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觀遺址

丹陽觀遺址在陝西省周至縣竹峪鎮,因全真派王重陽的弟子馬鈺(道號丹陽子)在此修道而得名。

丹陽觀在陝西省周至縣竹峪鎮,因全真派王重陽的弟子馬鈺(道號丹陽子)在此修道而得名。
詳細信息:在周至縣西南三十公里的竹峪鄉,有一道觀,名日丹陽觀。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但在兩千多年前,這裡就已是一道家聖地。丹陽觀原名“洞清庵”。歷史上,丹陽觀屢經興廢,多次易名。元碑記載,丹陽觀始建年代,遠不可考。“丹陽觀先師傳”序載,商紂時期,西伯侯姬昌於姬谷屯兵時,入兩河谷(今之啞柏兩河口)堪察地形,曾在這裡朝聖,因神廟建在土石洞內,故名洞清庵。據<丁卯集>記載,隋末江蘇丹陽人許渾,曾在丹陽觀的南溪一帶(南溪有誤,即今之鬧莊河)建造別墅,與其兄隱居,後來他出資擴建洞清庵,將該庵命名為“丹陽觀”,一直沿續到五代末。宋代以來,觀中道人又將丹陽觀改名為“洞清庵”。
金大定22年,全真教馬丹陽擴建廟宇復名丹陽觀。其歷史悠久,道文化源遠流長,使之有了“先有丹陽觀,後有周至縣”的說法,與老子當年登高觀星而悟道的樓觀台相比,也早有一千多年了。 自丹陽觀建觀以來,丹陽觀一直是道家聖地和避暑勝地。至清朝康熙年間時,丹陽觀規模達到了頂點,占地方圓五百畝,道士千餘人,康熙玄曄親自題寫丹陽觀三字,至今懸于丹陽觀玉皇閣。
今天,圍繞丹陽觀依然流傳著許許多多的典故、傳說和神話故事,在丹陽觀旁邊山坡上有兩個洞穴,傳說是當年全真祖師王重陽和馬丹陽師徒二人修煉的地方。
在丹陽觀對面的翠峰山麓,有一洞府,名為棲雲庵。棲雲庵遠在商朝時就建有神洞,據傳周文王建八卦台時就在此朝聖,西漢時為文帝的避暑行宮,元代全真教的坤道院就設在此庵,康熙皇帝的母親來此拾麥散心時就居此庵中。旁邊則是遇仙宮,唐代改為紫雲樓,樓前建塔高七層,塔前又有一三門二層的棲雲樓,“棲門夜月”,即為這裡景觀之一,棲雲樓前一丈處有一跨河石拱橋,名遇仙橋,將其與丹陽觀相通。
解放後丹陽觀遭嚴重破壞,從此丹陽觀悄隱於深山密林之中,與它周圍的倉頡造字台、會仙台、財神趙公明仙蹤聖跡三霄洞、八卦台、老君殿、八仙洞等遺址一起沉澱於歷史的長河。
2009年國家確定,依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景觀,總投資1.2億元恢復丹陽觀道文化景觀,現在旅遊開發已完成投資1000萬元。
馬鈺,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全真道遇仙派的創立者。初名從義,字宣甫,更名鈺,字宮寶,號丹陽子,宋陝西扶風人。後遷往山東登州寧海縣(今山東省牟平)。擅針灸療法。 馬鈺在金貞元年間(公元1153-1156年)登進士第後,分配在一個縣裡管攝六曹(即兵、刑、工、吏、戶、禮)。大定(公元1161-1189年)年間遇重陽子王嘉授以道術,遂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同拜王重陽為師,改名鈺,號丹陽,後在菜陽遊仙宮羽化。後開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贈封為丹陽抱一無為其人,世稱丹陽真人。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