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學
![校園](/img/4/cb5/nBnauM3X1cDNyADM1kzM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5M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成立
![開放大學成立大會](/img/8/b4d/nBnauM3XxEjN2UzM3kzM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5M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劉延東指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成了以廣播電視大學為主體、覆蓋城鄉的遠程高等教育辦學體系,培養了各行各業大批套用型專門人才,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延東指出,在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設國家開放大學,是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學習需求、促進教育公平、克服應試教育弊端和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撐,是教育服務國家發展、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要措施。
![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img/f/d19/nBnauM3X1cDM5AjN5kzM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5M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教育部長袁貴仁](/img/4/43f/nBnauM3X3MzNwADMzA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wQ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教育部部長 袁貴仁主持會議,有關部門和地方負責同志以及3所開放大學師生代表參加會議。
教發函
![教發函](/img/4/229/n5GcuM3XwADM4cDN1A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wQ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你校《關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的請示》(電校規劃[2011]10號)收悉。
根據《高等教育法》有關規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國辦發[2010]48號)要求,以及專家考察、評議結果,經研究,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學校代碼為51161。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國家開放大學是 教育部直屬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主要面向成人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
二、國家開放大學堅持非學歷繼續教育和學歷繼續教育並舉。學校應以課程為單位建設學習資源,充分利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積極推進“學分銀行”建設,通過建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學分的累積、轉換制度,探索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三、國家開放大學可以設定本科專業,按我部有關規定辦理。首批設定本科專業為19個。
四、國家開放大學可授予學士學位,其程式是由學校向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提出申請並獲批准通過後,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
五、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名稱暫時保留。過渡時期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在校學生仍按原有關規定管理,國家開放大學掛牌以後新進入學習的學生,按照新政策執行。
六、批覆檔案印發後2個月內向我部報送學校章程,我部將適時對學校辦學和改革情況進行評估。
學校要進一步形成切實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按照需求導向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尤其在運用信息技術與開放學位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切實和有效地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確保套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學位教育質量。希望學校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深化改革,科學定位,提高質量,辦出特色。努力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為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探索
![校園活動](/img/7/076/nBnauM3X1cTO0gTM5A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wQ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根據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規劃,今後將著力開展四項探索。
一是要探索註冊入學、彈性學習、寬進嚴出的教育制度。
二要以網路核心課程、網路學習空間、網路教學團隊、網路學習測評、網路支持服務、網路教學管理為建設重點,實現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三要實施學習者基於網路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與面授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模式,大力開展職業培訓、社區教育、老年人教育和公民素質教育的新型大學。
四要以學分 銀行建設為抓手,實現各種學習成果、積累和轉換。
技術
![開大學位授予儀式](/img/5/c90/nBnauM3X1ETOyADMxE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xQ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模式
國家開放大學致力於實現有支持的開放式學習,探索以學習者為中心,基於網路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與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模式。以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與行業企業合作,科學、靈活、有針對性地開設國家開放大學特色專業。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習者提供集多媒體資源、教學互動、學習評價和學習支持服務於一體的海量、優質網路課程。通過遍布全國的學習中心提供面授輔導,也可以通過高清、快速的雙向視頻系統促進師生實時交流,為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推進以終結性考試為主向形成性考核為主的多元評價模式轉變。
系統
![校旗](/img/1/326/nBnauM3X0ITM5MTOyE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xQ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服務
國家開放大學也是一所新型的公益性大學,紮根基層,服務社會。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和數位化學習資源庫,開設網上大講堂,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路講座、公開課,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為普通高校、中高職院校、社會培訓機構、行業企業、城鄉社區提供包括遠程學習支持、相關教育培訓、信息諮詢等各類公共服務。與相關國際組織、大學和機構開展針對性、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加強基於網路的孔子學院建設,大力推進對外漢語教學,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學校領導
楊志堅,男,1959年3月出生,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博士。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分管信息化部(工程中心)、學習資源部(圖書館),聯繫文法教學部。兼任國家開放大學質量保證委員會主任委
![楊志堅校長](/img/f/b99/nBnauM3X0ADO5EjM1E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xQ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李林曙,男,1961年5月出生,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教授。分管教育援疆、援藏工作,事業發展與合作辦學部、學習支持與學生事務中心、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中心)、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聯繫理工教學部和教育教學部。兼任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管理辦公室主任。參與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工作。
張少剛,男,1956年3月出生,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研究員。主持學校紀委工作。分管紀檢監察與審計處、教育研究院(科研管理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聯繫外語教學部。兼任國家開放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鞠傳進:副校長(正司級)
劉臣:黨委副書記
楊孝堂:副校長
組織機構
教學科研部門
>>| 文法教學部 | 經濟管理教學部 | 理工教學部 | 教育教學部
>>| 農林醫藥教學部(中國燎原廣播電視學校、“一村一”辦公室) | 外語教學部 | 藝術教學部
>>| 實驗學院 | 中等職業學校(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 | 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 培訓學院(培訓中心) | 教育研究院(科研管理處)
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部門
>>| 教務部(招生辦、考試中心) | 社會教育與職業培訓部 | 學習資源部(圖書館)
>>| 信息化部(工程中心) | 學習支持與學生事務中心 | 教師發展中心
>>| 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 | 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中心)
行政管理部門
>>| 校長辦公室
>>| 黨委辦公室 | 紀檢監察與審計處 | 人事處(人才交流中心) | 離退休工作處
>>| 事業發展與合作辦學部 | 新聞中心 | 財務與資產管理部
>>|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 工會 | 後勤保衛處 |
企業
>>| 資產管理集團公司
其他機構
>>| 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
>>| 教育部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辦公室
體系
![五棵松校區總部](/img/3/fed/n5GcuM3X0gzM2AjN3E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xQ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國家開放大學體系結構和運行機制如下:
總部
總部設在北京,依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組建,直屬教育部管理。總部由理事會、校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質量保證委員會,以及相關教學、科研、服務等職能部門組成。總部的主要職責是:研究制定大學發展規劃、方針政策、工作規程、質量標準;組織協調開展教學、科研、服務和國際交流合作;統籌協調專業、課程和學習資源建設;開展教學質量檢查評估等工作。
分部
分部是國家開放大學總體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開放大學設立在省級區域的教學與管理機構。分部與所依託的省級電大,按照“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運行,即在省級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加掛國家開放大學分部牌子。省級電大原有的人、財、物隸屬關係和行政管理關係不變,與中央電大原有的教學業務關係不變。分部校長由依託建設的省級電大校長擔任。分部的主要職責是:根據總部的相關政策規定,研究、制定分部的具體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設定、管理所屬地方學院及學習中心;組織開展各項教學、科研、服務,以及相關教學資源、特色專業和課程建設和質量檢查、評估等工作。
地方學院
![地方開放大學](/img/a/40e/nBnauM3X3EzMyUDOyI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yQ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學習中心
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設定標準,分部或分部授權地方學院在所屬區域內設立若干學習中心。學習中心主要職責是:在分部或學院指導下開展招生、考試和具體的教學管理、教學輔導和學習支持服務工作;組織實施各類培訓項目和開展社區教育等工作。
行業企業學院
![八一學院](/img/b/351/nBnauM3XzYTO2UTM3I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yQ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各地方、中心、行業、企業學院一覽:
序號 | 各地區學院名稱 |
1 | 北京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北京) |
2 | 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天津) |
3 |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河北) |
4 |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山西) |
5 | 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內蒙古) |
6 |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遼寧) |
7 | 瀋陽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瀋陽) |
8 | 大連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大連) |
9 |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吉林) |
10 |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長春) |
11 | 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黑龍江) |
12 | 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哈爾濱) |
13 | 上海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上海) |
14 | 江蘇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江蘇) |
15 |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南京) |
16 |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浙江) |
17 |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寧波) |
18 |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安徽) |
19 |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福建) |
20 | 廈門市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廈門) |
21 |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江西) |
22 |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山東) |
23 | 青島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青島) |
24 |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河南) |
25 |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湖北) |
26 |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武漢) |
27 |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湖南) |
28 | 廣東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廣東) |
29 |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廣州) |
30 | 深圳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深圳) |
31 |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廣西) |
32 |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海南) |
33 |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四川) |
34 | 成都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成都) |
35 |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重慶) |
36 |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貴州) |
37 | 雲南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雲南) |
38 | 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陝西) |
39 | 西安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西安) |
40 |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甘肅) |
41 | 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青海) |
42 | 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寧夏) |
43 |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新疆) |
44 | 新疆兵團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兵團) |
45 | 國家開放大學八一學院 |
46 | 國家開放大學總參學院 |
47 | 國家開放大學空軍學院 |
48 | 國家開放大學西藏學院 |
49 | 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 |
50 | 國家開放大學北京實驗學院 |
51 | 國家開放大學南海實驗學院 |
52 | 國家開放大學太原實驗學院 |
53 | 國家開放大學天府新區實驗學院 |
54 | 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統計) |
55 | 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東北財經大學) |
56 | 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TCL集團) |
運行機制
![“1314工程”](/img/2/25a/nBnauM3XyYTMxQTN5I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yQ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一)統一戰略國家開放大學體系秉持共同的使命、戰略目標、發展任務、質量標準和價值追求。遵循相對統一的基本制度、政策,包括學習制度,專業、課程建設,學習成果認證,資源共建共享,質量標準和保證體系等。
(二)共同平台國家開放大學是各分部、學院、學習中心的公共平台。國家開放大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技術先進、功能強大、四通八達,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於一體,能夠滿足教學、科研、服務和學分認證需要的 網路平台。各分部可搭建與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相融相通的網路套用平台。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也是社會公共服務平台,為全體社會成員和相關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機構提供教育服務和教育支持。
(三)資源共享國家開放大學推進網路平台與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質量,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各方參與數位化學習資源共建、基於網路的專業和課程教學團隊及科研團隊共建。分期分批在分部設立若干數位化學習資源分中心,實現學習資源共建共享,並向社會開放國家開放大學數位化學習資源。
(四)相對獨立各分部根據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基本條件,自主制定相關改革發展政策,設定學院、學習中心,大力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按照國家開放大學“錯位發展”原則,建設特色專業和課程,達到建設標準的專業和課程,可上升到國家開放大學平台,面向全國招生。國家開放大學已有專業,各分部要充分利用,不再重複建設。
(五)各具特色鼓勵各分部、學院、學習中心根據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探索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尤其要在非學歷繼續教育方面,積極利用國家開放大學辦學網路、學習資源和培訓項目,自主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服務。
使命
![中組部、教育部老幹部為開大題詞](/img/1/930/nBnauM3XwMzN1IzMxM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zQ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文化
校徽
![校徽](/img/1/848/nBnauM3X1MzM2YzMzM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zQ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校歌
![校歌](/img/8/121/nBnauM3X0UDO3ATM1M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zQ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我們的校園無限寬廣,南疆北國處處桃李芬芳。我們的知識來自空中的課堂,電波飛渡,匯成心中的黃河、長江。
自強不息,播種理想,在知識的海洋里再造輝煌。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我們要做現代化的棟樑!
聯盟
為實現國家開放大學的歷史使命和社會價值,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國家開放大學成立四大支持聯盟。與國內若干所大學合作,成立大學支持聯盟,依託其師資、專業、課程資源優勢,全面促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與若干行業協會、大型企業、中心城市合作,成立行業支持聯盟、企業支持聯盟和城市支持聯盟,利用各自資源和優勢,大力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推進學習型行業、學習型企業和學習型城市建設。歷史
![鄧小平與希思](/img/1/882/nBnauM3X0gjMxUTO2M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zQ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此前,教育部曾於1977年6月29日召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採取前幾年“民眾推薦”的做法。鄧小平恢復領導職務後明確指示:“今年就要下決心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民眾推薦。”根據鄧小平關於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的指示精神,教育部於8月13日至9月25日再次召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制定了《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鄧小平親自修改了這個意見。鄧小平在會見來華訪問的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時,談到中國恢復教育的艱難和人才短缺的嚴重問題。希思介紹了英國利用電視等現代化手段辦開放大學的情況,告訴鄧小平英國開放大學有20多萬名學生,並表示願意提供英國開放大學的有關資料,引起了鄧小平的注意。鄧小平表示,我們要利用電視手段來加快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10月下旬,根據會談紀要中鄧小平的有關指示精神,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邀請有關部門,就開辦電視教育、籌辦電視大學問題交換了意見,並成立了電視教育領導小組。12月7日,《 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大力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的評論員文章,提出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兩條腿走路”多種形式辦學的方針,強調要“辦好電視、函授、廣播等業餘教育”。12月19日,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聯合舉辦的面向全國的電視教育講座(英語、數學、電子技術3種)在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開播。這是北京電視台在相隔10多年後,首次恢復向全國播送電視教學節目。
1978年2月3日在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方毅親自督促下。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後,向鄧小平、方毅送交了《關於籌辦電視大學的請示報告》,以及《關於開辦電視大學的初步構想》等3個附屬檔案。報告認為,辦好電視教育是多快好省發展教育事業,滿足民眾學習要求,培養和造就大批又紅又專的人才,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開辦電視教育講座的基礎上:儘快籌辦電視大學,已是勢在必行。報告建議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集中力量辦好面向全國的廣播電視大學,即中央電視大學。2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關於籌辦電視大學的請示報告》上批示:“報鄧副主席審批。擬原則同意,編制、 房屋、設備、交通工具、外匯等等有關具體問題,同有關部門商研解決。”同日,鄧小平審閱了報告,並
![國家開放大學](/img/7/cee/nBnauM3X3AzMzQjM0Q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0Q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國家開放大學](/img/3/9b8/nBnauM3XzITOzYTO2Q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0Q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79年1月11日 國務院以國發(1979)14號檔案批轉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關於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工作會議的報告》,並在通知中指出:“舉辦廣播電視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新事物,對於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提高廣大民眾的科學文化水平,加速培養大量又紅又專的人才,將會起重大作用。”國務院要求各省、市、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和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大力支持廣播電視大學的籌辦工作,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注意總結經驗,努力把廣播電視大學辦好”。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的報告指出,必須採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發展高等教育事業,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廣播電視大學的特點是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遠距離教學。我們國家地廣人多,師資缺乏,要求學習的人數眾多,利用廣播電視進行教學,有著廣闊的前景。隨著我國電子技術的發展,電視播放條件將會逐步完善。在發射直播電視衛星之後,覆蓋面將遍及城鄉各地,可以開設專用的教育電視頻道,廣播電視大學開設的課程和播出的時間都可以大大增多,更便於不同學習要求的民眾參加學習,它的作用也必將越來越大。舉辦廣播電視大學,是多快好省地培養人才,加速提高廣大民眾科學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新事物,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2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舉行首次開學典禮。國務院副總理王任重到會講話。他說,舉辦廣播電視大學是提高廣大民眾的科學文化水平,擴大高等教育事業規模,加速培養各種專業人才的一個好辦法,也是把現代化手段引進教育領域的一項措施。他希望各地、各部門和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把它辦好。大家都來幫助廣播電視大學,切實解決它辦學工作中的問題,給它以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大家都來做辦好廣播電視大學的促進派。5月17日鄧小平在談到從美國購買通信衛星問題時說:原來確定的方針不變,以彩色電視為主,覆蓋全國為準,普及電化教育,加速培養人才。9月4日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聯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工作會議結束。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到會與全體代表見面並講話。他對電大開辦半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高興,要求各地更多地引導青年參加電大學習,指出這是件很大的事情,很好的事情,並相信在向“四化”進軍中,電大將會做出有益的卓越的成績。
1979年,經鄧小平同志倡導和批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各地廣播電視大學相繼成立,揭開了我國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推進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的序幕。在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間,廣播電視大學共招收非學歷教育結業生200萬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161萬人,畢業104萬人,年平均學歷教育畢業生占全國畢業生總數的17.1%,很好地緩解了人才緊缺問題。
1999年4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始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開放教育試點以後,廣播電視大學在教育部、各
![題詞與賀信](/img/8/bb6/nBnauM3XxUDNwETN2U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1Q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進入“十二五”期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部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決定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於2012年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揭牌成立,這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自身三十餘年的豐厚積澱基礎上實現的華麗轉型。
三十多年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辛歷程,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不斷發展壯大,搭建起了一個覆蓋全國城鄉的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形成了獨特的“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行業、面向邊遠民族地區”辦學方向,走出了一條基本適應我國國情的遠程開放教育之路,培養出了數以萬計的優秀畢業生,為廣大求學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廣大勞動者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等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類型,以中央電大為首的廣播電視大學系統豐富了高等教育內涵,促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和教育公平,成為今天全面推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
士官教育
![士官教育](/img/e/f87/nBnauM3XzcDNwkzM4UDN2Ej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1Q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本次年會是一次士官遠程教育的盛會,來自全軍各大單位軍務系統的領導、部分先進教學站點的代表,特別是有來自新疆、西藏、內蒙古軍區和駐港部隊、南沙守備部隊等邊海防教學站點的代表總計186人出席會議。年會還特別邀請解放軍報、全軍政工網、《部隊管理》雜誌等有關媒體記者出席。
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凝聚共識,聚焦內涵,全面提升士官遠程教育管理水平。主要任務是:總結士官遠程教育2012年教學教務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士官遠程教育工作的思路及措施。
楊新華從士官隊伍建設全局的高度闡述了開展士官遠程教育的重要意義,對八一學院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從教學管理、質量保障、安全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八一學院院長張一塵發表了題為《凝聚共識,各司其職,推動士官遠程教育健康深入發展》主題講話。王春麗副院長宣讀了對50個先進教學站點表彰通報,年會隆重表彰了八一學院9名優秀專家。院長助理兼教務部部長張玉社做了2013年度士官遠程教育工作報告總結。八一學院教務部副部長李尚采、鄭珺分別就招生、學籍以及教學、考務等環節對各教學站點、輔導站管理人員進行了系統的培訓。66455部隊教學中心、77110部隊教學輔導站、73122部隊教學輔導站、96213部隊教學輔導站代表全軍1008個教學站點分別上台發言,交流開展士官遠程教育的經驗和做法。
自2000年成立“八一學院”以來,士官遠程教育越來越受到基層部隊官兵的歡迎,招生規模已連續5年實現持續增長,最高時同比增幅達到38%,畢業人數也在2012年首次突破1萬人。截止至2013年5月共建立教學站點1008個,在籍學員7萬餘人,已普及到全軍七大軍區和海軍、二炮軍兵種所屬基層部隊。八一學院已發展成為軍隊名符其實的最大的在職教育培訓學院,形成了以學院為基地、遍及全軍各軍兵種的士官遠程教育體系。截至目前,全軍已有14萬餘名士官參加學習,7萬餘人獲得國家承認並在教育部電子註冊的大中專或本科畢業文憑。
開幕式由院長助理 董平海主持。與會人員參觀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八一學院士官遠程教育總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