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丁紋銅方鼎

該鼎1974年秋出土於鄭州商城西城牆北段外側約300米處一窖藏內,是目前發現的商代前期最大的青銅禮器。 從鼎的鑄造技術上看,該鼎採用分鑄法,先鑄鼎耳,再鑄鼎腹,後鑄四足。 鼎耳鑄好後,在鑄造鼎腹時將耳鑄結在一起,最後再將鼎足與腹部鑄結。

­乳丁紋銅方鼎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通高100厘米,口長62.5厘米,口寬61厘米,重82.55千克
1974年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出土
鼎是古代烹煮、盛放肉食之器,《呂氏春秋 察今》載:“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鼎也是祭祀儀式中最重要的禮器,中國古代的祭祀與王權是緊密相聯。鼎作為一國之重器,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是天子權力的象徵,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該鼎1974年秋出土於鄭州商城西城牆北段外側約300米處一窖藏內,是目前發現的商代前期最大的青銅禮器。口呈長方形,上立二次鑄成的拱形立耳一對,深腹,腹壁微內斂,平底,下有四個上粗下細的空心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鑄單線獸面紋一組,每面兩側與下部飾乳丁紋,足上部各飾獸面紋。出土時器底和足部有煙燻痕。
從鼎的鑄造技術上看,該鼎採用分鑄法,先鑄鼎耳,再鑄鼎腹,後鑄四足。鼎耳鑄好後,在鑄造鼎腹時將耳鑄結在一起,最後再將鼎足與腹部鑄結。為使其牢固,還將足與腹底結合的周邊加厚,使足和底部結合緊密。該鼎是中國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大型銅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銅冶鑄的寶貴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