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五月茶是喬木,高達10米;小枝有明顯皮孔;除葉背中脈、葉柄、花萼兩面和退化雌蕊被短柔毛或柔毛外,其餘均無毛。葉片紙質,長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長8-23厘米,寬3-10厘米,頂端急尖至圓,有短尖頭,基部寬楔形或楔形,葉面深綠色,常有光澤,葉背綠色;側脈每邊7-11條,在葉面扁平,乾後凸起,在葉背稍凸起;葉柄長3-10毫米;托葉線形,早落。
雄花序為頂生的穗狀花序,長6-17厘米;雄花:花萼杯狀,頂端3-4分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雄蕊3-4,長2.5毫米,著生於花盤內面;花盤杯狀,全緣或不規則分裂;退化雌蕊棒狀;雌花序為頂生的總狀花序,長5-18厘米,雌花:花萼和花盤與雄花的相同;雌蕊稍長於萼片,子房寬卵圓形,花柱頂生,柱頭短而寬,頂端微凹缺。
核果近球形或橢圓形,長8-10毫米,直徑8毫米,成熟時紅色;果梗長約4毫米。染色體基數x=13。花期3-5月,果期6-11月。
產地生境
生於海拔200-1500米山地疏林中。產於中國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和西藏等省區,廣布於亞洲熱帶地區直至澳大利亞昆士蘭。模式標本采自菲律賓馬尼拉。
性狀鑑別
葉矩圓形至倒披針狀矩圓形,長6-16cm,寬2-6cm,革質,淡棕綠色,兩面無毛,有光澤;側脈7-11對。氣微,味澀。
核果近球形,深紅色,乾後呈棕紅色或紫紅色,長5-6mm,直徑約7mm.氣微;味苦澀。
化學成份
葉、莖中均含有無羈萜(friedelin),莖中還含三萜類達瑪-20,24-二烯-3β醇(dammara-20,24-dien-3β-ol)。全草含多種維生素如硫胺素(thiamine),核黃素(riboflavine),煙酸(nicotinic acid)等。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散孔材,木材淡棕紅色,紋理直至斜,結構細,材質軟,適於作箱板用料。
葉深綠,紅果纍纍,為美麗的觀賞樹。
食用價值
廣州近郊常見的野生植物,果實微酸,可食,乞巧節時,市上間有出售,可制果醬.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為大戟科植物五月茶的根、葉、果。
【採集】根、葉,全年均可采;果,夏、秋季採收。采後洗淨,曬乾。
【歸經】肺;腎經
【性味】酸,平。
①《生草藥性備孌》:"味酸,性平。"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味酸,性溫。"
【功用主治】生津止渴,活血,解毒。治咳嗽口渴,跌打損傷,瘡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止咳,止渴。洗瘡亦可。"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收斂,止瀉,止渴生津,行氣活血。治津液少,消化不良,跌打損傷。"
③《廣西藥植名錄》:"葉:解毒,治惡性梅毒。"
④《廣西植物名錄》:"葉:治小兒頭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
品種分類
西南五月茶Antidesma acidum Retz.
蔓五月茶Antidesma ambiguum Pax & K. Hoffm.
滇越五月茶Antidesma chonmon Gagnep.
小肋五月茶Antidesma costulatum Pax & K. Hoffm.
黃毛五月茶Antidesma fordii Hemsl.
方葉五月茶Antidesma ghaesembilla Gaertn.
海南五月茶Antidesma hainanense Merr.
日本五月茶Antidesma japonicum Sieb. & Zucc.
多花五月茶Antidesma maclurei Merr.
山地五月茶Antidesma montanum Bl.
大果五月茶Antidesma nienkui Merr. & Chun
五蕊五月茶Antidesma pentandrum (Blanco) Merr.
枯里珍五月茶Antidesma pentandrum (Blanco) Merr. var. barbatum (C. Presl) Merr.
五蕊五月茶(原變種)Antidesma pentandrum (Blanco) Merr. var. pentandrum
河頭山五月茶Antidesma pleuricum Tul.
柳葉五月茶Antidesma pseudomicrophyllum Croizat
泰北五月茶Antidesma sootepense Craib
小葉五月茶Antidesma venosum E. Mey. ex Tul.
相關報導
廣東鼎湖區發現一棵距今五百五十餘年歷史的五月茶樹,五月茶古樹約五六米高,樹高不挺拔,樹葉也不漂亮,也不顯珍貴,看不出有著五百五十多年歷史。
經肇慶市園林部門鑑定,證實其“樹齡五百五十年,國家一級古樹”,並將一塊綠底白字牌子的“身份證”掛在古樹上。
莫江明是一位留美博士,從事植物研究已有多年。他稱,五月茶樹是一種珍貴樹種,在廣東全省極為少見。並稱,像這類大戟科植物的最長壽命一般是三四百年,蕉園村的五月茶古樹珍貴至極。
關於五月茶的來歷,蕉園村盛傳在明代嘉靖年間,當地村民蘇華林見鄉親缺醫少藥,與鄰村兩位青年結伴到湖北武當山學習醫道法術,學成後回鄉種下了這棵五月茶,利用它的果實調配藥材。在當地,蕉園村人自古將蘇華林奉若神靈,清代同治年間還在五月茶樹附近,修建了蘇真人祠。
據蕉園村七旬老伯梁世昌介紹,五月茶樹是一味良藥,村里小孩頭上生了疔瘡,用茶樹的果實蒸豬皮塗患處,塗幾次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