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溢價

亞洲溢價,即中東原油“亞洲溢價”(AsianPremium)。中東地區的一些石油輸出國對出口到不同地區的相同原油採用不同的計價公式

什麼是亞洲溢價

亞洲溢價,即中東原油“亞洲溢價”(AsianPremium)。中東地區的一些石油輸出國對出口到不同地區的相同原油採用不同的計價公式,從而造成亞洲地區的石油進口國要比歐美國家支付較高的原油價格。2003年,中國一共支付了5.4億美元的“亞洲溢價”。可以明顯地看出,在“世界是平的”這樣的背景下,石油這樣的戰略資源絕對是“不平的”。由於我國從中東進口的原油量逐年增加,“亞洲溢價”對我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2002年,菲律賓在“東南亞國家聯盟”與中日韓三國的共同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亞洲溢價”問題,得到了回響。2004年8月,在維也納舉行的歐佩克會議上,印度觀察員代表亞洲主要原油進口國與中東產油國又進行了磋商。一些專家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辦法。但到目前為止,由於種種努力主要還是處於學術層面和民間層次的探討,所以收效甚微。

亞洲溢價的深層原因

從歷史原因看,西方“七姊妹”大石油公司最早在中東地區開始石油勘探開發作業,並在之後相當一段時間內壟斷了中東石油的開採業務。在石油產業成為中東產油國的經濟支柱以前,中東國家的政治經濟實力相對弱小,他們的石油政策完全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控制。
從政治上看,以沙特為首的幾個中東產油國有賴於美國的軍事援助,對美國在原油出口價格方面採取“優惠”政策,符合王室政府的長遠政治利益。同樣,歐洲主要國家與中東地區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中東國家與歐洲,尤其與英、法這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間,存在著戰略利益。換句話說,歐美與中東產油國的談判籌碼要多於亞洲各國,而亞洲國家(除中國外)普遍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較弱,在原油進口方面也就很難得到價格上的優惠。
從經濟角度分析,市場不對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中東產油國認為,按照目前的三種計價公式計算出的價格可以保證他們的原油在三個市場都有競爭力,並可確保銷路暢通。歷史數據反映出,亞洲主要石油進口國對中東原油的依賴程度很高,而美國和歐洲的原油來源較分散,特別是美國有來自南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原油作為主力油源,歐洲有來自俄羅斯的原油作為穩定的油源。為了保證自產原油在歐美市場的競爭力,中東國家必然要在價格上讓步;而對於亞洲原油市場來說,中東原油處於相對的壟斷地位,中東產油國在定價問題上有主導權。特別是像日本這樣的國家,由於原油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原油資源的穩定對其十分重要,它知道在價格上吃了虧,也不願因此而得罪中東產油國,以避免對石油資源的穩定供應構成威脅。中東產油國也正是抓住了亞洲用戶的這一心理特點,對亞洲用戶的價格意見反應十分冷淡,甚至藉此壓彼。

應對措施

中東原油“亞洲溢價”問題由於涉及政治、經濟和歷史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也不是通過某個層面或單個國家的努力就能解決的。
(1)應對“亞洲溢價”的根本辦法在於加強亞洲國家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同時擴大有競爭力的油源,一方面通過加大對區內石油勘探開發的投入,獲取新的儲量發現,另一方面通過更多地進口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以及非洲、美洲等地區的原油,減少對中東地區原油的依賴。
?(2)隨著亞洲石油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亞洲石油消費國應加強合作與政策協調,讓中東產油國充分認識到,堅持與亞洲國家雙贏互利,不僅完全可以確保中東石油的需求安全,而且可以給他們國家的石油化工產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3)對於“亞洲溢價”問題,不能只靠企業對外交涉。中東產油國越來越看重與中國發展長期穩定的貿易關係,因此,建議在利用民間途徑的基礎上,通過國家在政治、經濟和外交層面對外開展工作,直接向中東主要產油國表示中國政府對“亞洲溢價”問題的關注和立場。同時,應聯合深受“亞洲溢價”之害的其他亞洲國家,成立區域性工作組,研究、討論改變現行原油作價機制的問題,促使中東有關產油國對這一問題引起高度重視。
(4)在具體操作上,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例如,一是放棄以阿曼/杜拜原油價格為基準的定價,改用布倫特原油價格作為定價基準,貼水則依照原油品質的差異和運輸成本的差異來設定;二是改用歐美兩地的月平均計價作為基準定價;三是採用適於亞洲地區的更為靈活的貼水政策。以上三種方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布倫特原油本身也容易被操縱,而靈活的貼水政策很難掌握。業界認為,從公平貿易的角度出發,任何買家在同一時間、同一產地購買同種原油的離岸價格應該是一致的,這也是世界原油貿易普遍遵循的原則,譬如在同一地區的阿曼、阿聯和葉門等原油貿易,遵循的就是這個原則。因此,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任何買家都應有權在現行的三種計價方法之間進行自由選擇,這樣就可以保證世界各地區買家計價的公平合理,從而根本解決“亞洲溢價”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