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書院

丹山書院

丹山書院,位於四川敘永。清乾隆十年(1765)同知陶敦和捐俸買北門外瓦窯壩王氏舊廬建,因有丹岩,故名。

簡介

丹山書院,位於四川敘永。清乾隆十年(1765)同知陶敦和捐俸買北門外瓦窯壩王氏舊廬建,因有丹岩,故名。四十年同知劉祖曾補修,郡人鄭國祠為書院鑿路225丈,為橋二,生童往來稱便。同治元年(1862)毀於兵火。五年同知葛鳳修捐銀百兩為倡,由郡紳李知等共集銀1850兩,購西城內官井壩地改建。講堂由江蘇巡撫許乃釗題額“鹿洞”,年收租谷約120石,房租及上橋地租銀共約120兩以充束修膏火。六年葛又置田租40石作日課獎金。另許祖純也捐置田畝。經費財產立有《碑記》(現存於敘永中學)。山長由地方官主聘,兩學官為監院。肄業諸生常數十人。每月皆有月課,先懸牌定期試詩古文辭,分上、中、次取三等,優者獎以膏火;另組織川南書院道課,每季由永寧道封題,郵寄廳縣教官備卷考核,評定等第,給予獎賞。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敘永公立初級中學堂。舊址今為敘永中學。

清代李惺題丹山書院

讀兵書懼戰,讀律書懼刑,不如讀孔孟遺書,戰刑不懼;
耕堯田憂水,耕湯田憂旱,何若耕自己心田,水旱無憂。

清代許乃釗題丹山書院

天壤間無棄材,豈必杞梓楩楠,方成國器;
名教中有樂地,唯期子臣弟友,各盡人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