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通高100厘米,口長62.5厘米,口寬61厘米,重82.55千克
1974年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出土
鼎是古代烹煮、盛放肉食之器,《呂氏春秋 察今》載:“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鼎也是祭祀儀式中最重要的禮器,中國古代的祭祀與王權是緊密相聯。鼎作為一國之重器,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是天子權力的象徵,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該鼎1974年秋出土於鄭州商城西城牆北段外側約300米處一窖藏內,是目前發現的商代前期最大的青銅禮器。口呈長方形,上立二次鑄成的拱形立耳一對,深腹,腹壁微內斂,平底,下有四個上粗下細的空心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鑄單線獸面紋一組,每面兩側與下部飾乳丁紋,足上部各飾獸面紋。出土時器底和足部有煙燻痕。
從鼎的鑄造技術上看,該鼎採用分鑄法,先鑄鼎耳,再鑄鼎腹,後鑄四足。鼎耳鑄好後,在鑄造鼎腹時將耳鑄結在一起,最後再將鼎足與腹部鑄結。為使其牢固,還將足與腹底結合的周邊加厚,使足和底部結合緊密。該鼎是中國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大型銅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銅冶鑄的寶貴資料。
相關詞條
-
乳丁紋青銅方鼎
乳丁紋青銅方鼎是一尊商前朝時期的青銅文物,1974年在河南鄭州杜嶺出土。
藏品簡介 詳細信息 -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1974年出土於河南鄭州杜嶺鄭州商城,發現於內城東北部有大型宮殿遺址,內、外城之間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區,又稱杜嶺方鼎。 乳丁紋青銅方鼎共...
發現歷史 文物造型 文物背景 -
商朝乳釘紋方鼎
【名稱】:商朝乳釘紋方鼎【類別】:金屬器具【年代】:商朝時期【文物原屬】:民間舊藏【文物現狀】:留存至今
-
鼎
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器,三足,兩耳,通常刻有精細的紋飾。鼎最初是一種炊具,後來因用於烹飪祭祀給神的犧牲,而上升為禮器,成為國家政權中君主、大臣等權力象...
字面釋義 器具簡介 鼎的文化 發展歷程 青銅器材 -
鼎史
鼎在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鼎史 古文獻中對九鼎多有記載: -
虎方
關於商代的虎方,史籍缺如。十九世紀末,河南安陽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和成功釋讀,為研究殷商史提供了大批“實錄”性的史料,揭開了殷商史研究的新局面。
簡介 虎方地望 虎方文化面貌 註解 -
杜嶺方鼎
杜嶺方鼎 中國商代中期的青銅器。1974年由一個名叫袁海軍的環衛工在挖土過程中一鎬挖出,地點為河南省鄭州杜嶺張寨前街。共兩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
基本信息 相關歷史 學術意義 -
四連環鼎
四連環鼎,戰國時期青銅烹飪器。四鼎相同,腹部相連,共有4足和6個附耳,造型新巧別致。蓋為圓拱形,子母口,縫合嚴實。蓋面飾二圈凸弦紋和三個犧紐,犧紐略高於...
四連環鼎 鼎與古代青銅器 鼎文化介紹 戰國青銅鼎 -
鼎[青銅器器具]
鼎是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是古代中國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
簡介 發展歷史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