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特點
這款根據真人製作的虛擬視像,可以即時回答全球客群的提問,這在世界新聞史上還是首例,不僅是媒體在新技術運用的突破,同時也在新聞報導層面實現三方面的創新:
其一,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的視頻,客群可與新聞人物直接互動,擯棄了傳統媒體記者根據自己的感觀、經驗去過濾或植入採訪對象的做法;
其二,通過人工智慧,強化了客群的個人體驗,更容易培養客群與受訪對象的忠誠度和用戶黏度;
其三,這項突破給未來的新聞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比如焦點新聞人物、娛樂巨星、政壇元老以及歷史人物等,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採訪記錄,形成口述視頻對話,即使在主人公離世以後,亦可繼續與客群互動回答問題。
視像主角
這次視像新聞主角是尼泊爾的一位名叫布米卡的變性者,一個在南亞備受爭議的新聞人物。尼泊爾的“第三性”運動使該國成為亞洲地區第一個承認變性人士合法權益的國家,該國的護照相應出現了“第三性”性別的選項。布米卡是該國第一位以“第三性”性別身份護照出國的變性人士。2016年,中國日報記者麥克遠赴尼泊爾,持續對布米卡進行了20多天的密集視頻採訪,並輸入到節目中,然後採用世界上最尖端的人工智慧技術,包括谷歌的語音識別技術、IBM的沃森人工智慧技術、臉譜的反應架構技術、亞馬遜的匿名函式功能等多項技術完成後期製作。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布米卡雖然是虛擬視像,但卻像真人一樣,有足夠的思維能力,以現場直播的方式回答觀眾提出的所有問題。
技術前景
人工智慧技術的突飛猛進,使新聞產品的多元開發和競爭更為激烈。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在不遠的未來,機器人不僅能夠搶去大部分白領的飯碗,包括記者和編輯,還將囊括普利茲新聞獎。前不久,谷歌開發的阿法狗令人類圍棋高手“集體臣服”的事件廣為人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英國《金融時報》已經出現美女記者與一位名叫愛瑪的機器人寫手同台競爭了。2016巴西里約奧運,中美媒體的機器人記者首次同台亮相。北京大學和今日頭條開發的寫稿機器,結合了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視覺圖像處理等技術,平均每天撰寫30-40條稿件,冠絕人類寫手。報導速度最快為2秒,幾乎與電視直播同時發布稿件。
機器人是否會搶了媒體人的飯碗,還有待觀察。但寫稿程式的廣泛套用,肯定是對媒體人力資源的解放和補充,使記者和編輯可以集中精力從事新聞事件的解讀和分析。據麥克表示,這款新聞實驗產品雖然已經上線,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比如布米卡遇到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可能會婉拒或直接說不能作答。
中國日報作為國家英文媒體,一直努力推動報網融合,鼓勵采編人員不斷創新內容,跟進技術潮流,力爭在媒體大轉型的浪潮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此次人工智慧視頻採訪是首開先河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