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養生寶典

中華養生寶典

《中華養生寶典(全4冊)》文化百科系列全書是有國內多名學者精心打造的一項宏大的文化巨作,內容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生活、醫學、兵學等,是中華民族精神財富和世界人民輝煌文明的一次全面總結。該工程既保持了經典作品的原貌,又兼顧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圖文並茂、文白對照、專色印刷、通俗美觀。 全書印刷精美,包裝豪華,典雅大方,極具收藏價值,不論是收藏閱讀還是饋贈親友,都不失為最佳之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中華養生寶典

作者:宋濤

出版社: 遼海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3月

ISBN: 9787545102277

開本: 16開

定價: 298.00 元

內容簡介

《中華養生寶典(全4冊)》文化百科系列全書是有國內多名學者精心打造的一項宏大的文化巨作,內容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生活、醫學、兵學等,是中華民族精神財富和世界人民輝煌文明的一次全面總結。該工程既保持了經典作品的原貌,又兼顧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圖文並茂、文白對照、專色印刷、通俗美觀。

全書印刷精美,包裝豪華,典雅大方,極具收藏價值,不論是收藏閱讀還是饋贈親友,都不失為最佳之選。

同名圖書一

書 名: 中華養生寶典

作者:蔚華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

ISBN: 9787807362449

開本: 16

定價: 19.80 元

內容簡介

《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經典珍藏版)講述中華民族堪稱最講養生之道的民族,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開始了對以保健強身、怡情悅志、防病抗衰老為目的的養生理論和方法的探討。後代養生理論則逐漸揚棄了諸子濃厚的哲學內蘊,而繼承和發展了其有價值的養生思想。我國古代養生學在學派理論上表現為對調氣、動形、靜心、固精、食養等的側重和倡導,再通過氣功導引,房事,養心,勞逸結合,依靠時令進行起居調養等生活實踐的取長補短,融匯嫁接,達到兼收並蓄和相互促進的高級境界。意味著各家各派殊途同歸,實現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升華,形成了比較系統完整的以精、心、神、食的調攝為核心的養生理念和方法,並對東西方的養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圖書目錄

養生格言

總論

人貴於天/2

我命在我不在天/3

得道養壽/5

真人/8

虛靜養心/10

養心莫善於寡慾/12

積善者體健/14

平虛養內/16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18

養生十要/20

通調有天年/21

通陰陽而知養生/26

攝養延年/30

與其服延年之藥,不若守保身之方/33

養生五難/34

病六不治/35

只有一身宜愛護,少教冰炭通心神/35

保生寡慾,保身者避名/37

養生在人牧,肥肉在穀食/38

無勞爾形,無搖爾精/38

養心調心

耳目之欲,背於養心/40

心平中正,長壽之道/41

心忿則熱,心勞則汗/43

心志修而輕外物/44

多欲氣淫,無有天年/46

恬淡虛無,壽命無窮/46

不能自勝者無壽/48

知足常樂/48

養生須除六害/50

恬和安內,清虛不誘外/51

心平則氣自和/52

達人不愁死/53

心為萬法之宗/55

自心有病自心知,自病還將心自醫/56

凡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57

長壽十要/59

心寬出少年/59

聖人除心不除境,凡人除境不除心/60

養心“五不要”/61

養生“十二少”/61

養生“三戒”/62

調養補養

人體的生理和調養/63

人體七養/64

心之形,自生自成/66

善於養生者,以一身之小自全其氣/67

善調陰陽者,與天地同壽/71

補養

淡食能多補,無心得大還/74

人參補氣,羊肉補形/75

食補不如精補,精補不如神補/76

調藥性易,調自性難/78

飲食

飲食之患,過於聲色/79

饑飽適度,飲食養生之道/80

已飢方食,未飽先止/82

寧少勿多,寧飢毋飽/83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85

陰陽五行,食養之道/86

養生真味是清淡/86

豐年多病,飢年少疾/88

善食強於善醫/91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91

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93

飲酒十過/95

食唯半飽無藥味,酒止三分莫過頻/97

起居

善養者起居有規/99

居處過於華麗,易使人滋生貪婪/100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101

神強者長生,氣強者易滅/102

居室之處須防風/104

起居陰陽,謹慎調理/107

一天裡的禁忌/110

動靜勞逸

淡靜為不死之藥/114

躁動催人老/115

心如猿,意如馬,無壽/117

少私寡慾,是為真靜/118

動而不妄動,亦為靜/120

不淫於至樂,不安於至靜/121

養生至要:心靜而體活/122

養生須防“五勞”/124

善養生者,有勞有逸/125

氣功和導引

天地萬物,氣聚則生/127

延年卻病,導引為先/128

若欲安神,須煉元氣/130

坐禪五境界/132

坐忘/133

入定/134

欲得長生,先須久視/136

應時

天時陰陽,順之則壽/137

內經大論四季之應時養生/139

陰陽四節,死生之本/141

邱處機縱論四季應時養生/141

夏髒宜涼,冬髒宜溫/144

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145

房室

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147

上士別床,中士異被/148

養心莫善於寡慾/149

防病

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151

不樂損年,長愁養病/152

蘿蔔上了街,藥方把嘴撅/153

睡眠

食飽不可睡,睡則諸疾生/154

一夕不臥,百日不復/155

養老

老年慎瀉,少年慎補/156

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157

以財為草,以身為寶/158

養正四要

寡慾第一/160

慎動第二/175

法時第三/182

卻疾第四/192

養生總論/210

飲食須知

卷一:水火/219

卷二:穀類/229

卷三:菜類/238

卷四:果類/255

卷五:味類/269

卷六:魚類/277

卷七:禽類/293

卷八:獸類/300

……

同名圖書二

中華養生寶典 珍藏本 精裝

ISBN編號:9787104027508

作者:陳建主編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中華養生寶典中華養生寶典

出版日期:2008年8月

開本:16開 精裝

圖書卷數:全6冊

字數:4470000

編輯推薦

中華養生寶典中華養生寶典

《中華養生寶典》匯集了儒、釋、道、諸子百家尤其是中醫各種文獻中的養生精粹,除注重理論的完整性外,也注重了內容的可操作性。集中華醫學之精華,歷代養生學之心得,道不遠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間。全書印刷精美,包裝豪華,典雅大方,極具收藏價值,不論是收藏閱讀還是饋贈親友,都不失為上上佳選。

內容簡介

養生是生命的財富養生是人類的寶藏

《中華養生寶典》收錄了古今最行之有效、最具有實用價值的養生功法及食療、食補的妙方,並結合現代一些有科學依據的食療理論和養生保健常識,向讀者提供抗衰防老的妙訣。全書分為“養生知識”、“養生方法”、“養生套用”三篇的內容來全面闡述,有理論有方法還有實踐指導,充分滿足了讀者的需求。

圖書序言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和普遍關心的一件大事。特別是隨著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渴望著健康,盼望著長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但是怎樣才能健康?又如何能達到天年?重要的一條途徑是努力學習和切實遵循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是效法自然的產物,是人們有實踐中認識人體與自然關係的總結。養生是一門中國的傳統學問,有理論也有方法。這門古老的學問,目前正在煥發新的活力,也越來越受到今人的重視。重視養生,必須懂得養生理論,理解其思想真諦,才能真正掌握其方法。根據文獻考證,可以說中國養生學萌芽於商周時期,甚或更早,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它隨著人們對發病學原理認識的逐步深化,以及中國古代哲學和各種自然科學的不斷滲透而不斷充實、完善,所以,有關養生的理論和實踐有著鮮明的中國式的特點。

(一)形神兼養,首重養神

形,指形體,包括人體的臟腑、皮肉、筋骨、脈絡及充盈其間的精血。形是一切生命活動之宅。神,指人體的精神思維活動,包括神、魂、意、志、思、慮、智等。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黃帝內經》認為,只有“形與神俱”,“形體不蔽(壞),精神不散”,才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可以百數”。歷來養生家或從養神論述,或從養形發揮,但總的說來,是主張形神兼養,首重養神的。

(二)掌握適度,重視調節

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個適度的問題,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走向反面,即“物極必反”。中國養生也以講究“適度”為重要原則。如精神情志活動的適度,飲食五味的適度,體力房事的適度,這些都看似普通,但十分重要,而做到更是十分不易。所謂凡口鼻耳目四肢之欲,雖人之所不能無,然“多而不節”,為害匪淺。故老子認為“生生之厚”乃“自蹈於死地”,指出:“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強調先天因素,重視後天調攝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在討論為什麼人年老就不生育的問題時指出,生育年限的短長有三種情況:一是一般的人,符合自然規律,女子七七(49歲)、男子八八(64歲)就形容衰老不能生育了;二是先天因素特別好,所謂“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這種人到七七、八八之時,身體還很好,且能生育子女;三是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善於護養,即所謂“道者”,他們“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即年事雖高,但並不顯得衰老,且能生育。這就說明先天因素與健康狀況、壽命長短、生育年限等有很大關係,後天的調攝、保養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給人以希望和追求。

(四)因年齡而異,注意分階段養生

早在春秋末期,孔子就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第十六》),這也可說是根據各年齡階段人的生理狀態的不同提出的養生原則,開階段養生的先河。後世並擴充之,系統論述人生由婚孕、嬰、幼、童、壯、衰老各階段的調治,這是十分有創見的。

(五)順應自然,保護生機

順應自然以養生有兩重含義,一是指順乎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以護養調攝,即所謂“法於陰陽”,“和於陰陽,調於四時”(《素問•上古天真論》),“因時之序”(《素問•生氣通天論》),“順四時而適寒溫”(《靈樞•本神》)。這些正常的四季氣候變化,人們必須順應,才能健康無病。二是指順乎自然之理,順應自然而然的狀態以養生。換言之,必須認識和掌握人與自然界二者的自然規律,按其規律養生,才有益於健康。

(六)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係

早在秦漢時期,古人就已認識到地理位置、環境、水質等與健康長壽有密切的關係。地理位置不同,環境、氣候不同,物產也不同,人們的飲食習慣就不同,多發病也不同,從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總之,中國養生學體現了中國文化心態內省力的高度發展,主張凝鍊內在的生命深度,充分調動自身體內潛在的生命力;體現了防止“物極必反”的中和思想,主張節與和,無過不及,使人體各種機能不受傷害;體現了人們執著追求的是“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對生死的達觀態度;體現了中國人民講究道德修養、始終奮鬥不息、養生而不苟生的大無畏精神。正是這種鮮明的中國特色,日益為廣大民眾所熟識,植根於民族土壤之中而歷久不衰。

我們編纂的這部《中華養生寶典》,正是為了滿足現代人追求養生又對養生之道不得其詳的需要。立足於實用,我們設立了“養生知識”、“養生方法”、“養生套用”三篇的內容來全面闡述,有理論有方法還有實踐指導,充分滿足了讀者的需求。

圖書文摘

第一篇 飲食養生

一、飲食養生的理論根據

(一)古人論飲食與養生

夫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病之道,惟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藥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怡神養性,以資血氣,故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道也。是故君父有疾,即先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故孝子須深知食藥二性也。論日:人子養老之道,惟有水陸百品珍羞,每食必忌於雜,雜則五味相擾,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以食啖鮮餚,務令簡少。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腸胃虛薄,多則不消,膨脹短氣,必致霍亂(註:相當近稱腸胃炎)。夏至以後,秋分之前,勿進肥濃羹腥,酥油乳酪,則無他慮矣,所以老人多疾者,皆由少時春夏取涼過多,食飲大冷。其魚膾生菜生肉腥冷之物,多損於人,直宜斷之,唯乳酪酥蜜,恆宜溫溫而食之,此大利益老年,若卒多食之,亦令人腹脹泄痢,可漸漸食之,每日常學淡食,勿食大醋物。(《太平聖惠方·九十七卷·食治養老諸方》)

人皆知谷畜之類,可以為養,殊不知物性有相戾,物宜有畏惡。智者於此,使順陰陽之義,取稼穡之和,審氣味之宜,則致養之道得矣。

蓋天地之專精為陰陽,陰陽襲精為四時,四時散精為萬物,惟人萬物之靈,備萬物之養,飲和食德,以化津液,以淫筋脈,以行營衛。全生之術,此其要者。《內經》論食飲有節,為知道之人,凡以窮理盡性,非特從事於肥甘而已,況五方之民,嗜欲不同,味陰陽之一偏,故有一偏之病,養生者,所以欲訊息應變,不欲久服,雖五穀致養,猶有過食生患,如豆令人重者,矧非稼穡者乎。

真精之府,本無二致,天地專之,妙生成於陰陽,陰陽襲之,運合辟於四時,四時代散,散之為萬物,萬物離張,得之為性命,均物也。惟人萬物之靈,故能備萬物之養,以飲天和,以食地德,化津液而潤五藏,淫筋脈而溉經絡,行營衛而通血氣,達全生之術而得其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