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之戰 【本書體例】 【大 中 小】
【戰爭時間】:1855―1858
【介紹】: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中,太平軍為捍衛江西九江同清軍的作戰。九江北枕長江,地勢險要,是太平天國上游重鎮,對太平軍進出鄂、皖、贛和保障長江水道有重要作用。1853年(清鹹豐三年)太平軍占領九江,派林啟榮駐守。林繕城增壕,嚴密布防,並邊連結北岸小池口與東面湖口互為犄角,使清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1855年1月,曾國藩親率湘軍水陸師1.5萬人進攻九江,數戰皆敗,死傷甚眾,只得撤圍而去。1857年,曾國藩又派湖北提督楊載福、記名按察使李續賓率湘軍水陸師進攻九江,自1月8日起,大戰6晝夜,均被太平軍擊敗。3月至6月,清軍自官牌夾至白水湖尾修築長壕,長30餘里,寬3丈5尺,深2丈,共6道,對九江形成三面包圍。10月,小池口、湖口先後被清軍攻陷,使早在1855年即被圍於鄱陽湖內的湘軍水師衝出鄱陽湖與長江水師會合,進一步增強了進攻九江的湘軍實力,並對九江形成合圍。九江守軍弧立無援,形勢非常危急。1858年春,清軍攻城愈急,曾兩次挖掘地道用地雷轟坍九江東門、南門城牆,但均遭太平軍重創而敗退。5月19日,清軍第三次以地雷轟坍九江東南城牆100餘丈,九江城破,林啟榮率太平軍將士進行英勇奮戰,1.7萬餘名太平軍戰士全部英勇犧牲,九江陷落.
相關詞條
-
太平軍西征軍九江湖口之戰
太平軍西征軍九江湖口之戰,湘軍攻占田家鎮、半壁山後,水師前鋒在彭玉麟率領下於1854年12月8日進至九江江面。
戰爭過程 歷史評價 -
三河之戰
三河之戰,太平天國晚期繼浦口之役之後又一次勝利之役,太平軍與湘軍在安徽三河鎮(今屬肥西縣)激戰。此役湘軍戰敗,名將李續賓陣亡,清帝國安徽、江西戰情全面吃...
戰爭簡介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戰爭結果 戰爭評價 -
太平軍西征軍九江廬州之戰
但各路援軍均不敢逼近城池,因此,太平軍得以從容部署攻城。 與此同時,小南門、小東門方向的太平軍也緣梯而上,攻入城內,與清軍展開巷戰。 至15日晨,守城清...
-
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
背景 過程 評價 影響 軼事典故 -
安慶之戰
安慶之戰是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為保衛安徽安慶與湘軍展開的一場戰略性決戰。
簡介 情況 過程 點評 -
陳下之戰
陳下之戰在漢五年發生,是楚漢戰爭的後期一場漢軍追擊撤退楚軍的大戰。陳下在今河南淮陽縣境內。當時,楚軍東面喪失了龍且軍團、項聲軍團,西面喪失了曹咎軍團,南...
歷史背景 戰爭過程 戰後影響 戰役點評 -
石鐘山[江西九江]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境內,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長江沿線上的主要景點之一。石鐘山海拔61.8米,相對...
簡介 歷史 形成原因 主要景點 命名 -
江寧之戰
1853年(清鹹豐三年)3月,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攻占江蘇江寧(今南京)的作戰。
事件發展 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