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58年建五里川公社,1984年改五里川鄉,1995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設鎮。五里川鎮轄古墓窯、毛坪、南峪溝、馬連、前村、黃耀溝、五里川、河南、路溝、南崗子、北陽坡、李子坪、雷家坪、瓦穴子、倉房、溫口、馬耳岩、煤溝、青石溝19個村委會、172個居民組;行政區域均與設鎮前的鄉相同,未調整變更。
2018年4月,全縣行政村區劃地名調整,五里川鎮原李子坪村與北陽坡村合併,村名北李村,村室設在原李子坪村;原青石溝村與煤溝村合併,村名石煤村,村室設在原煤溝村;原瓦穴子村、倉房村、雷家坪村合併,村名漁塘溝村,村室設在原雷家坪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轄15個村委會:五里川村、古墓窯村、南峪溝村、毛坪村、前村、馬連村、黃耀溝村、南坡村、河南村、路溝村、漁塘溝村、北李村、溫口村、馬耳岩村、石煤村(172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里川鎮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距三門峽市100餘公里,蒙華鐵路、G59呼北高速公路、209國道和331省道西(峽)鐵(索關)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盧氏縣南山七鄉鎮的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交通、商貿物流和通信中心,盧氏縣第一副中心城市。鎮政府駐地距縣城52公里,東與湯河鄉、朱陽關鎮接壤,西與雙槐樹鄉、獅子坪鄉相鄰,南與瓦窯溝鄉毗連,北與橫澗鄉以熊耳山脊--老界嶺為界,東西寬16公里,南北長16公里,總面積168.2平方公里。2000年先後分別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17個重點鎮之一,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
地形地貌
五里川鎮居熊耳山南麓,熊耳山主脊蜿蜒鎮域北部,北連主脊向南延伸的諸多山巒河谷,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勢,北部有魚塘溝、瓦穴子兩道主溝;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長五華里,寬約二華里的五里川盆地,土地肥沃。
氣候條件
五里川鎮屬長江流域,為溫暖宜人的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2.5℃,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1.2℃;最熱月為7月份,平均氣溫24.2℃,全年超過10℃的有效積溫為4048.3℃,無霜期為182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8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災害性天氣為旱、澇、冰雹。
河流水系
五里川鎮境內主要河流有老鸛河、五里川河、馬連河、前村河、古墓窯河、南峪溝河、毛坪河等。老鸛河:又名[灌河、老灌子河],發源於欒川縣冷水鎮小廟嶺,從馬駒口入盧氏縣境,經湯河鄉向西南流經五里川鎮馬耳岩村、溫口村與五里川支流匯合,向東南流經朱陽關鎮出縣境,過西峽至淅川縣匯入丹江口水庫;年平均徑流量1.58立方米,境內流長57.5公里,流域面積589平方公里。五里川鎮居丹江口水庫上游,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保護區。
交通建設
五里川鎮位於盧氏縣南部52公里處,有209國道,縱貫南北,331省道,橫穿東西,與四周鄉鎮均有省道或縣道相連線,G59呼北高速公路河南段已於2015年12月26日通車運行,境內設玉皇山(五里川小河面)出口和五里川服務區,蒙華鐵路已經開工建設,並在境內設五里川站,預計2019年通車。連線各行政村的村級公路網也已基本形成。
集鎮建設
五里川鎮區面積2.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4萬人,共有7條主要街道(已命名的有10條街道,即:東環路、西環路、南環路、北環路、富源路、建設路、文昌路、灌河南路、灌河北路、新川路,包括規劃未建三條),形成了四縱三橫的集鎮框架。近年來,鎮區道路硬化、美化不斷提升,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鎮區南岸建設初具雛形,五里川鎮已成為盧氏縣西南七鄉鎮乃至周邊縣市地區的重要的區域性商貿物流農副產品交易集散地,盧氏南部重要的交通、經濟、文化中心;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將按照"南擴西進"的建設思路,擴大鎮區規模、提高集鎮品位,拉動經濟發展,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盧氏縣第一副中心城市和自由山水南山遊客服務中心。在鎮區規劃建設的同時著力規範街道經營秩序,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打造整潔、乾淨、有序的南山視窗形象。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五里川鎮總土地面積168.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2200畝,其中水澆地1500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0.67畝。
水資源
五里川鎮地處長江流域屬中等富水區,境內有一條老灌河主要支流,多年平均徑流量270立方米,徑流總量為0.87億立方米,流經雙槐樹、五里川盆地至溫口與湯河匯成老灌河,南流經朱陽關鎮入西峽縣,至淅川縣入丹江口水庫。
礦產資源
礦藏主要有磁鐵礦、鈮鐵礦、鉭鐵礦、錳鉭鐵礦、細晶石黑鉭鋰礦、鈦鉭鈮礦、綠柱石、長石、石英、雲母、石灰石,大河溝為輝銻礦帶,盧氏縣在此建有輝銻冶煉廠。還有金礦、石煤、大理石等。
經濟發展
2017年,該鎮共完成鎮級財政收入580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0.1億元,招商引資完成0.9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其他各項責任目標均圓滿完成。
該鎮黨委、政府把最佳化投資環境、增強服務意識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基礎,繼續圍繞優質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力度,把拉長石灰石產業鏈條、打造豫西地區非金屬工業基地作為全鎮重點工作來抓。
社會事業
教育方面
全鎮現有完中1所,在校學生700人;國小12所,在校學生1014人,教學設施基本配套。在教育設施投入方面:1、南坡國小異地新建項目:該項目位於五里川鎮南坡新型居民小區,學校占地面積15畝,項目計畫總投資949.7萬元,建設項目包括教學綜合樓(七室)、學生餐廳、宿舍、標準化運動場等,總計建築面積4408.24平方米。(教師周轉房:28套980平方米正在立項)。該項目完全按照河南省標準化學校建設指標體系進行規劃、設計,建成後可容納10個教學班450餘名學生入學就讀,可以解決全鎮19個行政村及南坡移民小區近1.5萬餘口人子女中的適齡兒童入學就讀。對整合五里川鎮教育資源、緩解鎮中心國小大班額問題、提升五里川鎮教育質量、提高辦學水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五里川中心國小綜合樓改擴建項目:是在原教學樓舊址上新建,建築面積4692平方米,總投資698萬元。建成後可以解決學生教室、教師辦公用房、功能室不足問題。3、五里川完全中學綜合樓改擴建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1063平方米,建築面積3190平方米,總投資453萬元,建成後可以解決學生餐廳和功能室不足問題。
文化科技
鎮內設有科委、農技站等科技推廣機構。文化方面,設有文化站1個,民眾活動中心1個,有簡易劇場1個。
醫療衛生
盧氏縣第三人民醫院位於盧氏西南七鄉鎮交通、經濟、文化、衛生中心的中州名鎮五里川鎮,是著名教育家、文學翻譯家、散文家魯迅先生摯友曹靖華的故鄉。由於地理位置和服務能力,實際承擔著南山七鄉鎮12萬人民民眾的醫療救治工作。醫院始建於1958年,原名盧氏縣第二人民醫院,2000年更名為盧氏縣五里川中心衛生院,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五里川中心衛生院的服務人口、設備設施、技術力量和服務能力已遠遠超出了鄉鎮衛生院的職能,達到了縣級醫院標準,2011年12月1日經盧氏縣機構編制委員會同意在原五里川中心衛生院的基礎上成立盧氏縣第三人民醫院,保留鄉鎮衛生院職能。是全縣120急救網路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居民醫保、交通事故、部隊醫療、商業保險等的定點醫院。
衛生院現占地面積8958平方米,建築面積9246平方米,有固定資產2200餘萬元,設床位182張,在職職工9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4人,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15人,設內一、內二、外科、婦產科四個病區,公共衛生科、南山急救站、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中西醫結合科、檢驗科、放射科、B超室、胃鏡室等診療及檢查科室30餘個,科室齊全,擁有螺鏇CT、數字胃腸機、DR、飛利普四維高端彩超、骨科C臂X線機、電子胃鏡等萬元以上設備60餘台(件)。
衛生院近幾年來先後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稱號和盧氏縣“三項建設先進單位”、“護理達標單位”、“三門峽市最佳醫院”、“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盧氏縣消費者信得過單位”、“河南省首批重點鄉鎮衛生院”;2000年和2012年兩次獲“河南省百佳鄉鎮衛生院”光榮稱號;2015年被評為國家級“民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連續10餘年被縣衛生局評為“先進單位”。衛生部、省、市、縣領導多次蒞臨,原省衛生廳劉全喜廳長還為衛生院題詞:“農民民眾健康的衛士,豫西鄉鎮衛生院的典範”。
旅遊資源
五里川鎮圍繞民俗文化小鎮建設目標,加快曹靖華故居開發項目前期旅遊觀光步道、堤防、渠系道路建設及綠化、美化設計規劃;樹立全國獨一無二的天然八卦村標識牌,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叫響易經文化品牌;以《五里川鎮鄉村游總體發展規劃》為引領,深入挖掘、策劃、包裝三淅高速、209國道最美風景線等自然資源和尊師亭、曹靖華故居、千佛窯等人文資源,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業發展。曹靖華故居
曹靖華故居始建於清朝末年,位於盧氏縣五里川鎮河南村路溝口,其建築為我國北方農村極具代表性的土木結構組合式庭院。故居有兩道門,整個庭院總計十四間房屋,其中正房四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二門外有東西耳房各兩間。
尊師亭與教澤碑
尊師亭與教澤碑是為紀念曹靖華父親曹植甫先生建造的,位於五里川中學院內,於1985年9月4日竣工,該建造主體為六棱形亭式建築,兩邊各附兩間平房,占地120餘平方米。教澤碑置於中部六棱主體建築內,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呈四稜體,魯迅先生親書的碑文經原體放大後,原體原文鐫刻於碑上,飾以鎦金,熠熠閃光。尊師亭與教澤碑1993年被評選為“三門峽市中國小德育教育基地”,2002年被確立為“三門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曹靖華的父親曹植甫先生一生以來致力于山區教育,為山區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34年11月29日,病中的魯迅抱病為曹植甫先生寫下了一篇碑文,這就是著名的《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這也是魯迅生平著作中收錄的唯一的一篇碑文,後收入《且介亭雜文集》。毛澤東主席稱此碑文“以不朽之文傳不朽之人。”
五里川玉仙洞
“玉仙洞”的來歷緣於一位姓王的道長。據說,千佛窯里曾住過一位王姓道長,乃本縣朱陽關人氏,自幼在千佛窯修煉,終得正果,坐化成仙,後人將道長遺體以端坐姿勢殮藏洞內,若干年後成了世所罕見的木乃伊。千佛窯因此又被稱作“玉仙洞”。“文革”時期,千佛窯遭人破壞,佛像被毀,王道長遺骨不翼而飛。據《盧氏縣誌》記載:“玉仙洞俗稱千佛窯,位於五里川鎮河南村。相傳,唐代在此鑿洞造像,明、清以來增塑許多彩像,文革期間被毀。”千佛窯”之名來自崖壁上那個天然石龕,龕中有佛,據說,最早時期石龕里有佛千餘尊,在當地,龕和窯有著幾近相同的內涵,故龕就成了窯,故而得名。五里川鎮天然太極八卦村
社會歷史學家王鳳顯結合研究周易、老子、孔子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家鄉五里川系自然生成的洛書八卦村。五里川南面是伏牛山脈,北面是熊耳山脈,漢水的支流淅水河,由西向東穿村而過,並且自然形成S型。S型在《周易》里,就是八卦符號。在全國,同八卦有關的地名,已知有三處:浙江蘭溪有諸葛八卦村,浙江金華市武義縣有太極星象村,新疆伊犁特克斯縣有八卦城,但是這三處,都是人為修築出來的。唯有河南省盧氏縣五里川鎮五里川村,竟是自然形成的太極八卦村,無人為之痕跡。也許會有人認為,古時起地名的人,可能精通《周易》八卦。但是,總是先有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所形成的地形山勢在前,才有人的命名於後。這種自然界的造化和古人或有意無意的命名,都又與八卦巧合之事,正就是中國優秀傳統哲學文化的核心觀點,即天人合一觀的一個重要佐證。
五里川杜鵑花
盧氏縣境內的杜鵑花主要盛開在以五里川鎮為中心及與朱陽關鎮、瓦窯溝鄉、獅子坪鄉相鄰的山川河流一帶,擁有杜鵑花數十萬畝。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花開時節,宛如百里天然杜鵑花園,漫山遍野盡成了杜鵑花的世界。
民俗文化
盧氏木版年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工藝品,發源於清康熙年間的五里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生產盧氏木版年畫的基地“鬥神局”位於盧氏縣長江流域的五里川鎮河南村,一所典型的清代早期四合院建築院落。盧氏木版年畫的製作銷售主人段氏家族的第十三代傳人於1982年將僅存的14塊木版年畫原版捐獻給盧氏縣文化館,並妥為保管至今。年畫來自民間,被賦予了懲惡揚善、尊崇忠良、讚美勇武的主題,在為勞動人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起到了激勵奮發的作用。盧氏木板年畫[6]作為全縣唯一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研究中國木刻史、美術史的重要標本。
歷史遺蹟
薛家嶺遺址
薛家嶺遺址位於盧氏縣五里川鎮河南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裴李崗—仰韶文化遺存,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名人
曹靖華(1897年8月11日-1987年9月8日),原名曹聯亞,河南省盧氏縣五里川鎮河南村人,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
散文《花》《春城飛花》《飛花集》《曹靖華散文選》,《曹靖華抒情散文選》《望斷南來雁》等。
翻譯作品《三姐妹》《鐵流》《保衛察里津》《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虹》《城與年》《蘇聯作家七人集》,《一月九日》等。
曹靖華,原名曹聯亞。1897年8月11日出生於河南省盧氏縣五里川路溝口村。他是我國老一代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翻譯家、散文家、教育家,生前曾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在開封省立第二中學求學時,投身於五四運動。1920年在上海外國語學社學俄文,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2年至1924年曾經在北京大學學習俄語,1924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北伐戰爭期間受命任蘇軍顧問團翻譯,1927年4月,重赴蘇聯,在中山大學當翻譯,並先後在東方大學和列寧格勒大學任教,1933年回國,在北平大學以及西北聯大任教,1939年至1948年在中蘇文協工作,擔任《中蘇文化》常務編委。1948年任教於北京清華大學,1951年到北京大學創辦俄羅斯語言文學系,在此執教,並且直到1983年一直擔任系主任。1959年到1964年,任《世界文學》主編。1987年獲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同年8月,獲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各國人民友誼勳章。1987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生前領導主編的《俄國文學史》曾獲得教育部優秀教材特等獎,三卷本的《俄蘇文學史》以及收錄其生平翻譯、創作和著述的十一卷文集,同獲北京大學改革開放三十年百部優秀社科成果。
特色產業
五里川鎮主要發展食用菌、核桃、金沙梨等特色產業。其中盛產的金沙梨皮薄、皮紅、酥脆多汁、酸甜可口、肉厚、甜度高,富含多種維生素。鈣鐵等十多種人體必須的元素,特別是富含沙梨素,可潤肺化痰、止咳平喘、消食開胃、醒酒、延緩衰老等作用,具有良好的天然保健食品作用。
紅色歷史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紅二十五軍長征抵鄂豫陝邊,相繼組建鄂豫陝省委,鄂陝、豫陝特委及豫陝游擊師等黨政軍組織。郭述申、鄭位三為特委書記,方升普為師長,先後成立邊區政府及縣、區、鄉、村政權。
盧氏西南諸鎮隸屬於中共豫陝特委。一九三五年七月三十日,紅二十五軍主力繼續長征,兩特委合併為中共鄂豫陝特委,鄭位三為書記,併合編地方游擊隊為紅七十四師,陳先瑞為師長。一九三六年四月二十四日,我七十四師一部,繞道瓦窯溝,奔襲五里川,開倉濟貧,人心大振。紅七十四師縱橫豫陝邊區達兩年之久,一九三七年一月與紅十五軍團合編,開赴抗日前線。
越後十二年,一九四六年七月底,李先念、鄭位三率中原軍區北路主力一萬五千餘人,突圍到豫西陝南,復創鄂豫陝革命根據地,並指示河南軍區司令員黃霖所部於盧氏創建中共四地委,四專署和四分區。地直機關先後移駐木桐溝、雙槐樹、橫澗、蘭草等地,下轄盧靈洛、盧靈、盧嵩、盧洛、欒川等縣級政權。時盧嵩縣駐五里川,書記曹持久、縣長曹志堅,轄雙槐樹、朱陽關、大河面、三川、橫澗、老林溝、桑坪、五里川八區。
九月九日至十六日,四分區主力克杜關、沙河、橫澗名鎮之敵,獲毛澤東主席電報嘉獎。當日翻大風嶺,聚殲雙槐樹晉紹華團。十七日乘勝擊潰駐五里川之敵十四師二十二團及橫澗、雙槐樹潰逃殘敵。十八日掃朱陽,十九日盪黃沙、桑坪。敵“十三縣聯防剿共指揮部”所屬武裝被全部趕出盧氏。為支持部隊,縣區首務即籌糧籌款。十月初,盧嵩縣長曹志堅下籌糧,至毛坪與敵遭遇,敵眾我寡,曹負傷被俘,後被殺害於鄭州,盧嵩縣長由黃濤若接任。黃親自拜訪德高望重之曹培元先生,請曹出面召開附近士紳會議,協助籌糧,曹概然應允,未及三個月,即籌士布百匹,軍鞋六百雙,糧兩萬餘斤。是年秋,李先念奉命赴延安,即由灰池子來到五里川,夜宿茹家院,後由此護送登程。一九四七年一月,為減輕根據地壓力,成立野戰縱隊,黃霖任司令員,亦由五里川出發,開赴外線作戰。一九四七年九月十日,陳謝大軍首克盧氏,遂創建豫陝鄂革命根據地。此後年余,我軍七進六出,與敵反覆爭奪盧氏要地。至一九四七年五月,盧氏大部解放,唯敵新編一二四師流竄西南山區,我四野一二五師進駐盧剿匪。八月十七日,一二五師主力兵分三路,一路走青山翻熊耳嶺出溫口進路溝迂迴包圍,一路翻西安嶺出馬連灘到毛坪截擊,一路翻老界嶺出魚塘溝向五里川正面攻擊。十八日拂曉總攻開始,各路雲集,全殲敵軍。至此,全縣解放。盧氏人民步入自由幸福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