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系漢景帝的庶子、漢武帝之兄長,蜀漢皇帝劉備第十三世先祖。其墓在河北省滿城縣縣城西南 1.5公里陵山主峰東坡![中山靖王劉勝墓](/img/3/fe8/nBnauM3XxEzM2QTN2YDO1cDO5MTMwETM2ETNyQTNwAzMxAzL2g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陵墓布局
劉勝墓坐西朝東,開鑿山岩做墓室,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六部分,整個墓室完全是模擬墓主生前所居宮殿建築。在墓道盡頭,南北各有耳室一間,穿過寬敞的中室進入後室,全長51.7米,最寬處32.5米,最高6.8米,墓道長20餘米。南耳室為車馬房,內葬裝飾華麗的馬車6輛,馬12匹。北耳室內藏糧食、魚肉類、滿缸的美酒以及各式各樣的飲食用具。中室最為寬敞,方形,長15米、寬12米,兩座宴會用的木質帷帳(已朽爛倒塌)十分精美,這是供死者靈魂飲酒作樂的廳堂。中堂的西端有後門一道,門扉上有銅質鍍金獸面銜環一對,打開石門即進入後室,內又分主次兩室,主室長約5米、寬4米,由石板砌成,四壁塗紅色,室北正中有漢白玉棺床,上置劉勝棺槨。整座墓內有排水系統,溝溝相通,最後流入滲井內,避免了水浸損害。墓穴結構
劉勝夫婦墓系鑿山為陵的大型崖墓。南北並列,墓門相距約120米。劉勝墓東西全長51.7米,南北寬37.5米,最高處6.8米,容積約2700立![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img/3/ffe/nBnauM3XygjM0UDOzUDO1cDO5MTMwETM2ETNyQTNwAzMxAzL1g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陪葬品
兩墓內隨葬品6000多件(套﹑副),品種齊全,放置有序。以陶器數量最多,銅器次之,還有鐵器﹑金銀器﹑玉石器﹑漆器和紡織品等類。![中山靖王劉勝墓](/img/7/908/nBnauM3XzEjN5MTMyYDO1cDO5MTMwETM2ETNyQTNwAzMxAzL2g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隨葬品中的銅器造型優美,裝飾華麗,鑄工精湛。其中很多銘刻“中山內府”,如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錯金銀鳥篆文壺、鎏金銀蟠龍紋壺﹑鎏金銀鑲嵌乳釘紋壺﹑騎獸人物博山爐和各種燈具等,都是難得的藝術瑰寶(見滿城漢墓青銅器),劉勝隨身的佩劍經檢驗是經過多次反覆鍛打﹑表面經滲碳﹑刃部淬火處理而成的,屬於百鍊鋼工藝的早期產品,是中國古代煉鋼術的傑出成就。
出土文物
墓內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尤以“金縷玉衣”“錯金博山爐”聞名海內外。有銅器、鐵器、金銀器、玉器、漆器、陶器、絲織品和大型真車馬、小型偶車馬及五銖錢等。其中最為精美的是銅器,如鎏金銀鑲嵌乳釘紋壺、鎏金銀蟠龍紋壺、錯金銀鳥篆文壺、錯金博山爐、鎏金“長信宮”燈、錯金嵌綠松石朱雀銜環杯等,均屬漢代青銅工藝之精華。在鐵器中,有低碳鋼、中碳鋼、“百鍊鋼”製品和固體脫碳鋼製器。另外還出土了用於針灸的金、銀醫針 和用於計時的銅漏壺等。
金縷玉衣
劉勝和竇綰均以“金縷玉衣”作為殮服。劉勝的玉衣由2498片玉 片組成,所用金絲約1100克。竇綰的玉衣由2160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絲約700克。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後用為殮服。由於等級不同,玉衣有金縷、銀縷、銅縷之分。
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與金縷玉衣等一同出土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墓,據考證,長信宮是漢景帝時皇太后竇氏(景帝之母,劉勝之祖母)居住的![長信宮燈](/img/7/133/nBnauM3X2ATM3YTN2UDO1cDO5MTMwETM2ETNyQTNwAzMxAzL1g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宮燈概述
通體鎏金,燈體是一位跽坐掌燈、優雅恬靜的宮女。中空,整體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和燈罩六部分組成,各部均可拆卸。宮女著廣袖內衣和長袍,左手持燈座,右臂高舉與燈頂部相通,形成煙道。燈罩由兩片弧形板合攏而成,可活動,以調節光照度和方向。燈盤有一方銎柄,內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銘文九處65字,分別記載了該燈的容量、重量及所屬者。因燈上刻有“長信”字樣,故名“長信宮燈”。據考證,此燈原為西漢陽信侯劉揭所有。劉揭文帝時受封,景帝時被削爵,家產及其此燈被朝廷沒收,歸皇太后居所長信宮使用。後來皇太后竇氏又將此物賜於本族裔親竇綰。此燈做為宮廷和王府的專用品、禮品,可見它在當時也是很珍貴的。長久以來,長信宮燈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工藝美術品中的巔峰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而廣受讚譽。這不僅在於其獨一無二、稀有珍貴,更在於它精美絕倫的製作工藝和巧妙獨特的藝術構思。
長信宮燈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堪稱“中華第一燈”。採取分別鑄造,然後合成一整體的方法。考古學和冶金史的研究專家一致公認,此燈設計之精巧,製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壺通體用鎏金、鎏銀工藝裝飾。全壺金銀相間,黃白互映,異常華麗。壺底銘文顯示此壺是主司膳食的官用來盛酒的器物。鎏金銀蟠龍紋![中山靖王劉勝墓](/img/d/96e/nBnauM3XwMzMwkTOwcDO1cDO5MTMwETM2ETNyQTNwAzMxAzL3g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其他相關
陵山是西漢中山國的王族墓區,除劉勝夫婦墓外,還有18座陪葬墓,分布於陵山南坡,皆以長方巨石疊砌,上圓下方,每邊長15米,高4~7米,下有豎穴洞室。其中一座墓出土銘刻“食官容五斗重七斤九兩”的銅鼎和其他銅器等。據《史記‧五宗世家》記載,劉勝“有子百二十餘人”,這些陪葬墓應是劉勝未能就封的子孫及其家族的墓。滿城漢墓發掘後已原地封存,禁止開山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