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機構
機關科室包括:辦公室、 規劃計畫科 、法制科 、水資源管理科(市節約用水辦公室
中山市水務局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 工程管理科(市聯圍管理辦公室)、 基本建設科、 水保農水科(市內河涌整治辦公室)、 科技教育科 、水務信息科 、財務審計科 、人事科(監察室)。中山市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辦公室包括 :綜合調度科、 物料儲備科。
直屬單位包括:中山市水政監察支隊 、中山市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 中山市中順大圍工程管理處、 中山市機電排灌管理總站、 中山市長江水庫工程管理處、 中山市小水電管理總站 中山市金鐘水庫工程管理處 、中山市中珠排洪渠工程管理處。
領導簡介
郭建宏 局長 主持市水務局全面工作。分管規劃計畫科、財務審計科、市內河整治辦公室工作。
李偉行 副局長 分管辦公室、人事科(監察室)、科技教育科、工會工作委員會。
阮復興 副局長 分管工程管理科、水保農水科、市聯圍工程管理辦公室工作。
方澤源 副局長 分管市三防指揮部辦公室、基本建設科工作。
陳思達 工委會主席 分管水務信息科,協管辦公室,負責工會工作委員會工作。
趙彬炎 調研員 分管水利學會工作。
康穗明 調研員 分管法制科、水資源管理科、市水政監察支隊、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工作。
林章萬調研員 協助局長協調市內河整治辦公室工作。
周志明副調研員、支隊長協助分管副局長 主持市水政監察支隊全面工作。
鄭健斌 副調研員 協助局長協調財務審計科工作。
中山水務概況
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廣東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水務工作呈現保障有力、抗災有效、發展加快、管理加強的良好態勢,全市水務工作在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為建設中山“三個適宜”的新型城市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資源保證。下面,我將市水務局有關情況及防禦“康森”工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機構設定
市水務局為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設有三防辦公室和11個科室,局長1名、副局長4名、總工程師1名、工委會主席1名。直屬單位有市水政監察支隊、市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市中順大圍工程管理處、市機電排灌管理總站、市長江水庫工程管理處、市小水電管理總站、市金鐘水庫工程管理處、市中珠排洪渠工程管理處等8個事業單位。
二、主要職責
市水務局主要職責包括:承擔中山市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指導全市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負責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工作;貫徹執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廣東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負責涉水建設項目許可、河道采砂許可、取水許可、入河排污口設定審查、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等14項行政審批事項;負責查處違法采砂、取水以及河道管理範圍內的違章建築、堆放等行為。同時,負責全市24個鎮區水利所的業務指導工作。
三、自然災害
我市位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下游,廣東省八大出海口門中的磨刀門、洪奇門和橫門等三大口門經我市境內出海。每年汛期(4月15日~10月15日月)西、北江有66.84%的洪水經我市宣洩。我市境內河網縱橫,共有主幹河道及主要河涌支流等300餘條,總長上千公里。我市地勢低洼,超過1/4的市域面積處於珠江基面以下,90%的人口生活和工作在洪水警戒水位線以下。特殊地理位置致使洪水、颱風、暴潮、內澇、鹹潮等自然災害頻繁出現。主要災害包括:一是暴雨。中山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875.3毫米,歷史日最大降雨量最低為412.8毫米(出現在1981年6月30日),由於受五桂山山脈地形的影響,形成市區與南部、西部的神灣、東部的橫門降雨相對較少。暴雨出現機率多集中在4~9月,高峰值多發生在5、6月份和8月份。二是颱風(熱帶氣旋)及暴潮。7、8、9三個月是颱風(熱帶氣旋)出現的盛發期,出現百分率分別是25.2%、21.3%、19.1%,登入中山市最強的颱風多在9月。據歷史資料反映,大多數年份,每年影響中山市的颱風有4~6個,每8~9年受颱風正面襲擊一次。颱風風向對中山影響最大是:東部是東南風至東風,南部是東南風至南風,因這些風向,正對出海口,吹程較大,潮水頂托。每逢颱風襲擊又遇上大潮時,形成颱風暴潮,對堤圍涵閘構成威脅特別大。三是洪水。每年汛期4月15日至10月15日,西、北江洪水經我市宣洩威脅著堤圍的安全。我市代表性站點——鶯哥咀水位站歷史最高洪水位為5.34米(警戒水位為4米),出現於1994年6月20日,相當於200年一遇水位。四是鹹旱。中山市枯水期(11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只占全年的13.7%。因上游來水量銳減,磨刀門水道、橫門水道、洪奇瀝水道均會形成海水倒灌,出現不同程度的鹹潮上溯,並對全祿、大豐等水廠取水造成影響,威脅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四、防災能力
一是工程措施:我市建有千畝以上江海堤圍16宗共370公里,捍衛面積103萬畝,保護工農業產值4000多億元,其中中順大圍是珠江三角洲五大聯圍之一,中型聯圍有中珠聯圍、五鄉聯圍、文明圍、民三聯圍、張家邊聯圍等5宗。全市防洪乾堤建有水(船)閘工程193座。全市建有28千瓦以上機電排灌工程416宗、515台、6.7萬千瓦,排澇能力基本上達到10年一遇24小時最大暴雨2天排乾。全市還建有山塘水庫52座、總庫容5215萬立方米,主幹排灌渠道25條,節制閘441座。從2003年底鋪開建設的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提前完成,目前中順大圍可抗禦50年一遇洪水和颱風暴潮;民三聯圍、五鄉聯圍、文明圍、張家邊聯圍、中珠聯圍等中型聯圍可達到防禦3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洪工程體系。
二是非工程措施: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及時完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在《中山市防禦洪水、熱帶氣旋和暴雨應急預案》的基礎上,出台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對三防預案啟動回響、隊伍、物資準備、責任落實、避險方案、災情報告制度、救災紀律、善後工作進行細化,增強預案的可操作性,同時制定了特大洪澇災害和超強颱風人員轉移撤離方案。完善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三防值班管理。累計投入3000萬元建成一個以信息採集系統為基礎、通信系統為保障、計算機網路系統為依託、決策支持系統為核心的先進實用、高效可靠的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建成遙測站195個,編制完成中山市城市洪水風險圖,建立潰堤洪水演進建立數學模型,為防汛指揮調度和減災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在組建防汛搶險輕舟機動應急隊、潛水隊、專家隊伍以及落實3.1萬人的防汛搶險隊伍基礎上,成立全省首個綜合應急救援支隊,由公安、消防、民兵預備役、環保、三防等多個部門人員組成,主要承擔防汛搶險、社會安全事件等的搶險救援任務,解決了在救災工作中單個部門單獨作戰,應對災害的處置能力比較薄弱等問題。強化搶險救災物資儲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市三防指揮部建有1個三防物料儲備中心,各鎮區都有相應的三防物料儲備倉庫,並在中順大圍東、西乾堤及黃圃大雁圍、三角烏沙等地設定了4個應急砂石場,形成市鎮分級儲備、分級保管、分級補充、統一調度的管理體系。包含以協定形式租賃的車船,全市供防汛搶險指揮調度的車船有指揮船2艘、貨船34艘(裝載量10950噸)、衝鋒舟51艘、橡皮舟9艘、平底舟8艘、客車20輛、吊車1輛(裝載量20噸)、鏟車21輛、各類運輸車輛221輛(裝載量1105噸),租賃車船供緊急情況下即時徵用,大大增強了緊急情況下的防洪運力和搶險能力。
三是今後工作重點:在全面完成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的建設任務後,我市防災減災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但應對超強颱風、超標準洪水等災害能力仍然有限,加之當前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時有出現,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建設更高標準的防災減災工程體系,今後一段時期要重點抓好排澇工程建設、內河涌綜合整治和以緩解鹹潮影響的本地水源地工程建設這三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