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村半次郎(1838-1877)(天保九年——明治十年),日本幕末時代的維新志。歷史
中村半次郎出身於薩摩鹿兒島郊外吉野村一家下級藩士之家,年少時於西田町江夏仲左衛門道場修習野太刀示現流劍術(《西南記傳》中則記載半次郎是跟古示現流傳人伊集院鴨居修習的劍術)。修習之時,半次郎以自宅庭院裡的樹木為對手,每日用木刀練習劈斬八千次。由於這樣的猛烈鍛鍊,庭院裡直徑三、四寸的樹木盡數折斷。文久二年,半次郎跟隨島津久光上京,並擔任中川宮朝彥親王的護衛。元治元年,半次郎與西鄉隆盛相識,遂成好友。從那個時候起,“人斬半次郎”的名字就漸漸地為人們所知曉。並且據說連新撰組也下敢招惹他。雖然被說是“人斬”,但關於半次郎的暗殺行動有確切記載的,似乎只有刺殺信州上田藩洋學者赤松小三郎一役。慶應三年九月二日,中村半次郎與協同者田代五郎左衛門於京都東洞院四條與赤松小三郎相遇。在半次郎拔刀時,赤松小三郎也拔出了短筒並準備向半次郎射擊,豈料半次郎動作十分迅速,在半次郎將要扣動扳機的一剎那一刀劈下,自左肩自右腹將小三郎斬為兩段(從半次郎方面來說則是將刀高舉並自右上方向左下方劈落,真是標準的薩摩示現流劍法啊!)。翌年慶應四年,戊辰戰爭爆發。當時屬於東海道先鋒總督軍的中村半次郎衝鋒於倒幕第一線,並於上野勇戰由佐幕人劍士組成的彰義隊(《浪客劍心》里彌彥的父親,以及劇場版《給維新志士的鎮魂歌》中的嚴達、時雨等都是彰義隊的成員)。鳥羽伏見戰役中,他組織衝鋒隊,奮戰於倒幕的第一線;奧羽征討中,又奉命接收會津藩的投降,率先進入若松城。維新之後,中村半次郎改名為桐野利秋踏上仕途。歷任鹿兒島常備軍大隊長、近衛大隊長、熊本鎮台司令長官乃至陸軍裁判所長,軍銜至陸軍少將。明治十年,西南戰爭爆發,已改名為桐野利秋的中村半次郎作為指揮官出陣,並於九月二十四日在城山決戰中與西鄉隆盛一同戰死。享年四十歲。日本演歌歌手
演歌:是日本特有的一種歌曲,我們中國人可以理解成日本的經典老歌,它是綜合江戶時代日本民俗藝人的唱腔風格,融入日本各地民族情調的歌曲。是日本古典藝能與現代流行音樂的過渡,以民俗民風、感情瑣事為頌詞的歌曲。曲調悠長婉轉多變,猶如人的心結,多是抒發成年人內心憂愁的歌曲。早期以一人邊演奏邊唱,另一人表演為撮合,後來演變成獨唱也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