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井玉琢生於1918年,原籍遼寧省鳳城縣。解放前家境貧寒,9歲就開始要飯,後來給地主放豬放牛。從16歲起給地主扛活。20歲那年隨全家逃荒到七台河。1948年初,他回響黨的號召,光榮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遼瀋、平津、渡江戰役和廣西剿匪中,立功11次。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著名的松骨峰戰役中,井玉琢所在連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完成了阻擊美軍的戰鬥任務,絕大多數指戰員犧牲。這個連榮立集體特等功,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授予攻守兼備英雄連的稱號。井玉琢身負重傷後獲救,成為極少數倖存者之一,是作家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稱頌的13位烈士之一。1952年,井玉琢復員回鄉。40年來,井玉琢從不向他人講述自己立功的事跡,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九次被評為縣先進生產者、勞動模範。中共七台河市委授予井玉琢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
復員回鄉
井玉琢傷愈後放棄國家終生供養的機會,毅然回鄉務農。他是二等乙級殘疾,按政府規定,是可以由國家養起來的。1952年春天,他傷愈後,政府本來已經把他轉到家鄉附近一所榮軍學校,終生供養。而井玉琢卻堅決要求回鄉務農,過自食其力的生活。校領導勸他說:“你傷成這樣,怎么勞動啊?還是留在校吧。”井玉琢說:“只要我能動,就不能坐吃國家的。”他怕領導不放心,特意寫了一份決心書:“自己是一個革命軍人,決不向困難低頭,決不給政府找麻煩,回農村自己勞動,而且在生產中爭當模範,為祖國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為人人都有美滿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這份寫得歪歪扭扭但字字閃光的決心書,至今保留在他的檔案中。
勞動模範
回鄉後,井玉琢開始了艱難的恢復勞動技能的鍛鍊。一握鋤把,手背上剛長好的皮就崩開了,鮮血把鋤把都染紅了。妻子心疼地說:“你快別受這份罪了,我就是要飯吃,也能養活你!”井玉琢笑著說:“我這人是蹲過‘八卦爐’的,火燒都不怕,破點皮算什麼?”他繼續堅持練,手背上的皮一次次崩開,又一次次癒合。慢慢地,雙手居然能伸握自如,能幹各種農活了。他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成了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並多次被評為縣、鄉的勞動模範。
農村實現農業合作化以後,井玉琢先後被鄉親們推舉為生產隊長、生產大隊長。管過基建、管過油坊,樣樣工作拿得起,放得下,“廢人”成了能人。
初級社時期,井玉琢被選為黨支部副書記。當時的第一生產隊領導薄弱,生產落後,連年靠吃救濟糧生活。黨支部派井玉琢兼一隊隊長,兼職一年後,井玉琢又主動提出辭去副書記職務,以便集中精力抓好一隊的工作。他出工走在前,收工走在後,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帶動全隊社員的積極性。經過兩年努力,一隊徹底改變落後面貌,不但結束了吃救濟糧的歷史,還開始向國家交售餘糧。
不求政府
井玉琢有6個兒女,上有老,下有小,10口之家,看病、穿衣、零花錢,全靠一年136元的殘疾金,生活相當困難。但他從沒找政府要過照顧。“三年困難”時期,老伴和孩子因吃代食品,大便乾燥憋得難受,好心的親友看著不落忍,勸他從油坊少拿點油給老伴和孩子潤潤腸,井玉琢說:“現在大夥都困難,我管油就往家拿油,別人怎么辦!”他當保管員期間,經手的油糧多達十萬斤,可他沒沾過一滴油,一粒糧。
井玉琢回“娘家”時,部隊領導告訴他準備為他請功。他說:“40年前的事還提它幹啥!真正有功的是犧牲在戰場的戰友,給我請功,那些犧牲了的怎么辦?”
事跡流傳
1990年9月,著名作家魏巍在北京親切接見了他,稱讚他“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1990年12月28日,《解放軍報》在頭版發表了題為《俺是黨里的人》的長篇通訊,詳細報導了井玉琢的事跡,全國許多報刊也相繼做了報導。
1996年8月,井玉琢辭世。他無愧詩人的讚美:“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