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信[人體穴位]

交信[人體穴位]
交信[人體穴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體穴位,別名:內筋穴、竹柳穴

基本概述

交信穴 Jiāo xìn(KI8)

附註

陰蹺脈郄穴。

別名

內筋穴、竹柳穴

取穴方法

交信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太溪穴直上2寸,復溜穴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

解剖

在趾長屈肌中;深層為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後方為脛神經本乾。

主治疾病

月經不調,崩漏,陰挺,泄瀉,大便難,睪丸腫痛,五淋,疝氣,陰癢,瀉痢赤白,膝、股. 內廉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關元穴、三陰交穴治婦科疾患之月經不調;配太沖穴、血海穴、地機穴治崩漏;配中都穴治疝氣;配陰陵泉穴治五淋;配中極穴治癃閉;配關元穴治陰挺。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穴義

腎經經氣由此交於三陰交穴。

名解

1)交信。交,交流、交換也。信,信息也。該穴名意指腎經經氣由此交於三隊交穴。本穴物質為復溜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因其吸熱揚散而質輕,因此從本穴外走脾經氣血所在的天部層次,故名。

2)內筋。內,與外相對,指本穴交於三陰交穴的氣血物質來自於腎經所處的內部。筋,肝風也。內筋名意指本穴氣血以風氣的形式由內向外傳輸。理同交信名解。

3)陰蹺脈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為腎經之穴同時又為陰蹺脈之穴,但由於本穴氣血為涼濕水氣,外傳脾經的氣血是吸熱後的氣血,量不多,如從孔隙中外出一般,故為陰蹺脈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吸熱後橫向外走三陰交穴。

功能作用

外散寒冷水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