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症狀治療學(第2版)》主要介紹了中醫對臨床常見症狀和體徵的辨證要點、證治方藥、醫家經驗、易簡效驗方、外治法、針灸治療、預防護理等內容,屬中醫治療學專著。書中詳述臨床證治常規,突出說明方藥變化套用實際情況,反映了現代中醫藥治療發展水平。
為了加強《中醫症狀治療學(第2版)》的實用價值,適應現代臨床實際情況,在第1版的基礎上,在症狀選擇上略有增刪;修改了疲乏和抑鬱的部分內容;每個症狀下增設了辨證要點和預防護理兩項,對現代醫家經驗和效驗方做了必要的補充。另外。《中醫症狀治療學(第2版)》對現代臨床實際辨證過程,如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微觀辨證,無症狀疾病的辨證及因人、因證、因病、因時靈活辨證論治等內容,進行了深入闡述。
《中醫症狀治療學(第2版)》廣集博採,內容豐富,中西合參,針藥並治,是中醫全科醫師的重要參考書,也適合年輕中醫師和中醫藥院校學生參閱。
編輯推薦
《中醫症狀治療學(第2版)》是以316個臨床常見症狀和體徵為目,系統介紹其辨證要點、證治方藥、醫家經驗、簡易效驗方、外治法、針灸治療、預防護理、評述等內容的中醫症狀治療學專著。全書共18章。第1章總論,從症狀與體徵的中醫臨床意義、辨證論治的過程和方式、治法處方的靈活變通三個方面予以闡述。第2~17章,分別從寒熱和汗、神志、頭面頸項、眼目、耳鼻咽喉、口舌齒、身形皮膚、腰背四肢、心肺胸脅乳、飲食脘腹、二便肛門、男科、婦女月經、妊娠及產後、婦女帶下及外陰、小兒等各種症狀論述中醫辨治。第18章則從中西醫結合的症狀治療出發,從以檢測指標變化為主症和西醫綜合徵兩方面予以中醫治療。書末附有無症狀疾病的中醫治療,供臨床診治參考。《中醫症狀治療學(第2版)》廣集博採,內容豐富,中西合參,古今匯通,針藥並治,實用性強,詳述臨床證治常規,突出說明方藥變化套用實際情況,反映現代中醫藥治療發展水平,是全科中醫臨床重要參考書,適合中醫各科臨床醫生和中醫藥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症狀與體徵的中圓臨床意義
一、症字和證字含義的互通
二、症狀與體徵的中圖臨床意義
三、主要症狀的識別和分析
四、中醫症狀的心理學特徵
第二節 辨證論治的過程和方式
一、臟腑辨證和方劑辨證
二、辨病和辨證相結合
三、中醫方藥的調適性治療
四、獨具一格的針灸治療
第三節 治法處方的靈活變通
一、因病分期用方有序
二、因證變化而用方變通
三、因人為先而制宜,重視個體性治療
四、因時制宜和擇時用藥
第二章 寒熱與汗
第一節 寒熱
一、高熱
二、低熱
三、潮熱
四、五心煩熱
五、惡風
六、惡寒
七、寒戰
八、畏寒
九、惡寒發熱
十、寒熱往來
第二節 汗
一、盜汗
二、自汗
三、黃汗
四、脫汗
五、半身汗出
六、無汗
第三章 神志
第一節 精神
一、昏迷
二、暈厥
三、痴呆
四、抑鬱
五、狂躁
六、驚恐
七、失語
八、癲癇
九、健忘
十、煩躁
第二節 睡眠
一、失眠
二、嗜睡
三、多夢
四、鼾眠
五、夢遊
六、夢魘
七、夢交
第四章 頭面頸項
第一節 頭
一、頭痛
二、偏頭痛
三、腦鳴
四、眩暈
五、頭汗
六、半邊頭汗
七、脫髮
……
第五章 眼目
第六章 耳鼻咽喉
第七章 口舌齒
第八章 身形皮膚
第九章 腰背四肢
第十章 心肺胸脅乳
第十一章 飲食脘腹
第十二章 二便肛門
第十三章 男科
第十四章 婦女月經
第十五章 妊娠及產後
第十六章 婦女帶下有外陰
第十七章 小兒
第十八章 中西醫結合的症狀治療
附:無症狀疾病的中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