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
作詮釋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下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作詮釋。
概述
作詮釋這種說明方法,是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對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質和特點進行適當解說。
例如《看雲識天氣》中提到的“虹”,課文注釋為:“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作詮釋對說明的對象解說往往側重於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徵,或者解說它的構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質的因素,因而說明的內容不能與被說明的對象變換位置。
區別相關
與下定義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下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
而作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並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詞是"能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這個定義,主語與賓語的內涵與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顛倒。即說"能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是詞"也行。
而"鈾,是銀白色的金屬",則是詮釋,其內涵與外延都不相等,"鈾"的外延要小於"銀白色的金屬"的外延,因而主語與賓語不能倒過來說,即不能說"銀白色的金屬是鈾"。
作詮釋不僅可以用來解釋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來解釋事物或事理的性質、特點、功用和原因等。
作詮釋的語言雖不像下定義那樣要求嚴格,但也須簡明、準確、通俗易懂。
如“《死海不死》一文"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詮釋的說明方法,這裡的"死"指的是魚蝦草木的死,因為死海鹹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長,所以叫"死海",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徵。
與詮釋
詮釋是指:
1.加進書中的一段評論或解釋性的文字。
2.解說;解釋;闡明。
而作詮釋是一種說明方法。
例句
1、這裡所說的“某種意義”,指的是能為收信者所感覺到、理解到的東西(信號或符號),反之,收信者所無法感覺和理解的,就不叫信息。
——《漫談信息》
2、如果我們用外科手術將一個胚胎分割成兩塊、四塊、八塊……最後通過特殊的方法使一個胚胎長成兩個、四個、八個……生物體,這些生物體就是克隆個體。而這兩個、四個、八個……個體就叫做無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奇妙的克隆》
3、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4、一種叫自養。綠色植物都屬於這一類。它們自己把無機物製造成有機的食物,滿足生長的需要。
——《食物從何處來》
5、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裡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
——《看雲識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