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結構
現在也有3畝地。二道河古樸精巧的門樓、寬闊敞亮的木格窗戶、整潔美觀的小青瓦屋面……近日,筆者在長哨
營滿族鄉二道河村發現一座滿族特色的古民居。據考證這座民居為清朝嘉慶年間建造的彭家大院的一部分,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是湯河川地區現存的唯一一座滿族古代建築,對於研究360多年來湯河川彭姓滿族發展史有重要價值。
該民居坐北朝南,包括一個附牆小門樓和五間正房,至今有人居住。小門樓高約3米,為磚石土木結構,屋頂為清水脊,屋面覆筒瓦和仰面瓦,造型頗為精緻。走進門樓可看見樓道門弦上的木匾正面刻有“國恩家慶”四個字,背面刻有“人壽年豐”四個字。院內路面用青磚鋪成,經過多年踩踏已坑窪不平。五間正房同樣為磚石土木結構,屋頂為硬山頂,屋面用青灰小仰瓦鋪設,兩側的人字形山牆用大、小三角裝點,線條流暢明快。外牆則是以青磚、石塊為主,青磚用青灰抹縫,整齊勻稱。房屋正面是一組寬敞的木格窗戶,窗戶兩側為木製檐柱,柱上紅、綠顏色的漆依稀可辨。整個正房地基用大小相似的14塊條石圍成,最大的條石有3.4米長,美觀結實。
彭家大院
據了解,彭家大院在鼎盛時期占地超過10畝,房院建設為中軸對稱的三進院格局,坐北朝南。頭進門為大牌樓,門扇兩邊各有一個石獅,牌樓內有一個大影壁牆,其兩邊各有兩間雜物房。二進門是一個大門樓,門內東西各有房3間,分別是廚房、糧倉、馬棚和碾房。三進門在最裡層,有正房5間、東西廂房各3間及東西兩個跨院。正房後有一個2畝多地的花園,花園西北角有一口水井及一座用來祭祀的假山。整個大院被三層院牆所圍,形成了典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模式,據傳大院第五代傳人彭光桂曾誇口說:“關起門來生活三年沒問題!”
彭家大院始建人是彭勇,共傳承六代,其完整性一直保持到民國末年。二道河村一位80多歲的彭姓老人年輕時曾在彭家打短工,據他回憶,彭家第六代彭明千因吸大煙,開始變賣家中的田地、房子,至1947年土改時期,大院只剩下牌樓、門樓、正房及東西跨院,分給三戶貧農居住。後來,牌樓、門樓相繼被拆,如今只剩下三進門樓和正房,依稀可見大院當年的風采。
黑龍江流域河流之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有兩個源頭,西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簡稱二松)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兩江在三岔河匯合後稱松花江,東流至同江注入黑龍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