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28

中棉所28

中棉所28原名中雜028,中熟雜交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第一個雜交棉品種,於1985年育成,1997年8月由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中棉所28生育期135天左右。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株形較鬆散,呈塔形,葉片中等,衣分41%,鈴重5.4克,吐絮好,色澤白。出苗快,苗期長勢好,霜前花率85%,吐絮暢且集中,早發不早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物名稱

中棉所28

作物類別

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

中熟雜交種

適宜地區

該雜交種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黃河流域棉區中、南部和長江中下游棉區北部均適宜種植

特徵特性

基本形態及生長概況

中棉所28生育期135天左右。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株形較鬆散,呈塔形,葉片中等,衣分41%,鈴重5.4克,吐絮好,色澤白。出苗快,苗期長勢好,霜前花率85%,吐絮暢且集中,早發不早衰。

中棉所28纖維品質

纖維品質區試結果,絨長30.9毫米,比強度21.2cN/tex,麥克隆值4.9,整齊度50.6%。

抗病性

經中棉所植保室鑑定,F1枯萎病指2.9,黃萎病指為22.6;F2枯萎病指5.0,黃萎病指24.7。綜合評價為抗枯、耐黃類型。

產量表現

在1986—1989年全國棉花育種攻關聯試中,F1比對照晉棉7號增產23.75%,比對照中棉所12增產20.45%;在1993—1994年安徽省區試中,F2籽棉、皮棉產量分別為3108、1231.5千克/公頃,分別比對照泗棉2號增產7.8%和4.6%,霜前籽棉、皮棉比對照增產13.4%和10.9%,增產達極顯著水平。二代可以利用。
山東惠民縣試種示範:1989年制種143畝,制種田平均每畝生產雜交種子101公斤。中棉所28F1代種植94.9畝,平均畝產皮棉106.8公斤;中棉所28F2代105畝,平均畝產皮棉104.7公斤。其F1和F2代平均畝產皮棉105.7公斤,比43系(畝產85.6公斤),每畝增收皮棉20.1公斤,增產23.5%。霜前花率80%,比43系霜前花提高15%。每畝增純收入88.5元。在一、二代田內未發現病株,而相鄰地塊的43系病株死苗率22.2%。
山東成武縣伯樂鄉康婁村1990年試種F1代結果:比魯9早現蕾6天,早開花7天,8月15日調查單株成鈴比魯9多8個。

栽培要點

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黃河流域播期為4月中旬,地膜棉可適當早播;南方3月下旬育苗,4月下旬移栽。密度根據地力、氣候和栽培管理情況而定,適宜範圍每公頃2.7萬—4.8萬株。
2、系統化控,科學施肥。根據長勢情況,按照少量多次的要求適度化控。施足基肥,初花期追施花鈴肥,北方注意肥水控制,以防晚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