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以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介紹 科學道理為主的說明文稱作事理說明文。也就是說,事理說明文主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同 程式說明文一樣,寫作事理說明文也需要遵遁三個原則;①了解事理。可以通過親自觀察、研究或者是向別人請教、查閱資料來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別人介紹;②安排寫作順序。事理說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 邏輯順序(事物的 因果、 遞進等關係),也就是事物的內在聯繫和認識事物的規律。邏輯順序不但要運用在段落關係上,句子之間也要按照這種順序來寫;③選用合適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包括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引用、做比較、分類別等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介紹科學道理為主的說明文稱作事理說明文。感悟事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語言特點
準確性
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最基本的特點。如何來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呢?①、使用了說明方法句子中的使用的修飾語、選擇的句式。例如《人類的語言》一文中,拿說話跟吃飯、走路作類比時說“人類講話是一件極不平常的了不起的大事”其中的“極不平常”;在如“別的動物的嘴只會吃東西,人類的嘴除了吃東西之外,還會說話”一句在運用做比較的說明方法時選用了“除了……還……”的句式,說明人的本質特徵。採用了 列數字、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的語句更能體現語句的準確性。
②關鍵性的中心語。主要是抓住那些運用準確的名詞、動詞、形容詞,能夠分析、鑑別它們的同義詞,在語境中領悟其用語的準確性。例如《 蘇州園林》中“誰如果鑑賞我國的園林, 蘇州園林是不該錯過的。”這裡的“鑑賞”含義比“欣賞”“觀賞”更豐富多了一層鑑別的含義。
③修飾限制詞語,主要指 形容詞、 數量詞、 副詞和 短語等是怎樣恰如其分的修飾限制或補充說明中心語的。例如《 向沙漠進軍》中說:“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最主要”這個短語。
④除了修飾限制性詞語外,一些表示:估計、補充、突出強調、約數、程度的詞語更能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考察方式
經常有下面的幾種考察的方式:①找出體現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或分析該詞語的 表達作用。
②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
③加點詞語能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為什麼?
④某兩個或多個詞語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
答題模式
答題模式:一般要解釋該詞的含義,揭示其在說明事物特點時發揮的作用;必要時要區別該詞語和其它詞語在含義及作用方面的不同;最後總結該詞語用在這裡對說明事物特點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說明去掉、替換該詞語多帶來的不良後果(不符合實際、不準確等)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主要體現在形容詞、動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及說明方法的運用上。其中的 比喻就是 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說明文大量運用形容詞、動詞及修辭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形象、生動的說明特點,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
方法及作用
(1) 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 舉例子。 好處: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更生動形象,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
(2) 作引用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 俗語、名人名言等,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好處: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3) 作比較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 好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4) 列數字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 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 好處: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的依據。(用 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準確客觀的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
(5) 分類別
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好處: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6) 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 打比方。 好處: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徵解說得確切具體、淺顯易懂。)
(7) 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mó)狀貌。 好處: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8) 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好處: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9) 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在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 好處: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理解。
(10)畫圖表
為了把複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某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好處: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說明結構
說明文一般結構形式為:先對說明的對象作總的概括介紹,然後導入具體說明。一、概括介紹的方式
1.概述式
開頭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事物的概況,給人以總體形象。如《故宮博物院》是這樣開頭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有五百多年了。
開頭介紹了故宮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稱、性質和年代。通過概述的介紹,我們可以大致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概況。
2.描述式
開頭描寫事物的特徵或狀態,讓讀者有一個直觀的總體認識。如《中國石拱橋》開頭是這樣描述的:
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里說,雨後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
開頭描述石拱橋的重要部位“橋洞”的狀態特徵,然後用神話傳說和詩人對石拱橋的描述補充說明這一特徵。
3.設問式
開頭設問,能激發讀者了解知識的欲望和興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第一段。由描述紅花的鮮艷和美麗,自然提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問題,讓人們隨作者的具體解說了解其原因,探尋其知識。
4.定義式
開始對事物下定義,提示事物內涵(本質特徵)和外延(包含的範圍),讓人了解事物的本質。如《統籌方法》開篇是這樣定義事物的:“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它的實用範圍極其廣泛。”
二、具體說明的結構思路
說明文的結構由事物的性質確定,一般來說,確定它的結構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按說明對象的自身條理性來安排結構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條理規律,把握了這種規律並據此安排結構,能使說明的內容井然有序,條理清楚。一般來說,運動、變化、發展的事物,它的條理性表現在時序上,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形態,說明時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就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的,先寫文字產生和出現書籍的雛形,再寫正式的書籍,最後寫現代的書籍,從而說明了書籍演變發展的過程。
處於靜止狀態的事物,如建築群、名勝古蹟、物品等,常常從空間位置上體現它的條理形。說明這類事物,宜按空間順序,先表后里、先外後內進行說明。如《故宮博物院》說明一個古代建築群,這個建築群處在一定的空間方位上,排列有序,內部建築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間位置,先寫外部城門,後寫城內建築,寫內時先寫主,後寫次。整篇文章層次井然有序。
2.按人們對說明對象的認識規律安排結構
對讀者陌生以及讀者難以理解的說明對象,說明時常常由具體到抽象,由表面現象到內在事理。由個別推及一般。在具體說明中,宜先寫狀態,後寫功用或成因,最後揭示性質特徵。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說明文,具體說明部分先說一種現象:傳說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把俘虜的奴隸投在死海里,但奴隸卻安然無恙。然後解釋原因,這是因為死海海水的鹹度很高。接著進一步解說死海的成因,說明時先敘事,後說它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這樣說明,讀者易於理解。
對讀者並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說明時可先說一般,再敘說個別現象。這種寫法宜先寫性質特徵,後寫狀態,人們可先獲得事物或事理的總體認識,然後具體理解。如《蘇州園林》,一般讀者都知園林這一事物,但蘇州園林與其他園林有所不同,因此,寫作時宜先說出它與其它園林不同的性質特徵,然後具體說它的形態。這種結構安排有利於讀者儘快地認識事物。
說明文的結尾一般是自然結束,說明清楚了,文章就結束了。有的說明文最後再次歸結特徵,有利於讀者區別事物。如《故宮博物院》最後寫道:“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築群,這樣和諧統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驚嘆。”結尾直接點出了故宮建築群的特徵:宏偉、和諧、統一。有的說明文,結尾作一些補充性的說明,或開拓讀者的視野,或增強說明的準確、嚴密程度。如《看雲識天氣》結尾是這樣寫的:“在某些情況下,看雲識天氣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還是要依靠天氣預報。”這一補充,比較全面地說明了“看雲識天氣”的作用,增強了說明的科學性。
說明的順序:
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包括發展順序)、事理順序(邏輯順序)等
語言特點;
準確、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