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名:亮鱗肋毛蕨 Ctenitis subglandulosa(Hance) Ching科名:叉蕨科 Aspidiaceae
屬名:肋毛蕨屬 Ctenitis
分布狀況
國內分布:產台灣(淡水、烏來、南投、基隆)、福建(德州、德化、南靖、福清、永泰、崇安)、浙江(樂清)。國外分布:日本(琉球及小笠原群島)
生山谷林下溝旁石縫,海拔450米。模式標本產地:台灣(淡水)。
形態特徵
植株高約1米。根狀莖短而粗壯,直立,粗約1.5厘米,頂部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線形,長2~3厘米,先端纖維狀而稍捲曲,全緣,開展而蓬鬆,膜質,銹棕色。葉簇生;葉柄長40~50厘米,基部粗6~8毫米,暗棕色,向上深禾稈色,上面有兩條縱溝,基部以上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2~3毫米,先端短尖至漸尖,全緣,呈復互狀貼生,薄膜質,棕色並有明顯的虹色光澤;葉片三角狀卵形,長45~60厘米,基部寬30~4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四回羽裂;羽片12~14對,下部1~2對近對生,向上的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對羽片最大,斜三角形,長18~22厘米,基部寬12~1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而不對稱,其下側特別伸長,柄長1.5~2.5厘米;第二對羽片闊披針形,長16~20厘米,基部寬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而近對稱,二回羽狀;基部羽片的一回小羽片10~12對,互生,斜展,間隔3~4毫米,下部幾對柄長2~4毫米,向上的無柄,基部下側一片最大,披針形,長8~10厘米,基部寬2.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羽軸上側的小羽片比下側的遠短;二回小羽片10~12對,互生,稍斜向上,間隔2~3毫米,基部一對有短柄或近無柄,橢圓披針形,長1.5~2.5厘米,基部寬6~10毫米,短尖頭,第三對以上的基部與一回小羽軸合生,深羽裂幾達二回小羽軸;裂片4~6對,稍斜向上,橢圓形至斜三角形,長3.5~5毫米,基部寬3~4毫米,短尖頭,全緣。葉脈羽狀,小脈3~4對,單一或在基部裂片下部的二叉,斜向上,兩面均稍隆起,上面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主脈上面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下面明顯隆起並疏被貼生的淡棕色細毛。葉紙質,乾後淡褐棕色;葉軸、羽軸及一回小羽軸禾稈色,上面密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下面密被與葉柄上部的同樣的鱗片;二回小羽軸上面密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下面疏被小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2~4對,生於小脈中部以下,較接近主脈;囊群蓋心形,全緣,膜質,淡棕色,宿存。植物之叉蕨科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