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1884-1942)是蘇聯的科幻小說大師。他出生於沙俄時代閉塞的外省城市斯摩棱斯克。由於“在這外省城市的夢一般的偏僻閉塞中,使人的心靈惟一能有生氣的出路只有幻想”的緣故,他從小耽於幻想,是儒勒·凡爾納、威爾斯的科幻小說迷。他學習過法律、音樂,在十月革命後又多年從事兒童工作,和天真無邪、充滿幻想的孩子在一起更加激發了他的想像力。世間的事物往往是偶然蘊涵必然。他在童年時代由於幻想飛上天空,以孩童的幼稚從房上縱身跳入空中,其結果釀成了他在25歲時患病臥床不起的災難。
他整整三年被禁錮在床上,癱瘓威脅著他。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個沒有身體的腦袋還活著”。這一突然的災難帶給他異常的困難,也更激發他拼搏的毅力。他閱讀寫滿拉丁文的醫學和生物學書籍,翻閱各種刊物,病魔的肆虐倒更激活了他的想像力,最終使他走上了科幻作品創作之路。他從1925年發表長篇科幻小說《多爾教授的頭顱》開始至逝世,在短暫的15年時間裡共創作了17部長篇科幻小說、幾十個中短篇科幻作品,還有一大批反映他所生活的時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札記,其成就之大是令人讚嘆的。
作品特色
如果說儒勒·凡爾納的科幻作品更注重科學性(有的研究者稱作“硬科幻”),威爾斯的作品更注重社會性(有的研究者稱作“軟科幻”),那么,別利亞耶夫的科幻小說則是兩者得兼。別利亞耶夫的科幻創作立足於堅實的科學基礎,從不憑空臆造。他明確表示“蘇聯科學幻想作品的社會作用也應該具有確切的科學基礎,如同其他科學技術領域一樣”。為此,他的《多爾教授的頭顱》所幻想的人的頭部移植,《水陸兩棲人》中談的人的完善,重返人的第二故鄉——海洋,《找回自己臉面的人》談的人的肌體的改造,當今的科學已經將其相當程度地變成了現實。他的《躍入蒼穹》(1933)、《太空飛船》(1935)、《盲目的飛行》、《康采星》(1939)正是基於前蘇聯宇宙航行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作品。這些作品隨著人類登上月球,並向火星和更廣袤的宇宙進軍而驗證了它們的科學性。
齊奧爾科夫斯基本人在看過這些作品之後曾寫信給別利亞耶夫:“有一些人從事構想和計算,另一些人很好地證明了這些設計,而第三種人用小說的形式把它敘述出來。這些全部需要,全都可貴”。這是很有見地的,因為齊奧爾科夫斯基本人也是“第一流的科學幻想家”(別利亞耶夫語)。
別利亞耶夫科幻小說的更大魅力在於他在作品中所體現的深邃的哲理思考。這些思考是建立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結合基礎上的(哲理本身的特點也在於此),是對人類歷史進程的認真反思。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讓你回味無窮。
《水陸兩棲人》中的伊赫江德爾何罪之有?他希求的不過是一個人起碼的自由,甚至是遠離塵囂,重返海洋,與海豚、魚類為友的自由。然而,惡勢力要把他作為聚斂珍寶的工具,達不到這一目的就將他置於死地。他只好永遠消逝在茫茫的海洋……《永生糧》、《找回自己臉面的人》也蘊涵著同樣的哲理。人類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決不能偏離正確的航道。解鈴還需系鈴人。命運就掌握在人類自身。在進入21世紀的時刻,人類更需要對這一重大問題認真思考。
縱觀別利亞耶夫的作品,無不具有情節生動,扣人心弦的藝術特點,不要說他的長篇,如《水陸兩棲人》、《多爾教授的頭顱》早有定評,連他的短篇《在深淵上》(已選入中國高校兒童文學作品選)、《雪人》等也都膾炙人口。任何讀者都會為他的奇拔的想像力、高超的藝術手筆所傾倒。這也是他的作品盛傳不衰的又一原因。
主要作品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紀念獎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紀念獎(Alexander Belyayev Memorial Award)1990年,由聖彼得堡作家協會設立,授予上年度的優秀科幻及奇幻小說。下設最佳原創幻想小說、最佳翻譯小說、最佳科普讀物、最佳評論、最佳出版社等項目。這一獎項的名稱得自前蘇聯著名科幻大師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