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飯

五更飯

五更飯是廣東一種傳統食制,因需於五更天(即凌晨三時至五時)食用而得名。被認為有補中益氣,祛風寒、健脾胃的功效,對病人及坐月的產婦很有幫助。用料不多,只要在米飯滾開後開始乾水(俗稱“飯起眼”)時加進適量的油鹽,用筷子拌勻,蓋上鍋蓋,至飯焦即可收火,再一會便可食用。五更時分,打開鍋蓋,油鹽飯香撲鼻而來,經過一夜消化的腸胃頓時食慾大增。像阿婷婆婆做的“五更飯”種類就很豐富,有黃鱔飯、雞肉飯、元貝乾加油鹽拌飯和姜蛋炒飯,還可加北菇、排骨、雪菜、榨菜和梅菜等材料。

材料

雞肉(亦可豬瘦肉、牛肉)100克,雞蛋1個,粘米150克。

製法

雞肉(或豬瘦肉、牛肉)剁碎,用陳皮、生粉、生抽、生油拌勻。在砂鍋中加水250毫升,滾沸,下米,滾沸後改中火煲至飯面呈“蟛蜞眼”(即飯水近乾),下肉類攤平,加蓋煮至飯水已乾,焗透,把雞蛋打開放於肉類面上,加蓋再焗片刻,食時淋上適量醬油便可。宜每天一次。

簡介

五更飯五更飯

“五更飯”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平民補品。用料不多,只要在米飯滾開後開始乾水(俗稱“飯起眼”)時加進適量的油鹽,用筷子拌勻,蓋上鍋蓋,至飯焦即可收火,再一會便可食用。五更時分,打開鍋蓋,油鹽飯香撲鼻而來,經過一夜消化的腸胃頓時食慾大增。如果有少量腊味和鹹魚之類,那就更妙了。

功效

中醫認為,粘米有治注虛百損,強壯筋骨,生津明目,長智的功能,可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煩、止渴、止瀉,是人間第一補物。雞蛋功同阿膠,蛋黃性溫滋陰潤燥,養血熄風;蛋清性微寒,能益精補氣,潤肺利咽,是對產婦有益的滋補品

時間

五更飯五更飯

按照最傳統的做法, “五更飯”就是凌晨5時前吃。“但我們並沒有把時間定得那么死板,一般是在早上7時左右吃。”此外,“五更飯”的材料可以豐富多樣,有薑絲、豬肉、雞蛋和飯,既可當蒸飯般做,也可以炒飯。像阿婷婆婆做的“五更飯”種類就很豐富,有黃鱔飯、雞肉飯、元貝乾加油鹽拌飯和姜蛋炒飯,還可加北菇、排骨、雪菜、榨菜和梅菜等材料。產後第一天就可以開始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