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樓

五桂樓

五桂樓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是諸生黃澄量的藏書樓,聚書五萬餘卷,有“浙東第二藏書樓”之稱。黃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舉,故稱“五桂樓”。五桂樓位於寧波市梁弄鎮學堂弄,建築占地面積107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間二層樓,通面寬10.30米。勾連搭屋頂,呈眾字形,有暗間起防漏作用。風火山牆。樓前有庭院,深8.6米。四周圍以高牆。五桂樓建築藍圖詳記在一根固定在眾字形屋頂內的長竹竿上。1981年部分屋頂塌落,按原樣修復。

基本信息

作用

五桂樓五桂樓

五桂樓的藏書不僅是專事收藏,黃澄量還每“得一書,添一目,即讀一書,而十而百而千而萬,記於目者記於心,是亦博聞強識之一助也”,更要求兒孫們共同翻閱。黃澄量還有一套不同於寧波天一閣的藏書保管制度,盡力發揮藏書的實用價值。他把藏書向外開放,凡有文人學士前來查閱,悉供方便,打破了一般藏書家只藏不閱的陋規,由此吸引了許多學人不辭遠途勞頓,跋山涉水來到四明山西麓的梁弄,以一登五桂樓為快。

歷史

五桂樓五桂樓

黃澄量,字式筌,號石泉,生於清乾隆年間,餘姚梁弄人。諸生。一生嗜求藏書,“截縑以購,鬻產而求”。師事孫磐,篤志力學,於書無所不窺。博學多藝,擅長丹青。歷十多年之功,藏書五萬餘卷。嘉慶十二年(1807),於故居四明梁弄(今餘姚市梁弄鎮)構藏書樓,二年落成,署名“五桂樓”。緣黃氏在宋代有一遠祖,兄弟五人皆學識淵博,同科中舉,殊著清望,世稱“五桂"。澄量極為遠慕,因而得名。時五桂樓樓下為黃澄量與友人會文講學場所,遠道前來閱覽藏書之客人亦在此接待;樓上為藏書,有高二米半、寬二米之書櫥二十個,陳列古籍;另有四個同樣大書櫥專藏手抄本和書畫碑帖。黃澄量允許子孫“登樓讀楹書”,亦準文人學士登樓閱讀。對待遠來之友人,不僅司其閱覽,且供膳食。子黃肇震能繼父志,增加入藏圖書萬餘卷,時五桂樓藏書曾有“富甲越中”之稱。亦有“浙第二藏書樓”之稱。內藏有黃澄量手輯《明代文類》一百四十冊和著作《姚江書畫傳》、《四明耆舊傳》、《五桂樓書目》。清鹹豐年間遭兵燹,藏書有所散失,至同治年間,黃安瀾等玄孫經五年蒐集恢復原有規模。

五桂樓五桂樓

黃澄量死後,由他的兒子黃肇震,字伯器,號藥溪,繼承父志,繼續收集書冊,使五桂樓的藏書增至六萬多卷。清鹹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東進浙東,梁弄地處進軍要道,五桂樓藏書遭受散失。後有黃澄量孫子黃聯鏢、曾孫黃安瀾重新窮搜散失的書籍,又添買善本,經多年搜討,終於使五桂樓藏書基本恢復到原來的規模。黃安瀾重新編訂了《姚江黃氏五桂樓書目》,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春付梓。現存《姚江黃氏五桂樓書目》四卷,有俞樾隸書題簽。按此《書目》統計,得書共3666種。它以清代刻本為基教,但其中亦頗多宋、元、明代善本,它揭示出了五桂樓書籍的收藏情況,在目錄學上也有一定的意義。五桂樓藏書保存至今,不僅在圖書文獻史上有著較大的價值,對當前及日後的科學研究亦有著重大的史料價值。五桂樓於1981年6月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升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49年5月,梁弄解放,五桂樓無人管理,由地方政權接管,為地方武裝民兵臨時住宿,繼而為冬學掃盲學校。1954年春,餘姚縣委根據寧波地委保護文物指示,恢復五桂樓,設專人保管,專職管理員史良(退休老師,己故),隸屬餘姚縣文管會。1957年秋至1958年9月,梁弄鎮利明村在五桂樓設農業高級合作社辦公室。1958年冬至1960年春“大躍進”時期,五桂樓為利明大隊公共食堂。在此期間,藏書散失千餘冊。1962年,由梁弄經官致老先生整理散書,裝訂修復,歷時兩年,裝箱庫存,總計13000冊。1964年,省廳調撥五桂樓藏書珍貴版本二千四百多冊。1974年經國家撥款維修後,為餘姚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12日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據1990年調查統計,五桂樓藏書9993冊。負責人葛茂清。現存書本式藏書目錄一冊。樓舍占地面積279.91平方米,使用面積138平方米。1949年後五桂樓從未對外開放參觀閱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近幾年來,經餘姚市文管會介紹,前來參觀和查閱古籍文獻的知名人士、學者、大專院校師生等日益增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