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中國內地的四家主流智慧型手機廠商,包括中興、華為、酷派和聯想。這四家企業也被國內媒體合稱“中華酷聯”,
形成原因:2013年中華酷聯銷售成為中國最多而形成
成員
中興的“耕牛氣質”:第一代國產手機中,波導、科健、熊貓等或衰頹或死去,中興是倖存者。儘管有國際品牌的壓力,中興依然穩步前進。中興是首家發布TD智慧型機的廠商,2009年推出全制式40餘款3G終端產品,成就“中國3G第一品牌”。從2G向3G的平穩過渡,得益於前期的轉型與投入。這與中興的文化相關。中興董事長侯為貴以“穩健”著稱,在其領導下的企業具有“耕牛氣質”,辛勤、堅毅而穩健。
華為的“軍人氣質”:面對無品牌、無利潤的手機業務境況,2008年中期華為決定出售終端部門不少於49%的股份,不過後來交易作罷。在3G時代到來前夕,華為再次重整旗鼓,開始智慧型機計畫。賣掉手機業務雖然只是一個插曲,卻讓人感受到余承東那句話的力度:華為終端未來只有兩條路,要么快速成長,要么死亡。這份不成功就成仁的豪氣與果斷,最直接地體現了華為的精神核心——“軍人氣質”。
酷派的“黃江精神”:2009年,酷派選擇放棄自有手機作業系統和Windows CE平台,全面轉型做基於Android系統的手機。500名工程師、200天,在東莞黃江進行封閉式攻堅研發。成功後的黃江總結會上,酷派元老李斌喜極而泣,哭得一塌糊塗。還有幾項決定扭轉了酷派的格局:全部智慧型機都使用Android系統,不再做非智慧型機;不再堅持只做4000元以上高端市場,向下做產品線,直到400元左右。幾項改革措施,起到了涅槃重生的作用。
聯想的“大船文化”:2009年聯想與中國移動合作推出Ophone手機,價格近5000元,目標直指蘋果iPhone。然而,Ophone手機做到第二代的時候,面臨重重困境而不得不終止。2010年,聯想快速轉身、二次定位,從低端機入手,向高端擴展。早些時候,柳傳志曾提出“大船文化”,精髓在於“集中指揮、分工協作”。公司整體是一個大船,下面的業務是不同的小船,大船指引方向,小船靈活進行,保持節奏。對於方向偏頗的小船,要么直接放棄、要么用整體的力量帶動。這種文化,讓聯想能夠有明確的戰略方向,又不失戰術的靈活。
“中華酷聯”解體
曾幾何時,提到手機蘋果、三星代表了海外品牌,國產則以“中華酷聯”一言以蔽之。但是當阿里在2015年11月11日晚最終公布手機銷售排名時,著實讓人大跌眼鏡,小米以15.6億的單日銷售額排名第一,“中華酷聯”只剩華為以10.6億緊隨第二,其餘三家則沒了蹤影,蘋果、三星分列第四、第五。
中華酷聯可以正式更新為“華、米、魅、神”了。
小米
如日中天的小米有些波瀾,傳言不斷,什麼跟MTK的關係,跟高通的關係,還有一塊鋼板,3G手機,等等。先是榮耀一年成長30倍銷售額,然後魅族的MX4、MX4 Pro雙雄鎖喉,以及不再談及為發燒而生,等等問題都出現了。
雖然小米可以達到創紀錄的6000萬台出貨,但還在600到2000元區間,並沒有擴展出更多的想像空間,而2000元的小米4日子也不好過,吸引力一日不如一日,不得不拋出小米5來望梅止渴。
最近幾天,關於小米手機專利問題的分析甚囂塵上,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在出貨方面,小米也在跟富士康死磕,這也限制了米4儘早搶占市場。綜合來看,小米排在華為之下也不委屈。
魅族
魅族之前可以說是一個發燒品牌,針對的用戶也並非大眾,魅族全線擴展,包括魅藍、MX4、MX4 Pro,三線齊發,勢頭很猛,但受到產能情況困擾,也是沒有足夠的產品來滿足市場。
魅族的MX4 Pro可以說是時下辨識度最高的一款手機,指紋識別,2K螢幕,HiFi音質,你要真說這三項哪一項是你需要的,可能都不太需要,但打造的旗艦感覺還是很令人滿意的。而魅族千元機採用了諾基亞和iPhone 5c都採用的聚碳酸酯材質,表明其靈活性和學習能力。
此外,魅族還有阿里的支持,雖然不知道合作情況,但巨頭支持還是很有底氣的,2015年也將更加犀利。
大神
大神這個品牌誕生很短,應該屬於酷派的活躍、性價比部分,而加上360和周鴻禕,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360的網際網路思維,酷派的手機製造經驗,以及大神團隊歷史包袱少活力足的特點,都給這個品牌帶來不小的看點。
有人說,這是弱弱聯合,可以這么說,360不比BAT,大神也不比小米華為,但BAT和小米、華為結合的可能性基本很低,難度奇高,而360和酷派的合作還是很有實踐價值的,如果大神成功,也許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手機和網際網路公司合作,而大神始終是快半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