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

錢塘江

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剎江”,一般浙江富陽段稱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稱為錢塘江 。錢塘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 ,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兩浙路的命名來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時的省名來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千米。自源頭起,流經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積55058平方公里 ,經杭州灣注入東海。 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基本信息

河流源頭

最早提出錢塘江源頭的是《漢書·地理志》,該書簡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陽黟縣南蠻中”。《後漢書·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縣”。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肯定了漢書中的說法。此後人們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為錢塘江的源頭。

20世紀30年代,地理工作者實地考察後,認為錢塘江發源於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開化縣馬金溪。   20世紀50年代,電力工業部上海水力發電設計院和浙江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聯合組織的錢塘江查勘隊,對錢塘江進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資源的查勘,確定了錢塘江源出於浙皖贛三省交界處的蓮花尖。   1979年版的《辭海》有這樣的記載:錢塘江,舊稱浙江,浙江省最大河流,上游源出浙皖贛邊境的蓮花尖。20世紀70年代末,一些學者和新聞工作者再次組織了江源勘查,提出新的意見,認為錢塘江源頭,應該在安徽省休寧縣龍田鄉境內的龍溪(即龍田河),即青芝埭尖。  

20世紀80年代,浙江省組織了一支科考隊,對新安江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確定錢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頭位於安徽省休寧縣海拔l600多米的懷玉山主峰六股尖。入海口位置是浙江省海鹽縣的澉浦至對岸餘姚市的西三閘一線,全長605公里。  

2010年9月,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發布了《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關於啟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長度、流域面積、主要湖泊面積數據的公告》。在該公告中,錢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 公里。在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對外交流、教學等對社會公眾有影響的活動中應當使用該數據。

幹流概況

錢塘江 錢塘江

錢塘江幹流各段隨地異名。從發源地始,為大源河。再然後,叫做率水。在屯溪,新安江上游一條重要的支流橫江流入了率水。從屯溪的率口往下,一直到浦口,這條河流稱為漸江。在浦口,漸江與新安江的二級支流練江交匯。在練江這一段當中,有幾條重要的三級支流匯入,分別是豐樂河、富資水、揚之水。練江在浦口與漸江交匯後,注入千島湖,一直往下流。然後,跌出大壩到達浙江境內,到了建德,先是叫做新安江,進入桐廬縣後名富春江。到了杭州聞家堰,這條河流又改叫錢塘江。之後匯入東海。  

北源新安江

新安江源出古徽州休寧縣六股尖東坡,源頭海拔1350米,北流近20千米左江龍溪後稱大源,東北流約17千米,右納小源後稱率水(上游在率山,故名)。以下在休寧縣境右納沂源,新嶺水,汊水,在屯溪左匯橫江後稱漸江,東北流21千米至浦口,左納新安江最大支流練江後始稱新安江。自此折向東以,沿途左匯棉溪、昌源、大洲源;右匯街源河,在街口附近進入浙江省境,繼續東南流,經淳安、建德兩縣,左納雲源港,東源港,右納郁川(郭村溪)、武強溪、鳳林港,穿銅官峽谷(新安江水庫大壩在此修建,水庫回水可上溯至安徽深渡),再右納壽昌江,流至梅城東與蘭江匯合後稱富春江。

新安江屬山溪性常年河,含沙量少,清澈見底。新安江水電站未建前,河床比降大,沿江多峽谷險灘。電站建成後,紫金灘以下形成一個面積為580平方公里的新安江水庫(又稱千島湖)。富春江水電站建成後,富春江水庫回水已達洋溪。梅城水位穩定在22-23.5米之間。紫金灘以下的急流已消失,50t貨輪和200客位客輪自梅城可達白沙。洪水受新安江水電站調蓄控制,最大流量為13200立方米/秒。

幹流長359千米,流域面積11674平方千米。其中安徽和浙江省境內分別為6025和5645平方千米,江西省境內4平方千米。安徽省境多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總自然落差124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55.2萬千瓦。

新安江主要支流:壽昌江、東源江、豐樂河、武強溪、昌溪、休寧河等。  

南源馬金溪

馬金溪,為蘭江上源,源出皖境縣青芝埭尖北坡,源頭海拔810米。匯流後稱龍田溪,東南流入浙江省稱齊溪,右匯源出蓮花尖的左溪,至馬金鎮右匯何田溪後稱馬金溪,折向西南流,左匯村頭、金村、右匯中村、池淮諸溪後稱常山港。再下行右匯龍山溪,左匯(九王)溪後入常山縣境。縣城附近開始,常山港循東西方向下泄,右匯龍繞、南門、左匯虹橋、芳村諸溪,至衢縣西南郊雙港口,右匯江山港後稱衢江。衢江沿東北東方向下泄,接納了眾多支流,為羽狀水系,其中較大的有右岸的烏溪江、靈山港,左岸的銅山源、芝溪、塔石溪,至蘭谿市南郊的馬公灘,右納金華江後稱蘭江。從蘭谿市折向北流,右納梅溪,大溪,左納甘溪,至建德縣梅城鎮東與北源新安江匯合後稱富春江。幹流長303千米,流域面積19468平方千米。

蘭江段有支流金華江。衢江段支流有江山港、烏溪江、靈山港。  

富春江段

新安江和蘭江在建德市梅城匯合後向東北流,下行至浦陽江口東江嘴的河段稱富春江,長102公里,區間流域面積7176平方公里。北源至此全長為461公里,流域面積38317.6平方公里。

從新安江、蘭江在梅城東關匯合後始,自梅城東北流至烏石灘進峽谷,又東北流與桐廬縣嚴陵灘相接,這一段江又稱七里瀧。出七里瀧富春江水庫後,江面開闊,寬400~700米。至桐廬縣,左納分水江;至窄溪鎮,左納淥渚江。兩岸地形起伏,至場口鎮始有較大平地,至富陽附近河道彎曲,寬500~900米。富陽以下,水流分叉,河中多沙洲,以銅錢沙為最大,河岸及沙洲有此漲彼坍情況;再向下至浦陽江口,河道受潮汐影響漸大,河寬450~1200米。富春江段有支流:分水江、淥渚江、壺源江。  

錢塘江段

富春江在桐廬縣城北左納分水江後向下游左納淥渚江、新橋江(莧浦),右納大源溪、壺源江,至東江嘴進入錢塘江河口區的過渡段。至蕭山市聞堰南側的小礫山,右納浦陽江後,集水面積41769.1平方千米。富春江在聞堰鎮附近納浦陽江後稱錢塘江,小礫山以下江道折向西北,至九溪又折向東北流,加上西湖為一點,形若反“之”字,故又稱“之江”。

聞堰鎮小礫山至杭州市閘口段區間匯水面積176平方公里。錢塘江河口段主槽擺動頻繁,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整治,閘口至海寧十堡段60餘公里河段已基本穩定。在南岸紹興縣新三江閘附近,曹娥江從右岸匯入後,錢塘江繼續向東北流至海鹽縣澉浦鎮長山閘與餘姚、慈谿兩市交界處西三閘連線上,進入錢塘江河口區的潮流段(也稱河口灣—杭州灣);最後在杭州灣蘆潮港閘和外游山的連線上注入東海。

錢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外口大、內口小。杭州灣口南北兩岸相距約100公里,至澉浦縮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寧鹽官,僅為2.5公里。錢塘江河道自澉浦起,河床急劇抬高,致使河床容量突然變小,大量潮水湧入變淺的河道,使潮頭受阻,而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出現水面壅高,甚至翻滾摻氣,形成天下奇觀“錢江潮”。

錢塘江段幹流,流經浙江的杭州市區、餘杭、海寧、海鹽、平湖、蕭山、紹興、上虞、餘姚、慈谿、鎮海區,和上海的金山、奉賢、南匯。

支流有浦陽江、曹娥江。  

水文特徵

錢塘江主源出自休寧縣大尖山嶺北麓的板倉,往東北流貫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經杭州灣入東海。澉浦以上河長約500公里,流域面積50100平方公里。流域來水豐沛,河流中含泥沙量小。根據潮區界蘆茨埠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291億立米,多年平均年輸沙量500萬噸。徑流係數穩定,天然徑流存在有11年和14年的準周期變化。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天然徑流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4、5、6月份梅汛期水量約占年總量的50%,最大洪峰流量達29000立米/秒(1955年);枯季最小流量為15.4立米/秒(1934年);7~9月為颱風雨季節,但產生較大洪水的機會不多。  

錢塘江徑流變幅大,來水和來沙季節性變化大,3~6月水量占全年的57%,10月至翌年1月水量僅為全年的15.6%。多年平均流量1468立方米/秒,蘆茨埠站實測最大流量29000立方米/秒(1955年6月),最小流量27立方米/秒。全流域年徑流總量 46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2千克/立方米,年輸沙量703萬噸。潮汐為半日潮。由於杭州灣寬度自口外向口內急劇收縮,潮差沿程遞增。灣口南岸鎮海的平均潮差為1.69米,灣頂澉浦平均潮差為5.45米,最大潮差8.93米。進出澉浦斷面的平均流量為14萬立方米/秒,遠較流域來水為大。北岸的潮差比南岸大,蘆潮港比鎮海大1.49米,澉浦以西,河床急劇縮狹抬高,潮波變形劇烈,在尖山附近產生舉世聞名的錢江涌潮。涌潮在鹽官(過去稱海寧)一帶最高,潮頭通常為1~2米,實測最高達3米,潮波傳播速度8~10米/秒。涌潮破壞力很強。曾實測到涌潮壓力達7噸/平方米,安放在丁壩頭重達25噸的混凝土塊體有時也被沖走。尖山、鹽官一帶最大垂線平均流速高達4~5米/秒。鹽官以上河段, 漲潮流速比落潮流速約大一倍。潮流中挾帶的泥沙量隨流速大小發生變化。尖山、鹽官一帶含沙量最大,實測最大含沙量高達51千克/立方米,澉浦平均含沙量一般為3~4千克/立方米,平均每潮進出的沙量約為1000萬噸。

長江沖淡水對杭州灣水體含鹽量分布有明顯影響。金山以東水域,鹽度橫向分布南高北低。由於潮流強,錢唐江河口的鹽淡水混合屬垂向均勻混合型,鹽水入侵界隨錢塘江徑流大小而上下移動,枯季鹽水可上溯到杭州市以上,影響杭州市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

河口段河床既寬又淺,低潮水深1~3米,潮間帶十分寬廣。在強勁的、流路分岐的漲落潮流作用下,隨著徑流與潮流對比勢力的消長,河床變形劇烈。在徑流弱,潮水強的秋季,主槽順著漲潮流頂沖的方向擺動,在徑流多的季節,主槽順落潮主流方向擺動。隨著豐水年和枯水年的交替,主槽擺動還有多年的變化。如1962年至1969年,尖山附近主槽擺動幅度近20公里。在主槽擺動過程中,受主流頂沖一側的灘地迅速崩坍後退,曾測到高灘一天崩坍 245米的紀錄。河床縱向沖淤變化也很強烈,鹽官以上河段洪季沖、枯季淤,以下河段則反之。河床平均沖淤幅度可達5米。  

2017年6月9日至6月25日21時,錢塘江流域過程總雨量達436mm。連日的強降雨已造成浙江6座大型水庫、38等中型水庫超汛限,杭嘉湖東部平原全面超警戒水位,錢塘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第3輪強降雨(6月23日0時至6月25日21時)錢塘江流域過程雨量達160mm,蘭溪水文站18時38分實測的最大流量14500m3/s,20時15分出現洪峰水位32.04m,為1955年以來錢塘江流域發生的最大洪水。  

主要支流

烏溪江 烏溪江

錢塘江的主要支流有:休寧河、洽陽河、桂溪、練江、昌溪、壽昌溪、蘭江-衢江-常山港-馬金溪、金華江-東陽江、清渚港、分水江、大源溪、淥渚江、壺源溪、浦陽江、曹娥江。

其中較大的有蘭江、婺江、分水江、浦陽江、曹娥江、淥渚江。  

蘭江

錢塘大潮 錢塘大潮

蘭江,古稱“瀫水”、“丹溪”、“蘭溪”、“蘭溪江”,當地人習慣以“大溪”稱呼。

蘭江上游馬金溪源出安徽省休寧縣南部青芝埭尖北坡。至衢州市雙港口納江山港間稱常山港。常山港多流經山區,屬山溪性河流。衢州市至蘭溪稱衢江(或衢港、信安江),沿途接納烏溪江、芝溪、靈山港等溪流,至蘭溪與金華江匯合後稱蘭江,自南向北流,至建德梅城與新安江匯合。衢江——蘭江流經金衢盆地,河道寬廣,水深流緩,出金衢盆地,河床漸見深邃。蘭江流域面積19350平方公里,主流長300公里,其中在建德的流域面積419平方公里,河段長23.5公里。 蘭江公路大橋建成於1975年,於2002年加寬。“蘭江大橋”四字為現代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所題。在大橋中段,架有支橋,由此可入中洲公園。支橋上築有江亭。

蘭江接納的烏溪江源出福建省浦城縣東部山區。東流經浙江省龍泉縣西北部,於衢縣樟潭鎮入衢江。徑流全長150公里,流域面積25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0.76億立方米。自然落差802米。水能理淪蘊藏量18.38萬千瓦。河道發育,主要支流有周公源、湖山源、武義江、池淮溪、江山港、烏溪江、靈山港等。

蘭江-衢江-常山港-馬金溪流經城市:休寧縣、開化縣、常山縣、柯城區、衢江區、龍游縣、蘭谿市、建德市。  

婺江

又名金華江。上源由東陽江、武義江流至金華市匯合而成。幹流沿金華市與武義縣邊界(界河)東北流、至蘭谿市西北郊人蘭江。幹流全長33公里。河源起全長179公里,流域面積655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3.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53億立方米。自然落差458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37萬千瓦。可能開發裝機容量3.75萬千瓦。

婺江流經城市:磐安縣、東陽市、義烏市、金華市區。  

分水江

正源為天目溪,源出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附近山區,東流穿經天目山峽谷入浙江省臨安縣境。主河道折向南流稱旦溪。南匯頰口溪,過昌化鎮稱天目溪。至桐廬縣境始名分水江。南流匯入富春江,全長174公里,其中安徽省境長11.6公里,總流域面積34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1.3億立方米。自然落差1142米。水能理論蘊藏量0.07萬千瓦。流域已建水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0.75萬千瓦。主要支流有八都溪、十一都溪等。

分水江流經城市:臨安市、桐廬縣。  

淥渚江

發源於臨安市境告塘塢村張村塢,以下即進入富陽市境,東南流經萬市、岩石嶺、胥口至新登的雙江口,稱葛溪,左納松溪後,稱淥渚江,流經淥渚鎮至窄溪鎮對岸匯入富春江。幹流長63.3千米,流域面積746.9平方千米。

地處浙江省富陽市西部的淥渚江,是富陽市境內天然河流匯入富春江的最大支流,多數均為陡坡溪流,僅有4.41公里6級航道的通航里程。且河道狹窄,彎道多,航道平均寬度30米,平均水深2米,可通行100噸級以下船舶,臨近富春江河口0.5公里航道水域方可通行300噸級船舶。

淥渚江流經城市:富陽。  

浦陽江

源出自浦江縣大園灣,流經諸暨市城紹興市北,在杭州市蕭山區聞堰鎮附近注入錢塘江。全長50公里。流域面積343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4.6億立方米。上遊河寬22~75米,下遊河寬80~120米。主要支流有大陳江、開化江、楓橋江等。上游建有安華、青山、石壁等中小水庫1037座。總庫容3.1億立方米;中游建有高湖分洪閘;下游截彎取直,開挖新河,灌溉面積23萬畝。

浦陽江流經城市:浦江縣、諸暨市、蕭山區。  

曹娥江

錢塘江 錢塘江

源出磐安縣東部天台山脈大盤山東南麓,經新昌縣西北至嵊縣,接納左右岸支流又經上虞縣至紹興市東入杭州灣。全長192公里,流域面積59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5.3億立方米。自然落差515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9.6萬千瓦。流域多山,水系發育,主要支流有新昌江、長樂江、小舜江、黃澤江等。

曹娥江流經城市:磐安縣、新昌縣、嵊州市、上虞市、紹興市區、紹興縣。  

流域概況

氣候

錢塘江 錢塘江

錢塘江流域鄰近中國東南沿海,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溫度17℃,天氣乾燥;夏季多東南風,氣溫高,光照強,空氣濕潤;春秋兩季氣鏇活動頻繁,冷暖變化大。春季及初夏多鋒面雨,夏秋之際多颱風,季風環流的方向與主要山脈走向基本正交,山脈起著阻滯北方寒流和颱風的作用。年平均降水量1600mm,其中4—6月多雨,占50%,易發洪、澇災害;7~9月占20%,旱災頻繁。河川徑流年內、年際變化較大。如富春江蘆茨埠站(控制面積31700平方公里)實測豐枯年徑流之比為5:1。  

經濟社會

錢塘江流域是中國重要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在距今數萬年前,即舊石器時代,新安江支流壽昌江畔便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的蹤跡。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非常豐富。

秦漢時期,歷時440年,錢塘江流域城鎮發展在總體上比較緩慢。但是在東漢時期,錢塘江流域出現了大轉折,城鎮發展迅速,廣闊的中上游地區也新建了許多縣級城市,開始逐漸縮小與黃河流域的差距。同時,此流域土地利用狀況在東漢時開始有所變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和平環境人口的自然繁衍以及對糧食需求的增加和鑑湖的形成,另一方面是由於西漢文、景帝採用“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政策,使生產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從東漢中後期起,開發相對較早、發展相對較快的錢塘江下游其城市逐漸嶄露頭角,呈現出不斷加快的發展勢頭。

六朝時期是錢塘江流域城市崛起的時期。首先表現為郡縣城市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和地域分布格局的初步形成,這與此期歷代政權為穩固統治,積極進行政治地理的開拓和大量增設郡縣有著直接的關係。這一時期,“草市”開始出現,傳統市場制度開始發生變化,城市網路聯繫也開始萌芽。

孫吳之後,經西晉的短暫統一,到東晉南朝時期,錢塘江流域的政治地理開拓進一步走向深化。就錢塘江流域經濟發展的全貌而言,它不僅遠遠超過了秦漢時期,而且與同時期的十六國北朝相比,也已經趕上甚至超過北方,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在於北方戰亂造成大量人口南渡,給南方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在促進江南開發的同時,使都市人口急劇增加。另外,社會的安定也促進了人口的自然增長。所有這些為提高流域的城鎮建設水平,加速了流域的開發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共397年時間,這段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繼漢代以後的又一個興盛期,也是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第二個全國範圍的高潮期。隨著經濟重心的持續南移,廣大南方地區尤其是江南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開始趕上中原地區,其城市發展也呈現出與中原平分秋色之勢。這在錢塘江流域表現得特別明顯。五代,錢塘江流域一直被錢氏所統治,杭州成為錢鏐建立的吳越國的都城,一躍而成為地占兩浙十三州、一軍的吳越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使杭州甚至錢塘江流域有著突非猛進的發展。

由於北方生態環境的惡化,造成大量北人南移,大大促進了錢塘江流域城鎮的發展。唐代以後,南方與北方的生態條件有了相對變化。整個的經濟活動重心也轉移到南方地區。此外,五胡亂華及金人元人入侵,迫使人民向南逃避。在經濟因素之外,又增加了非經濟因素,促成中國人口由北向南的長期大遷徙。

兩宋時期,錢塘江流域的發展相對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了當時國內外文明一世的地區。其市鎮,無論就其經濟狀況還是社會狀況而言,都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城市化的特徵。特別是那些規模較大、工商業發達的鎮市,實際上已初步發展成為與傳統州縣城市不同的新興經濟都市。市鎮的發展和興盛,對錢塘江流域農村的社會經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元明清時期,在總體上錢塘江流域城市處於緩慢發展和相對停滯的狀態,但就當時全國範圍來看,流域城市在發展水平上仍保持著一定的領先優勢。

文化淵源

錢塘江是吳越分野之地,其中杭州位於錢塘江南北兩岸,可稱“吳越並載之”。有相關證據表明,位於錢塘江南岸的杭州蕭山,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吳越文化是錢塘江文化的根基和母體。吳越文化“海納百川、兼容並蓄,聰慧機敏、靈動睿智,經世致用、務實求真,敢為人先、超越自我”的特徵為錢塘江文化的發展打下深刻烙印。錢塘江文化先天秉承了吳越文化的氣質。

在錢塘江流域廣大的區域內還分布著良渚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等多個區域文化。他們千姿百態,具有明顯山水地域色彩,極富文化特色。作為玉文化的代表的良渚文化歷史悠遠,其“祥和、圖騰”的特點,為其增添了厚重而樸實的色調;南宋文化中的“世俗化、市井化”特色,與江河渡頭結合,便有了如七堡茶館、筧橋老街的風韻;西湖文化“精緻、和諧”的特徵也融進了錢塘江文化,誕生了《富春山居圖》這樣的巨作;運河咿呀的搖擼聲與放排人的山歌共鳴。這些無不對錢塘江文化起著有益的補充和借鑑。錢塘江文化繼承了良渚文化和南宋文化的特色,在與西湖文化和運河文化的共融中又有著自身的創新和發展,同時更具“大氣、開放”的特質。  

錢塘江流域名人薈萃,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錢塘江流域湧現出科學家王充、文學家 王國維、歷史人物孫權、陳碩真、當代畫家葉淺予、作家郁達夫、革命文藝家夏衍等。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盡顯錢塘江山水的魅力。歷代無數名人遊歷錢塘江山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

弄潮兒一詞,本是宋代錢塘江漲潮時,對“浮潮頭而戲弄”者的暱稱。弄潮兒指的就是朝夕與潮水周鏇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錢江潮聞名天下,弄潮兒勇搏激流、拼搏進取的精神逐步演化出 “弄潮兒”精神。“競奔不息,永立潮頭”正是這種精神構成了錢塘江文化的精髓和靈魂。  

治理開發

航運狀況

錢塘江流域從事水運生產的就業人員有10多萬人。2002年流徑錢塘江水域的水運量為4214.1萬噸,占杭州水運量的70.7%,大多屬於區域內流轉,其中由京杭運河通過三堡船閘流入量為407.4萬噸,由錢塘江水域流徑京杭運河的水運量為324.2萬噸,出入蕭紹內河的量為379.8萬噸,出海運量為2.34萬噸,截止2002年底,常年在錢塘江水域航行的船舶已達3928艘,計44.5萬載重噸。  

錢塘江流域部分航段基本情況表
航段名稱 起 屹 地 點 里程 (公里) 面寬(米) 水深 (米) 等級 (噸) 水文特點
出海 杭州灣(澉浦、西山連線)~海寧新倉 47.5 20000 5 5000噸海輪 強涌潮,目前只允許海船通航。
航道 海寧新倉~蕭山赭山 39.5 1500~3000 1.5~3.0 乘潮通1000噸級海輪
錢塘江 蕭山赭山~六堡外海碼頭(七堡) 18.3 1500~3000 1.5~3.0 乘潮通1000噸級海輪 強潮湧,候潮通航。
航段 六堡外海碼頭~東江嘴 30 1000~1500 3.0~5.0 500 較強涌潮,常年通航。
富春江航段 東江嘴~ 57.5 500~1500 3.0~5.0 500 感潮河段,通航條件好
桐廬
桐廬~富春江大壩下 15 因電站建設時棄渣不當,是“卡脖子”航段,現已按300噸級基本完成整治。
富春江大壩 建有100噸級船閘,可兼顧通行300噸級船舶,一天僅開兩閘。
富春江大壩~建德梅城 33 300~500 7.0~ 500 庫區航道,通航條件好.
9
蘭江 梅城~蘭溪城關(金華) 49 300~500 1.7~ 300~ 常年通航300噸級
4 500
衢江 蘭溪城關~衢州 長約82公里,時有斷航,計畫投資1500萬元進行疏浚,確保常年通航100噸級船舶.

 

海塘修築

在歷史上,錢塘江在注入杭州灣時,江道流路曾有多次變化。從春 秋時代到南北朝時期,江水一直靠著南岸出海。因此為抵禦潮水衝擊,修築海塘向來是寧紹平原沿岸地區的重點水利工程。自宋代起,江道開始發生變化。1219年,江流突然偏北,海寧鹽官一帶的平原沃野受到潮水侵襲,縱深達30餘里。此後,雖然江道主流主要偏在南岸,但已經不再穩定,經常出現忽南忽北的變化。到明末清初,江道主流開始穩定地偏向北岸。這樣,修整海塘便成了杭嘉湖平原沿岸地區的當務之急了。據歷史記載,在明朝的276年中,僅海鹽、平湖就修築了21次海塘。錢塘江出口穩定在北岸後,南岸故道就逐漸淤積,岸線也隨之外漲,其中變化最大的是舊餘姚縣以北一段。北宋以前,這段海岸大致在臨山、周巷、滸山、觀海衛、澥浦一線,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修築的古大塘,其位置就在這一線。從明朝開始,大古塘以外岸線不斷向北漲。為了開墾利用新增加的海塗沙地,人們一再向北增築海塘,至清末已築到七塘,此後有進一步修築,慈谿、餘姚一帶的三北平原(余北、慈北、鎮北)由此形成。

錢塘江海塘是中國一項偉大的古建築。據推測,8世紀70年代在杭州附近已修築有土質海塘御潮。10世紀初,杭州附近築捍海塘,為石砌海塘之始;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進一步發展為魚鱗大石塘,沿用至今。錢塘江河口整治始於18世紀。1747年曾在河口赭山和河莊山之間開挖中小門,試圖以此為中泓,穩定河勢於兩山之間,但不久復淤。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全面治理錢塘江水旱災害,並大力開發水能資源。先後修築江堤319公里,海塘403公里,建成庫容大於1000萬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庫42座,總庫容285億立方米。建成新安江、富春江、湖南鎮、黃壇口、楓樹嶺、青山殿等大、中型水電站以及小型水電站1000多座,總裝機130多萬千瓦時。現有水利設施在—般乾旱年份可灌溉農田41萬平方公里。修築的江堤海塘已能抵禦10-20年一遇洪水位和10級颱風暴潮。在河口區通過修建/頃堤,拋築丁壩群結合圍墾穩定河勢。30多年來總計圍塗100萬畝。鹽官以上河寬已固定在1~2.5公里之間,河勢已趨穩定,閘口至倉前段河底刷深1-1.5米,可候潮行駛100—200t級船舶。此外,在杭州建成了可通300t級船舶的三堡船閘,溝通了錢塘江與京杭運河的航運。旅遊事業也有較大發展,開闢了新安江一富春江風景遊覽區。  

水能開發

錢塘江 錢塘江

根據錢塘江自然條件、水能資源和社會經濟特點,乾支流的開發均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運、給水、漁業效益。

全流域水資源總量力389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62.84萬千瓦(包括安徽境內47.74萬千瓦)。可能開發的裝機容量200.14萬千瓦,年發電量60.38億千瓦·時。已建成的水電站(其中安徽境內1座),裝機容量146.51引萬千瓦,年發電量43.38億千瓦·時,其中新安江、富春江、黃壇口、湖南鎮、峽口5座水電站,裝機容量120.17萬千瓦,年發電量35.56億千瓦時,均占82%。

未開發的水電站大部分集中在高山區的支流上,這些水電站庫容小,能量指標低,裝機容量均小於5萬千瓦 今後錢塘江的開發,幹流應建航運為主結合發電的低水頭徑流式水電站;在一級支流上選擇一批地形、地質條件良好、開發條件優越的水力樞紐;研究已建水電站如新安江等的擴建、安裝抽水蓄能機組的可能性和經濟合理性,以充分發揮已建水電站的作用。

跨江橋樑

●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在錢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區六和塔附近,建有著名的錢塘江大橋。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橫貫錢塘江南北,是連線滬杭甬、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該橋為上下雙層鋼結構桁梁橋,全長1453米,寬9.1米,高71米。由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施工,於1935年4月動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總投資160萬美元(當年價格)。錢塘江大橋是中國鐵路橋樑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  

●錢塘江橋樑名單

錢江一橋(錢塘江大橋,一條鐵路線)

錢江二橋(彭埠大橋,兩條鐵路線)

錢江三橋(西興大橋)

錢江四橋(復興大橋)

錢江五橋(袁浦大橋)

錢江六橋(下沙大橋)

錢江七橋(之江大橋)

錢江八橋(九堡大橋)

錢江九橋(江東大橋)

錢江鐵路新橋(四條鐵路線)

過江隧道

錢塘潮 錢塘潮

慶春路過江隧道:北接杭州慶春東路,南連蕭山市心北路,東距錢江二橋2.6千米,西距錢江三橋2.5千米。2006年6月28日開工,2010年12月28日通車。全長4180米,其中主線長3765米,雙向雙管四車道,通行限高4.5米,設計時速60千米/小時。

錢江隧道:南連杭州蕭山、北接嘉興海寧的特大越江公路隧道。2008年12月18日開工,預計2013年底竣工。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全長4450米,雙管六車道。

旅遊開發

錢塘江乾支流開發歷史悠久,沿河兩岸許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蹟。遼闊的錢江流域被稱為“黃金旅遊帶”。

“三江兩岸”的三江指的是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杭州“三江兩岸”的主幹流總長約231公里,沿線上游起於淳安千島湖,下游止於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江東新城。分布著孫權故里、桐君山、嚴東關、七里瀧、東南湖等景區景點,龍門古鎮、黃公望隱居地、芹川古村落、蘆茨、桃花源等歷史遺存和小鎮。還有12座新城、28個城市綜合體、8個工業園區、18個現代農業園區。  

錢塘潮

錢塘潮指發生在錢塘江流域,由 於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的潮汐現象。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2012年6月5日正是農曆四月十六,錢塘江在月偏食作用下迎來新一輪大汛期,大潮再次爆發。  

每年農曆八月十八,錢江涌潮最大。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蔚為壯觀.。“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北宋詩人潘閬有一首詩寫道:“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這首詩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南宋詞人周密《觀潮》一文寫道:“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錢塘潮 錢塘潮

交叉潮距杭州灣55公里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交叉相抱,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一線潮是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回頭潮是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

最佳觀潮地點在海寧市的鹽官鎮,觀潮的最佳時間是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  

河流分類導航

河流是由一定區域內地表水和地下水補給,經常或間歇地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環的重要路徑,是泥沙、鹽類和化學元素等進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河流是陸地表面上經常或間歇有水流動的線形天然水道。
亞洲河流歐洲河流非洲河流各國河流
北美洲河流南美洲河流河流類型著名河流

錢塘江水系

錢塘江是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杭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