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丹尼士統治者是丹尼士車廠在1967年停止生產巴士後,再度推出的巴士系列產品。其出現主要是因應利蘭車廠在英國客車市場占主導地位,而藉統治者型從該市場中分一杯羹。統治者型巴士底盤分為多種長度,有9.5米、9.7米及最長的10.1米。
與上一代後置引擎巴士(如丹拿珍寶)相比,統治者型除了改用“福依特”DIWA 851全自動變速箱外,其散熱水箱也被置於車頭,有別于丹拿珍寶把水箱置於引擎旁邊。此舉令引擎冷卻效果更佳。在當時除了統治者,就只有Bristol的VRT型巴士使用此設計。
統治者型可選配呈“U”型凹陷形狀的尾軸,令巴士底盤擁有比當年大部分巴士低的地台,而且可適應英國巴士公司傾向使用矮車身的取向。大多數統治者型巴士,都是使用吉拿6LXB,和福依特的DIWA 851全自動波箱;後來亦有採用吉拿6LXCT配渦輪增壓的引擎、康明斯L10、勞斯萊斯及DAF引擎。
早期統治者型底盤,是沿用傳統的葉片彈簧懸掛系統。至1980年,開始出現新穎的氣墊懸掛裝置版本;而到1983年,丹尼士索性把氣墊懸掛系統列為標準裝置。
可裝配於統治者型巴士的車身,選擇亦不少。在英國,統治者型可採用“東蘭開夏”(East Lancashire)、“亞歷山大”(包括被英國巴士公司廣泛採用的R型車身)或Northern Counties車身,部分早期的統治者型巴士更採用Marshall、Willowbrook或單層巴士車身。
香港的丹尼士統治者
中巴中巴率先於1979年引入一輛配東蘭開夏車身的統治者樣辦巴士DD1(車牌號碼BX2164),被安排行走20及21線。到了1982年,中巴再引入6輛配亞歷山大RL型矮車身的統治者巴士,車隊編號為SD1至SD6,後者主要行走於往來中環及山頂之間的15號線,以其低矮車身,方便駛過山頂的渣甸橋。
DD1的長度足足有10米,是同款巴士在香港最長的。雖然DD1在長度、引擎、懸掛系統及載客量,與當年大行其道的“珍寶”一樣,可是比珍寶的設計更有時代感。到了1990年代,DD1因運輸處的車輛重量限制,車上的企位被完全取消,載客量只剩下101人。到了1997年,這部獨一無二的巴士,亦被迫退役。
至於6輛矮身版“亞歷山大”車身的統治者,其中首3輛(SD1-SD3)的懸掛系統是沿用葉片彈簧懸掛的,而其後的3輛(SD4-SD6),卻改用了氣墊式懸掛系統。如前所說,由於擁有低矮的車身,因此這6輛巴士都被安排主力行走往返山頂的路線。到了1990年代中期,這6輛巴士因面對零件供應短缺,先後於1996年至1997年間退役。
九巴於1983年至1984年間引入40輛配都普車身的統治者巴士。首輛統治者,車隊編號DM1(車牌DA7157)於1983年聖誕夜首航105線。而其餘39輛統治者型於出牌後,亦陸續服役於過海線。後來,這些載客量只有103人的統治者型巴士,都被編往屯門廠及沙田廠行走。常行走於61X、62X、70、70X、80K、81、81K、82K、84M、85K、87K、89、89R等。到了1990年代末期,這些巴士又被調往九龍灣車廠及荔枝角車廠,行走1、1A、2、2A、2C、2D、2F、5C、5D、6A、7B、8、10、11B、11D、12A、13M、15A、18、21、30、35A、36A、36B、38A、45、46、96R等路線。40輛統治者巴士於2000年至2001年萬聖節退役。
此外,九巴亦接收了1輛前新加坡樣辦、配東蘭開夏車身及DAF引擎的統治者巴士,巴士隨後於1986年加入九巴訓練巴士車隊,作高級駕駛訓練用途。
城巴於1986年至1987年引入4輛二手的統治者巴士,其中3輛配Marshall車身,另1輛配Willowbrook車身。4輛巴士於1990年至1991年退役後,其中3輛轉售至中國廣州市行駛。
[編輯]雅高巴士雅高巴士於1986年引入1輛配東蘭開夏車身的統治者巴士,再於1993年至1995年引入22輛,配矮身版“亞歷山大”車身的統治者二手巴士,其中3輛亞歷山大車身(已被改裝為開頂巴士)的巴士於2008年被大巴士香港購入,將用作開辦觀光線之用。
[編輯]進化
1981年,丹尼士車廠特地設計單層版本的統治者型,即是丹尼士獵鷹巴士。1982年,丹尼士車廠特地設計三軸版本的統治者售予香港,即是丹尼士巨龍/禿鷹巴士。這型號的巴士同樣售予非洲。這款三軸版的統治者型,生產線一直維持至1998年,甚至比雙軸版統治者型的生產線關閉時間遲了兩年才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