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特性
中棉所79系雙價轉基因抗蟲常規春棉品種,生育期123天。出苗好,前期長勢一般,中後期長勢強;植株筒型,稍鬆散,株高112.6cm,莖桿光滑、韌性好;葉片較大,葉色深綠;結鈴性較好;第一果枝節位6.3節,單株果枝數14.0台,單株結鈴18.3個,單鈴重6.3g,籽指10.9,衣分42.2%,霜前花率94.4%;吐絮暢,易採摘,纖維色澤潔白。
抗病鑑定:經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鑑定:2008年枯萎病指4.3,黃萎病指22.7,高抗枯萎耐黃萎病;2009年枯萎病指9.1,黃萎病指22.7,抗枯萎耐黃萎病。
抗蟲鑑定:經中國農科院生物所抗蟲鑑定:抗蟲株率100%,抗棉鈴蟲。
品質分析:2008、2009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6/30.6mm,斷裂比強度28.9/29.1cN/tex,馬克隆值5.0/4.9,伸長率6.5/6.2%,反射率73.5/78.7%,黃度6.8/7.9,整齊度指數85.9/86.5%,紡紗均勻性指數145.0/149.1。
產量表現
2008年參加省常規春棉區試,9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29.8kg、97.1kg和91.3kg,比對照魯棉研21增產14.9%、14.2%和12.0%,分居春棉2組13個參試品種第3、2、2位,皮棉增產極顯著;2009年續試,7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31.0kg、97.4kg和92.4kg,比對照魯棉研28增產7.5%、7.1%和7.4%,分居春棉1組14個參試品種第7、4、4位,皮棉增產極顯著。
2009年參加省常規春棉生試,8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25.4kg、92.6kg和86.1kg,比對照魯研棉28增產10.3%、11.5%和14.4%,均居春棉2組7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要點
1、播期和密度:露地直播4月下旬播種,地膜覆蓋4月中旬播種,麥棉套種4月上旬育苗、5月中旬移栽;高肥水地塊種植密度2000—2500株/畝,中等肥力地塊2500—3500株/畝,旱薄地3500株/畝以上。
2、田間管理:施足底肥,做到“穩氮增磷補鉀”的合理搭配,同時增加鋅、硼等微量元素;重施花鈴肥(分2—3次施),適當補施蓋頂肥。遇乾旱應及時補充水分;根據棉花長勢及天氣情況合理化控,株高控制在100cm左右。
3、病蟲害防治:二代棉鈴蟲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鈴蟲當百株二齡以上幼蟲超過5頭時應及時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紅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蟲。
中棉所79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轉基因抗蟲常規春棉新品種,2010年5月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在河南省各棉區春直播或麥棉套作種植。適宜引種許可區及相近生態區種植。
特徵特性:生育期123天,植株筒型,稍鬆散,葉片較大,葉色深綠,結鈴性較好,鈴較大,籽指10.9克,衣分42.2%,霜前花率94.4%,吐絮暢,易採摘,纖維色澤潔白;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纖維品質 ( 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6 毫米,斷裂比強度28.9/29.1 cN/tex,馬克隆值5.0/4.9。
栽培技術
1.適時播種。露地直播4月下旬 播種,地膜覆蓋4月中旬播種,麥棉套種4月上旬育苗、5月中旬移栽;播種前搶晴曬種2。3天。
2.合理密植。高水肥地塊種植密度2000一2500株/畝,中等肥力地塊2500—3500株/畝,早薄地3500株/畝以上。具體依當地土壤、氣候和栽培技術水平可作適當調整,並接受當地農業部門的指導。
3.底肥施足有機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氮、磷、鉀配合施用。在底肥中每畝應配施硫酸鉀或氯化鉀25千克~30千克,硼砂500克,硫酸鋅800克,1千克,拌乾細土10千克。1 5千克,開溝條施於溝底。中後期根據棉田長勢,可選擇使用1%的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氫鉀、0.2%硫酸鋅、0.2%硼砂溶液,每畝用水量50千克,連續噴施3^,4次,每次間隔5-7天。
4.合理化調,適當套用生長調節劑,用量以少量多次為宜。
5.整枝及時徹底,並摘去下部1-2個果枝上的早蕾,防止爛鈴和早衰。
6.抗蟲棉對棉鈴蟲有一定抗性,可減少農藥防治,但當棉鈴蟲偏重發生時應根據蟲害指標及時防治。其他棉花害蟲如棉紅鈴蟲、棉紅蜘蛛、棉蚜、棉盲蝽等應及時防治。
7.在不良氣候條件下,注意藥物預防和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的發生。推薦使用的農藥有黃腐酸鹽、克黃枯、甲基托布津等,按藥物說明書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