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Александр.Васиилиевич.Колчак)(AleksandrVasilyevichKolchak,約1874年-1920年),俄羅斯軍事家和北極探險家,海軍上將,曾在日俄戰爭中
海軍軍官學校的高材生
高爾察克打小對軍旅生涯情有獨鍾他每天早起做體操,洗冷水浴,以增強體魄,並津津有味地閱讀那些戰功赫赫的軍事統帥們的傳記故事。1888年,他13歲時便考入聖彼得堡海軍學校,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他還通曉四種外語,其中包括對外國人來說晦澀難學的中文。19歲時,高爾察克以優異成績畢業。
北極探險隊的水文學家
當時,各國科學家對於人跡未至的北極地帶發生了極大興趣,紛紛組織探險隊前去考察。1899年底,高爾察克受到俄羅斯著名極地考察家托爾男爵的邀請書。邀請他作為水文學家參加北
屢立戰功的沙俄海軍將領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波羅的海艦隊任海軍軍官的高爾察克極為振奮。然而,帝國笨重的戰爭機器很快便運轉失靈,沙俄許多將帥表現得十分平庸。但高爾察克極具指揮才能,他在里加城下給德國海軍陸戰隊以迎頭痛擊,因而不久後被擢升為海軍少將。高爾察克擅長布雷,他的艦隻往往深入到敵方水域很遠處布雷,曾炸沉數十艘德軍艦艇。1916年,高爾察克晉升為海軍中將並出任黑海艦隊司令。他[2]在黑海也是戰功卓著—在君士坦丁堡擊沉了多艘德國軍艦並將黑海的制海權牢牢地掌握在俄軍的手上。革命風暴中的司令長官
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被迫遜位;高爾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臨時政府的海軍上將。他說:“我不是為這種或那種形式的政府服務,而是為被我視為高於一切的祖國服務。”1917年6月17日,塞瓦斯托波爾的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會議通過決議,解除高爾察克黑海艦隊司令的職務,派他到美國去進行軍事考察。高爾察克在美國待了兩個月,在他途徑日本返國時,得悉布爾什維克舉行了十月革命,他把自己視為被推翻的合法政府的代表,認為有必要與布爾什維克進行鬥爭。
俄國最高執政官、白衛軍最高統帥
1918年在烏拉爾地區的烏法成立了內閣執政,即俄國臨時政府,高爾察克被任命為軍事部長。1918年11月18日,高爾察克被宣布為俄國最高執政官,白衛軍的將軍鄧尼金和尤登尼奇都承
“英雄”末路
跟隨高爾察克的軍隊有50多萬人,還伴隨著75萬反對布爾什維克、留戀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及修女等占了27萬,此外,貴婦人和她們的孩子共有20餘萬人。其實,這120多萬浩浩蕩蕩的逃亡隊伍中, 高爾察克還藏有一個驚人的秘密———當時價值5億美元的500噸金塊!俄國十月革命後,原沙皇俄國艦隊司令亞歷山大·高爾察克糾集沙俄軍隊的殘部,組織反革命武裝,在英國的援助下,在鄂木斯克成立了獨立政府。沒過多久,1919年11月,鄂木斯克即被紅軍攻占。為了保存實力,高爾察克決定率部橫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亞,逃往太平洋沿岸,在那裡尋求日本的支持,以求東山再起。跟隨高爾察克的軍隊有50多萬人,還伴隨著75萬反對布爾什維克、留戀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侶及修女等占了27萬;此外,貴婦人和她們的孩子共有20餘萬人。其實,這120多萬浩浩蕩蕩的逃亡隊伍中,還藏有一個驚人的秘密———當時價值5億美元的500噸金塊,這是沙皇撥給高爾察克的軍費,分裝在28輛武裝押運車中。

鄂木斯克的冬天平均氣溫為零下22℃。125萬大軍在高爾察克的帶領下踏上了6000公里之遙的征途,零下二十幾攝氏度對於生活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人來說並不稀罕,可是誰也沒想到,剛剛走了幾天,氣溫就從出發時的零下30℃陡然降到了零下60℃。距鄂木斯克以東1000多公里的托木斯克小城———這場災難開始的地方,是當年地球上最冷的城鎮。
凜冽的寒風吼叫著,暴風雪像拉鋸一般刺在身上,給有史以來罕見的大遷移人群帶來了難以形容的苦難。沒過多久,無邊無際的西伯利亞的雪原上,凍僵的人、丟棄的雪橇、凍死的馬匹,連同死屍和四周永遠也下不完的雪,鋪滿了西伯利亞的道路。
從1919年11月13日到第二年2月,三個月時間,一場難以置信的奇寒引發的人類悲劇,一天也不間斷地演變成了連續劇。裝著金塊的28輛武裝押運車的燃料完全用光了,迫不得已,他們只好把金塊換到馬拉雪橇上。但是,極度的寒冷使得拉雪橇的西伯利亞良種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這批從沙皇俄國繼承來的巨額財寶,不得不扔在西伯利亞的荒野上。這500噸金塊的下落沒有人知曉,至今仍是一個歷史謎團。然而,行軍並沒有因此而結束,人們就像移動中的殭屍,只有一雙腳還在一左一右交替地挪蹭。雪越下越大,整個宇宙仿佛是一個被雪片密封起來的巨大包裹。起初,指揮者聲嘶力竭地喊著“不許睡覺”用以激勵人們。可是後來,連他們自己也被睡神引誘過去了。大遷移的隊伍每天都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減員。百年不遇的西伯利亞嚴寒,變成殘酷至極的苦

人物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