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闊葉灌木或小喬木。枝條黃褐色,小枝呈綠色或綠紫色至紫褐色。葉片革質,互生,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至倒卵形,長4~10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圓形,邊緣有鋸齒,葉片正面為深綠色,多數有光澤,背面較淡,葉片光滑無毛,葉柄粗短,有柔毛或無毛。花兩性,常單生或2~3朵著生於枝梢頂端或葉腋間。花梗極短或不明顯,苞萼9~10片,覆瓦狀排列,被茸毛。花單瓣,花瓣5~7片,呈1~2輪覆瓦狀排列,花朵直徑5~6cm,色大紅,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連生成一體而呈簡狀;雄蕊發達,多達100餘枚,花絲白色或有紅暈,基部連生成筒狀,集聚花心,花葯金黃色;雌蕊發育正常,子房光滑無毛,3~4室,花柱單一,柱頭3~5裂,結實率高。蔭果圓形,外殼本質化,成熟茹果能自然從背縫開裂,散出種子。長6~14cm,寬3~7cm,葉緣具銳鋸齒。花比山茶更大,徑8~16cm,亦有達22cm者;子房3~5室,密被絲狀絨毛。茹果扁球狀,表面有毛。金花茶為小喬木,高2~6m,葉薄革質,葉長圓形,緣具骨質小鋸齒或紉鋸齒,兩面光滑,有時有毛。花瓣7~8枚,多的可達17枚,金黃色至淡黃色,具蠟質光澤,花徑3~5.5cm; 子房多3室,無毛或有毛。蒴果扁球形或近球形。系半陰性樹種,深根性,主根發達,常生於松櫟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次生灌叢中,在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疏陰濕潤地或溝谷兩側生長良好。雲南山茶花的花期12月至翌年2~3月,每朵花自始花至終花延續約15天,果熟期9-10月。
生長環境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4m。樹幹平滑無毛。葉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革質,表面亮綠色。花單生成對生於葉腋或枝頂,花瓣近於圓形,變種重瓣花瓣可達50~60片,花的顏色,紅、白、黃、紫、墨色均有,十分鮮艷。花期因品種不同而不同,從十月至翌年四月間都有花開放。蒴果圓形,秋末成熟。其性喜冷濕氣候,不耐高溫。對土質不苛求,但以含濕度高之砂質土壤較合適,全日照半日照均適宜。花果實為蒴果,果大皮厚,內含1~2或2個以上的種子。
分布範圍
雲南等地。
繁殖方法
山茶花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壓條等方法繁殖。
栽培技術
播種一般用於培育新品種或繁殖砧木,種子在秋冬成熟後採下即播於苗床中,在18~20℃溫度下,10~30天即可發芽,培育需4~5年才能開花。扦插在4~6月間進行,選取一年生硬枝,長約10~15厘米,上端留頂芽及側芽各1個,附葉片2~3枚,環狀剝皮,下部葉片均須剪去。扦插基質可用沙壤土或腐殖土。扦插盆放在蔭棚下,保持溫度18~20℃,相對濕度80%~85%,約60~100天生根,翌春可抽生新枝。也可用當年生嫩枝扦插,30天左右即可生根。山茶花園藝品種繁殖常用靠接,砧木可用山茶、油茶及茶梅實生苗,近處多用變種山茶白揣茶的扦插苗作砧木,接穗以2~3年生,長約30~40厘米枝為宜,靠接穗的基部與砧木的根頸部,各削去長4~5厘米切口,然後將二者接合。靠接適於5~6月份進行,接後約100~120天,砧木與接穗可完全癒合,即可與母本剪離。高枝壓條在5~10月間進行,選健壯一年生枝條,作1厘米寬的環狀剝皮,傷口用塑膠袋填腐葉土包葉扎,保持濕潤,2個月即可生根,剪下盆。覆瓦狀排列,被。花單瓣,5~7片,呈1~2輪覆瓦狀排列,直徑5~6cm,色大紅,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連生成一體而呈簡狀;喜肥沃、疏鬆的微PH以5.5~6.5為佳。一年有2次枝梢抽生,第一次為春梢,於3~4月開始;夏梢7~9月抽生。多數品種為1~2個月,單朵花期一般為7~15天。花期2~3月。長6~14cm,寬3~7cm,葉緣具銳鋸齒。花亦有達22cm者密被絲狀。茹果扁球狀,表面有毛。具花徑3~5.5cm扁球形或近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