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的概念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的心理特徵(如個性、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不自覺地反應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種心理作用。例如,經常說謊的人,常常會認為別人也總在欺騙自己。
當將一些材料呈現給大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即使呈現同樣的材料,不同的人會說出不一樣的觀點。原因在於,我們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往往受到自己的心理特徵的影響,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通過分析被測試者對這些材料的解釋,便可以探究其內心深處的心理特徵。
詳細解釋
主題統覺測驗,是由H.A. 默里於1935年為性格研究而編制的一種測量工具。全套測驗共有30張內容隱晦的黑白圖片,另有空白卡片一張,圖片的內容以人物或景物為主。每張圖片都標有字母號,按照年齡、性別把圖片組合成四套測驗,每套20張,分成兩個系列,每系列各有10張。分別用於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其中有些照片是共用的。測驗進行時,主測者按順序逐一出示圖片,要求被測者對每一張圖片都根據自己的想像和體驗,講述一個內容生動、豐富的故事。
每套測驗的兩個系列分兩次進行,測完第一系列通常花1小時,在一天后或更長時間後再進行第二系列的測試。通常第二系列的圖片內容會較為奇特、複雜,容易引起情緒反應。在第二系列測驗完畢後,主測者會與被測者作一次談話,了解被測者編造故事的來源和依據,以結果分析的參考。
測試原理
讓被測者給意義隱晦的圖片賦予更為明確的意義,從表面上看,這一賦予意義的活動是自由的,比如在指導語中,主測者就鼓勵被測者無拘束地想像,自由隨意的講述,故事情節愈生動戲劇性好;但是實際上,默里認為被測者在這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根據自己潛意識中的欲望、情緒、動機或衝突來紡織一個邏輯上連貫的故事,這樣,研究者就可以對故事內容進行分析,捕捉蛛絲馬跡,從而了解被測者特定的內心世界。
測試範例
受試者坐好,測驗者給出指導語:我要將一些圖片給你看,你要根據每一張圖片講一個故事,你要告訴我圖畫說明了什麼情況,此時發生了什麼事,圖片中主人公內心有何感觸,結局如何。每張圖片講大約300 字的故事。
如圖片上是一位老年婦女和一位青年的半身像。甲可能解釋為母親慈祥地看著他的兒子,乙可能解釋為一早年喪夫的老婦幻想著自己丈夫年輕時的英俊形象。當然還會有更多其他的解釋。
另一張圖畫是兩個中年人在談話,甲可能解釋為這兩個人在研究公司的重大決策,乙可能解釋為這兩個傢伙在搞什麼交易,丙可能解釋為兩個特務間諜在接頭。一個婦女把上述圖片解釋為母子倆,她的生活可能是幸福的;一個男人把上述另一圖片解釋為研究公司決策,是進取的;而解釋成地下交易或接頭,則被測者是偏執型的人,一般難以相處。
測試作用
TAT是人格測驗,不能作為診斷工具,但可以發現被測者一些病理特徵:
如情緒不穩的人看圖以後情緒反應過分,任意編造故事,或因情感而中斷故事;
抑鬱者講故事時表現抑鬱,觀念性活動受阻,回答問題言詞簡短;
強迫觀念者描述圖時詳細得出奇,古怪,出現過多的解釋,賣弄學問;
偏執者見到的主題常常是猜疑、特務、偷偷摸摸,推斷主測者者動機,解釋圖片過於道德化;
精神分裂症患者講故事時常有妄想性內容、荒誕的幻想、脫離社會現象、前後矛盾、內容過於推敲、象徵化或模糊不清,或將同性戀、性反常和違禁的侵犯內容介紹到故事中。
測試準確性
比起墨漬測驗來,TAT的長處在於呈示的刺激更有結構性,要求更複雜、意義更明顯的言語表達;同時可在不限制被試的狀況下,任其隨意反映。但是TAT的短處也很明顯。它沒有標準化的施測規程,臨床上實際是根據被測者的年齡、性別等特徵而隨意告訴指導語;做完全套測驗的人不多,主式往往根據自己關心的問題來選擇其中部分圖片;雖有默里提出的分析原則可供評分使用,但這畢竟不是客觀的評分標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