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智

密教所立佛身,則先有理智之別,而後明理智互具,不二也。金剛界屬智,故稱智法身。胎藏界屬理,故稱理法身。智法身者,轉識而成者。顯教言:轉八識成四智,而成報身。今密教教更轉第九識,而成五智,以為金剛界智法身之大日如來。言第九識者,八識外更加庵摩羅識,即白淨識。

基本概念

五智即阿囉缽舍囊arapacana的翻譯,順次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在顯教有四智說,密教結合法界體性智成為五智,相應代表金剛界五佛阿閦如來、寶生如來、阿彌陀如來、不空成就如來和大日如來,對應於胎藏界中台五佛。
五智即代表五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竭磨部、佛部。第九庵摩羅識轉化為法界體性智,第八阿賴耶識轉化為大圓鏡智,第七末那識轉化為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轉化為妙觀察智,前五識共同轉化為成所作智(即轉識成智);
若在瑜伽觀想中,則佛部屬於臍(臍蓮花輪白色),金剛部屬於心(心蓮花輪紅色),寶部屬於臍下(座蓮花輪金色),蓮花部屬於頂(頂蓮花輪青色),竭磨部屬喉(喉蓮花輪墨綠色);大日如來為常住清淨妙法身,阿閦如來屬於自性法身,寶生如來為他受用身,不空成就如來為變化身;
依照發心直至成佛過程,從東南西北到中央,依次表示通達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剛心,證金剛身和佛身圓滿;代表五佛智慧輪身的,依次為金剛薩埵、金剛藏王文殊師利(或者觀音)、金剛牙;

其他信息

五佛各有教令輪身:大日為不動明王,阿閦為降三世明王,寶生為軍荼利明王,彌陀為大威德明王,不空為金剛夜叉明王;
在護摩修法中如果欲調服魔怨則修降三世明王法,如果欲增益則修軍荼利明王法,如果欲求敬愛則修大威德明王法或者孔雀明王法,如果欲鉤召有情則修金剛夜叉法,如果欲息災則修不動明王法。
凡夫之九識,可成如來之五智。但此五智,不過一如來智慧之分為五分而已。實際上,五智必歸合為一如來智,且隨舉一智,其他之四智,亦包含在內。
金胎兩部曼荼羅,各有五佛,即金剛界,中央五大月輪中,有大日、阿閦、寶生、無量壽、不空成就五佛。胎藏界,中台八葉院,有大日、寶幢、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五佛。如是五尊,均表五智。大日如來五智具足,其餘之四佛,亦各具五智。如是重重無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