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介紹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東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都等於割據政權。以後歷代設都督、總管、節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廢。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別稱,實際上遠非東漢州牧之比了。
交州牧,交州的最高官員.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東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都等於割據政權。以後歷代設都督、總管、節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廢。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別稱,實際上遠非東漢州牧之比了。
劉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益州牧劉焉幼子,在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
詳細介紹 生平介紹 論劉璋失益州 劉璋與王倫之比較益州牧,益州的最高官員,總理益州的治安、民政、軍事的最高長官。益州是東漢時最大的州它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全境和陝西省南部,雲南省西北部。有漢中、蜀、...
牧的起源 順序 牧的發展張津,字子云,荊州南陽郡人,漢末交州牧。靈帝駕崩之後,成為促成何進和袁紹聯手討論謀殺宦官的關鍵人物。之後,先後擔任交阯刺史和交州牧。最後,被部將區景殺害...
個人生活 官宦生涯 影響 評價 演義記載交阯之亂[注 3],又稱作“晉吳交阯之爭”[參 6],是三國末期在交州發生的一次事件。該事件因吳交阯郡吏呂興[注 4]在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
事件背景 事件經過 餘波劉焉(?-194年),字君郎(《華陽國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縣(今湖北省天門市)人。西漢魯恭王劉余後裔,漢末群雄之一。 劉焉初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
人物生平 人物影響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陶璜,生卒年不詳,字世英,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交州刺史陶基之子,三國時期東吳及西晉初年將領,官員。 陶璜本人曾歷顯位,因為其父曾任交州刺史,故陶璜...
人物生平 歷史評價 家族成員 史書記載廣信,是漢武帝平定南越王國後,到三國孫權時期的設在交州首府。廣信原是遠古嶺南蒼梧古國的治所在地,是嶺南和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 主要區域是粵語區域 。...
歷史沿革 廣信縣治 文化發展士燮(xiè)(越南語:Sĩ Nhiếp;137年-226年)(《歷代神仙通鑑》中被誤記為杜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漢末三國時期割據交州...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 揚州牧:呂范(前將軍,十一月拜。) 荊州牧:陸遜(輔國將軍) 交州... 尚書令:雍 侍中:儀 揚州牧:范 荊州牧:遜 交州刺史:岱... 選曹尚書:暨艷(自殺) 侍中:儀 揚州牧:范 荊州牧:遜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