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之偉

崇禎十三年萊蕪荒欠大飢,斗米數金,亓之偉捐谷800擔,煮粥賑饑,使一千多人賴以活命。 亓之偉難以阻擋,退守朔州城,並在最關鍵的西門把守。 李自成進城後,有感於亓之偉氣節,將其家屬找到後適當安置,並令其制棺收屍,葬於朔州城西。

基本信息

亓之偉

字坦之,號超凡。公元1581年(明萬曆九年)出生於萊蕪羊莊村。公元1623年(天啟三年)考中進士,初為成安縣令,不久調直隸大名府濬縣縣令,到任後凡權勢書札概不啟封,不受私請,以強直聞名,士民服其鐵石之操,稱為“鐵面”。天啟六年,朝廷勅命褒嘉為文林郎。後調戶部廣西清吏司任主事,主管錢穀,詳細出納,賴心計之能,治績顯著。崇禎元年,被勅命褒嘉為承德郎。在監兌蘇淞常鎮漕運時,正值上海令漂沒漕米萬擔,大司農追究其責任,降為西安府經歷。不久又升為推官,恢復戶部主事職並監稅滸墅(今江蘇吳縣西滸墅關鎮)監兌草?提督軍務,此人驕橫跋扈,多數官員曲意奉迎,亓之偉卻與其針鋒相對。他還救助流離鄉民,專設房屋70多間,解救並收容被變民掠去的山東婦女一百多口,發給路費,送其還鄉。崇禎十三年萊蕪荒欠大飢,斗米數金,亓之偉捐谷800擔,煮粥賑饑,使一千多人賴以活命。後升任山西僉事分巡陽和,三年後,遷任參議分守朔州。崇禎末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向明王朝都城北京挺進,沿途勢如破竹。李自成部攻下寧武城後,便圍攻朔州。亓之偉難以阻擋,退守朔州城,並在最關鍵的西門把守。此時,與其一同守朔州的守備已秘降農民起義軍,並勸亓之偉開門納降。亓之偉當面責罵,被已在城門後埋伏好的守備士兵刺傷,將其用毛氈裹身,打開城門投降。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見亓之偉於辛莊店中,親自勸降,亓之偉不從被殺,時年63歲。李自成進城後,有感於亓之偉氣節,將其家屬找到後適當安置,並令其制棺收屍,葬於朔州城西。後清兵入關,亓之偉夫人馮氏攜6歲的兒子收其骸骨,護送回鄉,於十一月十七日安葬於蒼龍峽西側羊莊村南,朝廷以其殉節,封為奉政大夫。明代為其在城西廂建立“世科坊”和“聯捷坊”。清乾隆五十四年,對明末死節臣民予以諡號,追謚其為“忠憨”,並崇祀為鄉賢。

其父亓才

,為萬曆二十二年舉人。亓之偉居官之外,善寫作,所著有《蒼麓四書》《素嘗辛草》《過淮賦》及墓表數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