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類型】:行書 【收藏者】:吉林省博物館藏原文
《中山松醪賦》始余宵濟于衡漳,車徒涉而夜號。燧松明而識淺,散星宿於亭皋。郁風中之香霧,若訴予以不遭。豈千歲之妙質,而死斤斧於鴻毛。效區區之寸明,曾何異於束蒿。爛文章之糾纏,驚節解而流膏。嗟構廈其已遠,尚藥石之可曹。收薄用於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爾灰燼之中,免爾螢爝之勞。取通明於盤錯,出肪澤於烹熬。與黍麥而皆熟,沸舂聲之嘈嘈。味甘余而小苦,嘆幽姿之獨高。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內府之蒸羔。酌以癭藤之紋樽,薦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飲之幾何,覺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罷兒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掛壁之飛猱。遂從此而入海,渺翻天之雲濤。使夫嵇、阮之倫,與八仙之群豪。或騎麟而翳風,爭榼挈而瓢操。顛倒白綸巾,淋漓宮錦袍。追東坡而不可及,歸哺歠其醨糟。漱松風於齒牙,猶足以賦《遠遊》而續《離騷》也。
注釋
1、衡漳:古水名。即漳水。2、松明:山松多油脂,劈成細條,燃以照明,叫松明。
3、亭皋:亦作“ 亭皐 ”。水邊的平地。
4、斤斧:指斧頭。
5、螢,螢火;爝,燭光。謂微弱的光。常作能力薄弱的謙詞。
6、盤錯:本文指彎曲盤結的樹根。盤,曲折不直。錯,紋理不順。盤錯用以比喻複雜難辦的事。
7、蒲萄:即指葡萄。
8、石蟹:①溪蟹的俗稱。產溪澗石穴中,體小殼堅。 ②蟹的化石。
9、霜螯:蟹到霜降季節才肥美,故稱。螯,蟹螯。
10、褰裳:撩起下裳。
11、嵇、阮之倫:嵇阮是晉朝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阮籍二人。
12、榼kē:〈古〉盛酒的器具。
13、醨lí:薄酒。
14、糟:①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糟。②用酒或酒糟醃製食物:糟肉|糟魚。③腐爛;不結實:這木頭糟了。④壞;不好:糟糕|事情弄糟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字看似平實、樸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蕩的氣息,就像他淵厚的學問一樣,神龍變化不可測。 他長於行書、楷書, 筆法肉豐骨勁, 跌宕自然, 給人以“大海風濤之氣”、“古槎怪石之形”的藝術美感。 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蘇)為第一”。明董其昌盛讚他“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傳世書跡有《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
收藏情況
吉林省博物館藏《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均為蘇軾撰並書,此兩賦並後記,為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28.3厘米,橫306.3厘米,前者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後者行書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題十行,八十五字,前後總計六百八十四字,為所見其傳世墨跡中字數最多者。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後者作於公元1093年,為蘇軾晚年所作,蘇軾貶往嶺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縣)書此二賦述懷。自題云:“紹聖元年(1094)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時年已五十九歲。
此二賦筆意雄勁,姿態閒雅,瀟灑飄逸,而結字極緊,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 明張孝思云:“此二賦經營下筆,結構嚴整,郁屈瑰麗之氣,迴翔頓挫之姿,真如獅蹲虎踞。”王世貞云:“此不惟以古雅勝,且姿態百出,而結構謹密,無一筆失操縱,當是眉山最上乘。觀者毋以墨豬跡之可也。”乾隆曾評:“精氣盤郁豪楮間,首尾麗富,信東坡書中所不多覯。”此兩帖清初為安岐所藏,乾隆時入清內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儀遜位,被輾轉藏入長春偽帝宮,1945年散失民間。1982年12月上旬發現併入藏吉林省博物館。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時被人撕掉,造成殘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