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人寫作》是作者金道行單篇論文的結集,包括代序——本書中最後發表在《寫作》雜誌2010年第4期的《人人寫作》,總計46篇,《人人寫作》包括《談寫信》、《小散文》、《文章中的“你”是誰?》、《魯迅散文里的白描》、《漫談“畫頭髮” 》、《交代時間的藝術》、《人物出場藝術種種》、《比喻的褒貶》、《縮小誇張趣談》、《形象思維辨》、《諾貝爾獎與中國文學》等。
作者簡介
金道行(1937~),三峽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寫作心理學研究,業餘也寫隨筆。發表論文、隨筆100餘篇,其中《論藝術思維》、《文學創作的心理衝突》、《論下里巴人》等發表後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出版的專著有:《寫作心理探索》、《寫作心理探微》(廣西教育出版社)、《中學作文技法》(湖北教育出版社)、《作文心理素質教育》(文心出版社)、《文心探珠——文學寫作心理學》(長江文藝出版社)。
目錄
人人寫作(代序)
一 文心
寫作心理學:誰解其中味?
寫作的心理動力
寫作的潛動機
寫作的心理時間
寫作的心理空間
寫作的心理語言
寫作的心理邏輯
寫作的高峰體驗
寫作的心理讀者
寫作技巧的整體意識
寫作的捷徑
享受情感
爭取靈感
點化·模仿·抄襲
二 文體
說隨筆
說時評
雜文的文體
雜文的結構
書評不能這樣寫
老年寫作——以李嵐清音樂筆談為例
明星寫作——以胡因夢自傳為例
說對聯
說輓聯
說段子
談寫信
文章中的“你”是誰?
魯迅散文里的白描
漫談“畫頭髮”
交代時間的藝術
人物出場藝術種種
比喻的褒貶
縮小誇張趣談
形象思維辨
諾貝爾獎與中國文學
三 詩體
中國詩的節奏
詩的拗說
詩的拈連
詩的比喻和比喻的詩
艾青式的比喻
詩的量詞
今人寫古詩
論自由詩
論自律詩
論現代格律詩
四金先生的部落格
小引
金先生的七十大壽
茶味
朱兒,再見
在北大吃餃子
符號雜文與MR
李華章的真情散文
甘茂華的風情散文
校園小說:青春與風雨
“最牛作文”與偏才
梵谷的一雙鞋
兩個林徽因
梁從誡先生的筷子
徐志摩坐飛機
錢鍾書為何寫《圍城》?
季羨林先生的中山裝
後記
書摘
(1)首先,我提出了“寫作心理向組合原理”,說的是寫作心理的指向性呈現出“兩極”的態勢,即既有指向(或發生)作者心理的一極,又有指向(或發生)讀者意識的一極。全部寫作心理,就是作者心理這一極與讀者意識這一極的雙向組合。“寫作心理_雙向組合原理”顯然是對於傳統寫作理論單向重視作者心理(一極),僅僅強調“詩言志”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撥與辨正。“原理”尤其張揚了寫作心理中的“讀者意識”,強調只有作者心理與讀者意識的“雙向組合”,才是完整的、健康的寫作心理
“雙向組合原理”揭示了寫作心理的奧秘,是寫作心理的根本規律。“雙向組合原理”源於我對寫作心理現象的形而上的思考,是我的寫作心理研究的核心和總綱,我把它置於《探索》的導論之首,而貫穿於我的全部著作中。
(2)我發出“是先有作者還是先有讀者”的“天問”。我的回答是先有讀者,然後才有作者;是讀者制約作者,作者為讀者寫作。
(3)由此,我提出了“心理讀者”的概念。在我的研究里,“心裡讀者”有別於接受美學的“隱在讀者”,因為它參與寫作。
(4)由“心理讀者”,我又提出“心理作者”的概念。“心理作者”也不同於接受美學的“隱在作者”和敘述者,因為它與“心理讀者”是雙向對應的關係,而不是單一全能的角色。
(5)我以為,寫作就是“作者——心理作者(並通過敘述者)——心理讀者——讀者”的心理對話。它構成了所有寫作的基本格局,概莫能外。
(6)我研究寫作動機是一個系統,顯在的與隱在的,高級的與低級的、意識的與無意識的,為作者的與為讀者的等,一起構成寫作的內驅力。
(7)我認為文學寫作始終存在著審美心理與世俗心理的衝突。世俗心理強化的結果,要么寫出壞作品,要么導致作家自殺。作品的產生是審美一tL,理的強化。傑作是生命體驗和審美體驗的絕唱。
(8)我否定統治文藝理論半個多世紀的“形象思維”論,提出了“藝術思維”的觀點。“藝術思維”是包括意象思維、情感思維、靈感思維、抽象思維和語言形式化思維的思維總體。
(9)我認為靈感是越軌思維。我把靈感概括為“意識——無意識——-意識”和“興奮——抑制——興奮”的簡約的公式,揭示了它的心理奧秘,從而撥開了古往今來的迷霧。
(10)寫作運用“心理語言”,才有個性化。我發現寫作語言的“詞不達意律”、“內外有別律”和“說寫分離律”,探尋出語言痛苦的心理根源,強調“內部語言”的心理功能。寫作語言不是簡單的提煉“詩眼”,錘鍊文句,而是營造“心理語境”。
(11)我把寫作技巧的心理實質看作是對讀者的吸引,而無技巧則是技巧向無意識的轉化,是形式向內容的轉化。技巧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優格式塔”。
(12)我認為意境是一種心理存在。我反對把意境簡單地當作“情景交融”(情+景)的傳統定見,而把它歸納為“作者心理勃發——意在言外——讀者再創造”的心理過程。意境決不是文本既成的東西,而是讀者心理的實現。這樣,一個長期說來說去越說越糊塗的審美謎團,我以為就道破了。
(13)我還提出了理論寫作的“悟性思維”。光有邏輯思維的理論文章四平八穩;有了悟性思維,理論寫作才有靈氣。悟性思維是理論思維的越軌和頓悟,它是智慧和創造。理論寫作是邏輯思維與悟性思維的親密接觸。
還有一些,如心理時間的情緒化和降冪排列,心理空間的審美距離,心理邏輯總是“違反”,心理人物的內視與無意識組合,寫作的高峰體驗,錯覺心理與審美體驗,情感思維,文章中的“你”是誰,日記的讀者是誰,寫作心理過程包括從心理積澱到心理反饋,發表心理等,或由於是深化前人的論述,或是悟出的個別見解,雖不乏新意,就不列舉了。“甚荒唐,反認他鄉是故鄉”。學術不喜歡因循。
我的學術著作充溢激情,因為所有觀點都是壓抑於我的肺腑的吶喊,是本我的解放。我厭惡人云亦云,我不齒拾人牙慧。我是一條沒有主子的野狗。 二一把辛酸淚我在20歲被打入“另冊”,頓失青春,蹉跎了20年。當我能做學問的時候已經年近半百了。我自知條件不好,只有拚命地追趕。失去的東西要自己趕回來。沒有孩子還可以收養一個,學問卻只能靠自己孕育。
於是,我每天都像念經一樣地默誦魯迅的話:“趕快做!”我把魯迅集《離騷》的對聯“望崦嵫而無迫,恐鵜夾鳥之先嗚”貼到牆上,希望太陽啊,你慢點落吧!我焚膏繼晷地讀讀寫寫,在北師大做訪問學者一年,每天都是機械地上午讀寫四小時,下午四小時,晚上三小時,只在國慶節到天安門——故宮——景山“跑馬溜溜地”玩了一天。我做什麼都是趕。去書市買書是趕,到北圖查資料是趕,每周寫一章也是趕。北京一年,靠“趕快做”,我才寫完兩本書,《探索》和《作文心理素質教育》,60萬字。同宿舍的魏先生說,我沒有時間生病。
多少年,妻每晚下班回家時,她總是說,在山坡底下很遠就能看見我家三個視窗,三盞燈,我與兩個上學的孩子都各忙各的。我上北京前,女兒稱我帶走的書稿,笑說有5斤重。我回家時,妻帶著兒女興高采烈到火車站接我。孩子早就想到公園去划船,媽媽說等爸爸回來全家一起去吧。那時宜昌正興建了水上公園。可是,從北京一回來,我又接著寫《探微》。12年過去了,孩子都長大了,我還沒有帶他們去划船。我仍是忙。
1995年,我終於忙病了。發暈,走不穩路;我突然寫字發抖,亂拐亂畫。我還腹痛腹瀉。那時我已完成32萬字的《探微》,正在趕《探珠》。《動機》這一章剛寫一半,我便寫不下去了。醫生說我的腦子和肚子都有病,只得住醫院。做了手術,出了醫院,我又接著寫。現在,還能看到《動機》手稿的一半是流利的鋼筆字,另一半是粗大的毛筆字。我寫不成鋼筆就用毛筆。
原來我暗暗有個打算:想一鼓作氣做完我的學問,起碼寫完“三探”,然後再生病,再死,便死而無憾。沒料到我在58歲提前生病了。我不能倒。吃過藥,頭暈好一點,腹痛好一點,我又爬起來寫。儘管心裡急,但卻不得不放慢速度。每次幾分鐘,幾個字,最多一小時,一兩百字。總之想一點寫一點,能寫一點寫一點。就是這樣帶著矛盾的心情,到1999年,推遲了四年,我還是把《探珠》這部以毛筆字為主的書稿寫完了。那時,我已因病退休。我用退休來換取寫作。
禍不單行。1999年12月29日,正當我從“世紀書稿”里抬起頭來,準備豪邁地跨世紀的時候,妻跌倒了,而且一跌就是股骨頸這關鍵部位骨折。於是住院,換骨,拄拐杖,學步。想起前幾年,妻給我什麼都照護好。她從雜誌上看到丁玲的脖子掛著木板寫作,她也為我弄一塊乾淨的木板,讓我躺在沙發上寫。四年來,是妻扶我;而現在,輪到我扶妻了。每天,我都要扶她下樓散步;在家裡,我給她拿這拿那。我最怕妻叫我,一叫我就要從桌上爬起來,一打岔就是半小時。兩年就這樣過去。不幸的是,妻又接著患病,以致輾轉武漢住院、手術、化療。我像一隻驚弓之鳥無力地飛來飛去,風風雨雨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