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台縣地理與歷史概況
九台市位於吉林省中部,長春東部,西距長春49千米,東離吉林市76千米。北緯43°51′-44°32′、東經125°24′-126°30′。東與舒蘭市隔江相望,西與長春市相連,南與雙陽區毗鄰,北與德惠市接壤。市境南北寬75千米,東西延長87.15千米,總面積3375平方千米(均為2005年區劃調整之前數據)。2005年,部分鄉鎮劃出後,九台市面積2875平方千米。總人口83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九台大街31號,郵編:130500。行政區劃代碼:220181。區號:0431。拼音:JiutaiShi。
東南部多山,地勢較高;西北部多平原,中部丘陵起伏,海拔200-250米。主要河流有松花江、沐石河、飲馬河、霧開河等。屬半濕潤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4.7℃,年日照時數2615.5小時.無霜期139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73.2毫米。
歷史沿革:清朝統治者把東北視為他們的發祥地,因此清入關後,了鞏固後方根據地,不使漢人占據、開發,以保護清朝統治者獨占東北特產的權益,於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1681年)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俗稱邊牆〕,防止漢人和蒙古人進入,並在境內設有四個邊門,沿邊牆四個邊門,共置二十八個邊台,今九台縣就是這二十八個邊台之一,是北數第九台。九台分上九台、下九台。縣城設在下九台,後改為九台。成為縣名。兩漢時期為扶餘國的屬地;扶餘滅亡後,從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屬靺鞨地;唐代,接受渤海國稱號時,屬渤海的扶餘府(今農安)轄境;遼代為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轄境;金代為上京路濟州(即遼代的黃龍府)轄境;大定二十九(1189年〕濟州改為隆州,貞和初(1214-1217年)為隆安府(即今農安),今九台縣亦隨之歸屬隆安府;元代屬開元路轄境(開元路曾在黃龍府,後又遷到今開原);明代屬奴兒乾都司管轄;清朝統治者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把這一帶封為禁區,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牆,並在封禁區的“緊要關口”安設卡倫(為卡哨之意)或“設立封堆”,以防漢人和蒙古人進入。因此,此地在封禁的一百八十來年,土地一片荒蕪,人煙稀少,至鹹豐十年(1860年)由於國內外形勢的逼迫,才完全開放。光緒四年(1878年)設立墾務局,並積極鼓勵開發墾種。光緒三十三年(19O7年)改將軍為行省,實行和關內一樣的行政管理制度。民國初年改東三省總督為奉天都督,不兼轄吉、黑兩省,這時東北三省開始分治。將全國各省的府、廳、州一律改為縣,置於各道管轄。袁世凱當政時期,公布省道縣地方建制。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制,縣直接隸屬省管轄。在此以前,九台縣仍未設立。直至“九·一八事變”後,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由地方納商請準設制,從永吉縣、長春縣、德惠縣的部分地區析置為九台縣,隸屬吉林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正式批准設立九台縣,隸屬於吉林省。
1945年九台解放,設縣人民政府,1955年改為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改為縣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縣人民政府。1988年,撤銷九台縣,設立九台市。
1945年10月,隸屬於吉合區行政委員會長春地區,成立九台鎮政府。1946年1月,九台鎮政府轉移,國民黨軍隊進入九台。
1946年2月,劃歸吉林省吉林分省管轄。3月,九台鎮政府返回九台;5月,再次轉移。1946年1月、5月,國民黨在九台兩次設縣政府,統治這個地方。此後九台屬敵占區,歸吉林省吉北專區管轄。
1947年10月17日,九台解放,置縣政府。同年將四家子區劃歸雙陽縣管轄,雙廟子區劃歸長春縣管轄。設城關區等9個區。
1948年3月,劃歸吉林省吉北專區管轄。調整為20個區,增盧家區等。區下設村。
1948年7月,劃歸為吉林省直轄縣。
1949年,九台縣政府更名為九台縣人民政府。同年將長春縣雙廟子區劃回九台縣管轄。增昇陽區。改為22個區,198個村。
1950年,將各區名重新按序數命名。
1955年,九台縣人民政府更名為九台縣人民委員會。同年,將長春市卡倫區劃歸九台縣管轄。
1955年,改為23個區,212個村。
1956年7月3日,設立懷德專區。九台縣劃歸懷德專區管轄。10月6日,懷德專區更名為公主嶺專區。
1956年,改為4個鎮、77個鄉。
1957年,將泡子、吉家、布海、雙廟子、昇陽、長山鄉劃歸德惠縣管轄,德惠縣太合、義合、城子街鄉劃歸九台縣管轄。
1958年初,改為2個鎮、30個鄉。撤銷卡倫鎮等。此後又劃分為九台鎮、營城鎮、沐石河、其塔木、上河灣、土們嶺、龍家堡、波泥河、朝陽、城子街、卡倫11個公社。
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區,九台縣劃歸長春市管轄。
1960年,增舍嶺、加工河、飲馬河、西營城、放牛溝、胡家、盧家、慶陽、城郊9個公社,改為20個公社。
1961年,增六台、葦子溝、三台、紀家、雞鳴山、興隆、二道溝7個公社,改為27個公社。
1964年,撤銷胡家人民公社,增胡家回族鄉。改為2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65年,增卡倫鎮。轄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66年2月,設立德惠專區。九台縣劃歸德惠專區管轄。1968年,撤銷九台縣人民委員會,成立九台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3日,撤銷德惠專區,九台縣劃歸長春市管轄。
1969年,仍為3個鎮,25個公社(民族鄉在成立革委會時撤銷)。
1976年,撤銷城郊、朝陽、舒嶺3個公社,增九郊、春陽、沿江3個公社。
1980年,撤銷九台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九台縣人民政府。
1981年,撤銷胡家人民公社,增設胡家回族鄉公社。改為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83年,撤銷沿江鄉,增奔卡滿族鄉。改為3個鎮。23個鄉,2個民族鄉。
1984年。撤銷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河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鄉,增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沐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鎮。改為10個鎮、16個鄉、2個民族鄉。
1985年,撤銷卡倫、龍家堡鄉,增龍家堡鎮。改為11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4月26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營城鎮,將其所轄區域併入九台鎮。改為10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第175號]檔案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8號]檔案批覆,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九台縣,設立九台市(縣級市),以原九台縣的行政區域為九台市的行政區域,由省直轄,長春市代管。
1989年,撤銷九台鎮,增團結、工農、南山、火石嶺、營城街,改為5個街。9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92年,撤銷興隆、葦子溝、放牛溝鄉、增興隆、葦子溝、放牛溝鎮,改為5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1個鄉、2個民族鄉。
1998年3月4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九台市卡倫鎮更名為卡倫湖鎮。
2000年6月30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九台市放牛溝鎮更名為東湖鎮。
2000年,九台市轄5個街道、12個鎮、13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79972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團結街道39094工農街道38910南山街道28242營城街道28028火石嶺街道28121沐石河鎮32564城子街鎮25185其塔木鎮46386上河灣鎮27655西營城鎮23541土們嶺鎮14265飲馬河鎮22439龍家堡鎮33326卡倫鎮48992葦子溝鎮28419興隆鎮21562東湖鎮25287九郊鄉36361春陽鄉17172紀家鄉17063慶陽鄉27756盧家鄉24524六台鄉24285胡家鄉22605莽卡鄉30820三台鄉21994二道溝鄉13125加工河鄉17199波泥河鄉17176雞鳴山鄉17633
2002年,九台市轄3個街道、13個鎮、2個民族鄉。總人口8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8萬人。
2003年,九台市轄:九台街道、營城街道、九郊街道、土們嶺鎮、西營城鎮、沐石河鎮、其塔木鎮、上河灣鎮、龍家堡鎮、卡倫湖鎮、東湖鎮、城子街鎮、興隆鎮、葦子溝鎮、紀家鎮、莽卡滿族鄉、波泥河鎮、胡家回族鄉。
2004年,九台市轄:九台街道(辦事處駐曙光大街)、九郊街道(辦事處駐團結街)、營城街道(辦事處駐營城街)、卡倫湖鎮(鎮政府駐卡倫街)、上河灣鎮(鎮政府駐上河灣)、其塔木鎮、土們嶺鎮、沐石河鎮、西營城鎮、城子街鎮、龍家堡鎮、葦子溝鎮、楊家澆鍋)、興隆鎮(鎮政府駐趙朝陽溝)、東湖鎮(鎮政府駐放牛溝)、紀家鎮(鎮政府駐青雲堂)、波泥河鎮、胡家回族鄉(鄉政府駐胡家屯)、莽卡滿族鄉(鄉政府駐舍嶺)。
2005年,將九台市的卡倫湖鎮、龍嘉鎮(原龍家堡鎮)、東湖鎮3個鎮劃歸長春市二道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