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解讀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範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解讀》內容包括:【過失犯罪】、【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刑事責任年齡】、【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正當防衛】、【管制的期限與執行機關】、【被管制罪犯的義務與權利】、【管制期滿解除】、【管制刑期的計算和折抵】等。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範圍

第一條 【立法宗旨】

第二條 【本法任務】

第三條 【罪刑法定】

第四條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

第六條 【屬地管轄權】

第七條 【屬人管轄權】

第八條 【保護管轄權

第九條 【普遍管轄權

第十條 【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

第十一條 【外交豁免】

第十二條 【刑法溯及力

第二章 犯罪

第一節 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

第十四條 【故意犯罪】

第十五條 【過失犯罪】

第十六條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

第十八條 【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正當防衛】

第二十一條 【緊急避險】

第二節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二條 【犯罪預備】

第二十三條 【犯罪未遂】

第二十四條 【犯罪中止】

第三節 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的概念】

第二十六條 【主犯】

第二十七條 【從犯】

第二十八條 【脅從犯】

第二十九條 【教唆犯】

第四節 單位犯罪

第三十條 【單位負刑事責任的範圍】

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

第三章 刑罰

第一節 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 【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 【主刑種類】

第三十四條 【附加刑種類】

第三十五條 【驅逐出境】

第三十六條 【賠償經濟損失與民事優先原則】

第三十七條 【非刑罰性處置措施】

第二節 管制

第三十八條 【管制的期限與執行機關】

第三十九條 【被管制罪犯的義務與權利】

第四十條 【管制期滿解除】

第四十一條 【管制刑期的計算和折抵】

第三節 拘役

第四十二條 【拘役的期限】

第四十三條 【拘役的執行l

第四十四條 【拘役刑期的計算和折抵】

第四節 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二編 分則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現罪

附錄

圖書文摘

第一編 總則

第二章 犯罪

第二節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犯罪預備的規定。

立法背景

犯罪預備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預備犯雖沒有實現犯罪目的,但具有犯罪意圖,並為犯罪準備工具、創造條件,這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對預備犯應追究刑事責任。

條文解讀

本條分為兩款。第一款是關於犯罪預備概念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犯罪預備具有兩個主要特徵:一是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實施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形成了對預備犯追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二是犯罪預備是為實行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準備工具”是指準備為實施犯罪所必需的作案工具和其他物品。“準備”包括收集、購買、製造以及非法獲取等活動。“製造條件”是指除準備犯罪工具和其他物品以外的其他為順利進行犯罪活動,達到犯罪目的而創造條件的行為。從準備工具對實施犯罪所起的作用來看,準備犯罪工具也是為實施犯罪製造條件。準備工具、製造條件,都是著手實施犯罪之前,準備犯罪的行為,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

第二款是關於對預備犯處罰原則的規定。本款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預備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二是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