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元

曹培元(18s9至1958年),字植甫,曹靖華之父,晚清秀才。 曹培元為人剛直,力擊時弊,反對守舊,力持創新。 1986年,當地人民政府為曹培元建尊師亭,立教澤碑。

簡介

曹培元(18s9至1958年),字植甫,曹靖華之父,晚清秀才。其憤於時弊,立志終生從事鄉里教育事業,培育故鄉貧苦子弟。起初他主持朱陽關分州義學,後於湯河、馬耳崖、五里川等地任教,桃李遍盧氏。

個人評價

曹培元為人剛直,力擊時弊,反對守舊,力持創新。教學反對囫圇吞棗,主張靈活運用。反對不求甚解、刻板死背的教學方法;注重比較,講清道理。民國23年(1934年),先生65歲大壽,執教已45載,魯迅先生為他寫《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序》,高度讚揚他“幼承義方,長懷大願,秉性寬厚,立行貞明,躬居山曲,設校授徒,專心一志,啟迪後進,或有未諦,循循誘之,歷久不渝,惠流遐邇,又不泥古,為學日新,作時世之前驅,與童冠而俱邁,愛使舊鄉丕變,日見昭明,君子自強,永無意必,而韜光巷裡,處之怡然,此豈輕才小惠之徒所能至哉。”

個人經歷

 民國23年(1934年)冬,國民黨第19路軍第60師從開封調至五里川、朱陽關一帶駐防,阻擊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北上抗日。春節期間,師長陳沛為了鼓舞部隊士氣,收買拉攏民眾,從外地請來一個劇團,在朱陽關國小院內開聯歡晚會,曹培元寫一副對聯,貼在舞台明柱上:“舞台即是世界,世界便是舞台,演員在演大家,大家都是演員”。一天,陳沛請曹先生面敘。曹培元直言不諱地說:“常言講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當今日冠侵華,步步逼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貴軍不在前線抗日,卻來後方同室操戈,攻打紅軍,不知師長對此有何評論?”陳師長面紅耳赤,支支吾吾地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敝人是身不由己,旨意難違……”。沒等陳沛說完,曹培元氣憤地質問:“那么天意、民意、世情、國情能違嗎?豈不知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民心更不可違廣曹老先生的直言相諫,雖使這次會見不歡而散,但在60師駐防期間,反共活動卻有收斂。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時,訪問設在重慶的中蘇文化協會,問曹靖華:“豫西盧氏縣有位曹植甫先生,你可認得?”曹靖華回答:“那是家父。主席未到豫西,怎么認得?”毛澤東說:“我是從魯迅著作中看到的,如有機會到豫西,一定去拜訪你父親!”
民國35年(1946年),新四軍五師中原突圍後,曾在盧氏縣五里川開闢工作。曹培元出面召集地方名流開會,為新四軍籌集糧食。建國後,曹培元為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特邀代表。 1958年曹培元病故。為感念他一生致力于山區文化教育事業,盧氏縣人民政府在五里川中學院內為他樹碑建亭,並刻魯迅所撰碑文手跡。1986年,當地人民政府為曹培元建尊師亭,立教澤碑。曹培元一生富有著述,可惜多已失散,今存者尚有手抄本《家書集》下卷及《勸學篇》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