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

位於大堂前地,主教座堂又稱大堂或大廟,歷史悠久。始建於1567年,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經過多年的風雨剝蝕,殘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眾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初具規模。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為三合土建築,才構成了今日壯麗堂皇的外觀。此景點已於2005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基本信息

簡介

主教座堂(古希臘文:éκκλησία καθéδρα,拉丁文:ecclesia cathedralis,法文:cathédrale,英文:cathedral)是指主教制基督教派中設有主教座位教堂,被視為教區的中心。

名稱來源

主教座堂的定名體現了希臘對基督教的影響。καθéδρα意為座位,偶爾引申為教席,在東羅馬帝國則特指皇帝寶座。正式名稱首次出現於516年的塔拉戈納主教會議(這次會議未被列入大公會議),即拉丁文 ecclesia cathedralis,意為寶座教堂。該名稱源於2個古希臘辭彙 éκκλησία(會議廳)和καθéδρα (教席)。因為主教是信眾的老師和教區的管理者,而座位象徵著老師以及地方行政官,所以用教席來代表主教。這個教席日後被命名為主教寶座。主教座堂在日後經常簡稱為cathedralis。

名稱演變

歐洲各國通常使用 cathedralis 的各種變體來正式稱呼主教座堂(如英文cathedral,法文cathédrale,西班牙文catedral,德文Kathedrale),在一些語言中也使用拉丁文ecclesia maior(意為主要的教堂)來作為主教座堂的正式稱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