絕對獨立的,它們互為條件,互相影響,相互滲透和包含,在地位上可以互相轉化,正是這種辯證關係使這三種屬性可以同歸於人所有。
2、人的心理動力是需求。人性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動力是需求。人的需求是綜合性的是三種基本屬性的綜合,儘管有時某種需求從形式上占主導。比如吃飯,從形式上是滿足生物需求,但它的內涵包括了精神性質和社會性質。正是在這一點上,它不能同意“力比多”、“內驅力”作為單一心理動力,也不同意將需求分為高低層次,它只承認發自人性的精神、生物、社會三位一體的需求是人的真實心理動力。
3、個性是人性在個體人身上的具體體現,人性是個性的一種抽象。人性抽象掉了個體之間在精神、生物和社會屬性方面的差異以及三者之間關係的個體差異。如是,在討論個性時,不但要討論某一個體的生物、社會和精神方面的特點,同時要討論精神、生物和社會屬性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某一個體身上表現,換句話說,就是不但要討論個體的德、智、體的各自特點,還要討論德、智、體之間的關係在某一個體身上如何表現。
4、人性的內涵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從種系進化角度看,自人類最終形成至今,雖然人類的最一般的本質屬性未曾變動,但其具體內涵卻不斷地經歷著種種演化。人類造就著社會歷史,社會歷史不斷豐富和改變著人性的內涵。從個體發育的角度看,個性的發展如同人性演進的縮影,個體人的本質屬性雖然在一生中不會變動,但在不同年齡階段上,在不同的認知能力水平上和在不同文化環境中,其具體內涵卻要發生某些特徵性的變化。個性變化發展總是遵循著生物學規律,因襲著社會文化傳統,在人類認知能力和水平的制約下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