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乳釘紋方鼎

商朝乳釘紋方鼎

  【名稱】:商朝乳釘紋方鼎【類別】:金屬器具【年代】:商朝時期【文物原屬】:民間舊藏【文物現狀】:留存至今

【名稱】:商朝乳釘紋方鼎
【類別】:金屬器具
【年代】:商朝時期
商朝乳釘紋方鼎商朝乳釘紋方鼎

【文物原屬】:民間舊藏
【文物現狀】:留存至今
【簡介】:
高100厘米重82.55千克
1974年河南省鄭州市出土。
器呈方斗形,腹部飾有饕餮紋和乳釘紋,是目前發現的商代早期的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重器。商代早期的銅鼎,有圓鼎和方鼎,器壁較薄,圓鼎為錐足,方鼎為柱足,足中空,與腹腔相通。
商代晚期,方鼎的鼎腹發展為長方形,口沿上耳有立耳,柱足。圓鼎的錐足變成圓柱形足,三足與兩耳對稱,器身多有富麗繁縟的紋飾。
西周早期的方鼎基本沿襲商鼎形式,到西周中期以後被淘汰。西周的圓鼎,其柱足向蹄足演變,器體加寬,最大腹徑由中部逐漸下移,並多見長篇記事銘文。
“就一眼,直刺心底——鄭州,確實是一座王者之都了!一米來高、3500多年前的兩尊青銅方鼎,這,絕對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一般貴族能夠使用的,只能屬於商代王室的重器!何況不是一個,而是成雙成對!就是之後,成雙成對出現的,一般王室使用的也比較多。即使是一個大鼎,也必然與商王室祭祀有關,何況兩個大鼎非常有序地安放在一起!自打那一刻起,幾十年來,在我心中,鄭州商城遺址就永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商代城市遺址,而是一座真真切切,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王者之都了!”
30多年已經過去,談到1974年9月借著微弱的燈光、在黑乎乎的地道里看到銹跡斑斑的杜嶺方鼎後的“第一反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育彬先生脫口而出的就是“王者之都”——“兩尊青銅大鼎破土欲出,崢嶸乍見,這種不言自威,這種沖天霸氣,非王莫屬!”
“鄭州商城”、“鄭州商城”,如此這般叫了二三十年,甚至都約定俗成了,但考古工作就是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儘管自1959年郭沫若先生猜測“鄭州商城”有可能是商代都城後,考古工作者就極力尋求“鄭州商城”作為王都的證據,但直到1974年,考古工作者還是只能把“鄭州商城”作為商代早期的一座普通的城市遺址。
1959年7月4日,郭沫若先生專程到河南,考察了鄭州商城遺址。當他看完考古工地後,非常震撼,隨即題詩:“鄭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中丁之所都。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遺物富有殊……”但郭老的這種“疑似”,畢竟只是“科學猜想”,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認知——儘管他猜測“鄭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中丁所遷的 都,但卻拿不出什麼“黃金白銀”作為證據。
而杜嶺方鼎於地下沉睡3000多年後重見天日,不期而遇地與當代考古學家乃至科學家的相見,才讓鄭州商城遺址逐漸由“混沌”走向“清晰”,對它的認知,也因此而一步步“升級換代”:鄭州商城,一座商代早期的普通城市遺址——鄭州商城,“疑似”中丁之都,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鄭州商城,中丁 都,一座商代早期的王者之都,中丁遷都於此——鄭州商城,商湯亳都,一座商王朝開國之君成湯建設的國都——鄭州商城,一座3600年前建設的當時世界規模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商王朝的心臟與王都。有了鄭州商城的存在,因“斷代”而看似年輕的鄭州,一躍而成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挺進中國大古都俱樂部。
這一系列“嬗變”,都是從杜嶺方鼎的被發現開始的;或者說,是杜嶺方鼎,挺直了中國學者認知“鄭州商城”的腰桿!——“鄭州商城”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商代早期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王都。它布局嚴整,氣魄宏偉,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是一座不可替代的里程碑。享譽世界的商文明,就在這裡起步。它的發現,不僅為安陽殷墟找到了文明的源頭,而且為尋找先商文化和夏文化提供了依據。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文明探索中,它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鄭州商城’出土的青銅禮器,其數量之多、形制之大、鑄造花紋之精緻,都是前所未有的。所有這些,都標誌著在鄭州商城時期,中國古代文明已經進入初現輝煌的時期。”
“過去,有些學者認為,鄭州商城先後出土青銅器,都是商王室遇到突發事件,倉皇逃往(鄭州西北的)小雙橋(商代遺址)時,臨時埋藏起來的。我看,倒未必如此。這些青銅器,埋藏得相當規整,如遇突發事件,哪會埋得如此從容呀?它們,很可能,還是與商王祭祀有關!”楊育彬先生說,“1974年,杜嶺街出土第一批青銅器,兩尊青銅大鼎,一尊高100cm、一尊高87cm,但在土裡,兩尊大鼎的口沿在一條水平線上,這顯然是有意而為之;1982年,順城街出土第二批青銅器時,我又發現這兒的青銅器的下面,鋪有一層木板,這,當然還是有意而為之;1996年,向陽食品廠出土第三批青銅器時,就更奇怪了——整頭牛(骨架),就和青銅大鼎在一起。這,就只能是祭祀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