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濕

文物揭取要掌握好揭取時的乾濕程度。剛出土的紡織物,如果在飽水狀態下,幾乎沒有機械強度。纖維細胞過分膨脹,纖維間的吸附力因水的作用加強,這時揭取會使纖維細胞破裂,織物損壞如爛泥狀。另一方面,如果紡織品文物出土時沒有及時處理,放置在過於乾燥的環境中,會使織物含水率過低,也不適於揭取。

出土紡織品的保護工作有如下幾個步驟:

一、織物揭取
當可能有紡織品出土時,應將棺木抬至室內,在避免陽光照射及保持低溫(儘量控制在10-16℃)的環境中進行揭取。避免陽光是因為紡織品中的絲纖維對陽光中的紫外線很敏感,在其作用下,會發生光氧化降解,使絲纖維斷裂。另外,織物上的染料在紫外線作用下,也會加速氧化褪色。而低溫則是為防止織物出土後生霉
在將棺木從室外抬至室內之前,如果棺內有積水,應先將水放掉,否則棺內織物在搬動過程中,會因水的晃動而發生位移。
文物揭取要掌握好揭取時的乾濕程度。剛出土的紡織物,如果在飽水狀態下,幾乎沒有機械強度。纖維細胞過分膨脹,纖維間的吸附力因水的作用加強,這時揭取會使纖維細胞破裂,織物損壞如爛泥狀。另一方面,如果紡織品文物出土時沒有及時處理,放置在過於乾燥的環境中,會使織物含水率過低,也不適於揭取。這是因為出土織物大部分是穿在屍體上的,屍體上的分泌物導致織物形成粘連狀態。在濕度過低的情況下,纖維細胞壁很脆,機械強度也很差,纖維無彈性,不耐折、壓。這時揭取,也會造成織物斷裂,甚至成粉末狀。因此在揭取出土織物時一定要掌握好乾濕度,將織物用捲曲的方法,按順序由上而下進行揭取。穿在屍體身上的衣服,由外向內一層層的用捲曲的方式進行揭取,展開。用捲曲的方法是為了使織物受力均勻。

二、織物消毒
揭取後的紡織品文物應立即進行消毒。許多考古發掘工作都是在春夏季進行的,在考古發掘和開棺過程中,墓葬中原有的黑暗缺氧及溫濕度平衡狀態被打破,文物保存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大量空氣的湧入,使組成織物的碳鏈受到光、熱、生物、化學等環境因素的強烈影響。織物出土後,隨著溫度上升,在一定的濕度及氧作用下,墓葬中已休眠了的微生物開始復甦、繁殖。此外,開棺還會導致新菌種的進入。當溫度>20℃,相對濕度>65%時各種微生物會大量繁殖。以著名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為例:該墓文物出土時,是被水浸泡的。由於夏季氣溫在30℃以上,開棺後溫度上升,紡織品文物表面很快生霉。而我國北方的黑龍江省阿城金代齊國王墓的絲織品文物在出土前,由於墓葬中的石槨封閉緊密,隔絕了外界的空氣和水分,墓葬中的溫度又相對較低,所以出土時棺內絲織品的保存狀況很好。但文物出土後,溫度升到20℃以上,在適宜的濕度環境和氧的作用下,致使織物表面發生霉變。以上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織物就會腐爛。
出土紡織品的消毒當前在國內首推環氧乙烷熏蒸法。環氧乙烷有以下幾個特點:⑴殺蟲滅菌譜廣,能殺死各發育階段的蟲及細菌。⑵滲透力強。⑶熏蒸後無殘留。⑷對文物安全。目前所用的環氧乙烷消毒氣是安全混合氣,由於純環氧乙烷在空氣中遇明火易燃易爆,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因此選用高比例的二氧化碳與環氧乙烷混合,比例為?環氧乙烷∶二氧化碳為1∶9、2∶8或3∶7。溫度在20-55℃氣化效果較好,雖然提高溫度可以提高效率,加快消毒速度。但是為了文物的安全,本人認為還是在常溫常濕的條件下操作比較妥當,以免織物在進出消毒罐時因溫濕度起伏過大而受損害。消毒時間一般定為24小時,在工作中如果文物污染嚴重,可以適當延長消毒時間。給氣量為純環氧乙烷氣450g~1000g/m3,工作壓力1.5~4kg/cm2。
上文提到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及黑龍江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的絲織品都是採用環氧乙烷熏蒸法消毒的,效果很好,消毒後黴菌全部被殺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