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從對政治參與理論進行梳理與闡釋,對本文中使用的政治參與、農民工及農民工政治參與等核心概念進行界定,然後對中國農民工的產生髮展的歷史和現實處境及社會功能進行描述分析,在此基礎上,對農民工政治參與對於政治穩定、社會和諧、政治發展、政治合法性及城市化進程的價值與意義進行闡述。隨後,本文對中國政治參與現有制度環境進行簡要分析,之後分析了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基本狀況及特徵,同時以農民工創意討薪為例,對農民工底層的政治參與形式進行闡述。最後,著重分析了影響農民工的制度、文化、經濟等多種制約因素,並對如何促進農民工進行制度化政治參與提出了相關思路和建議。
目錄
導論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三論證思路和基本構架
四本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一)政治參與
(二)農民工
(三)農民工政治參與
五研究方法及不足之處
(一)研究方法
(二)不足之處
第一章中國農民工的基本狀況分析
一農民工的歷史發展及其特徵
(一)中國歷史上的農民工流動
(二)轉型期中國農民工的總體特徵及發展趨勢
二中國農民工的社會功能與處境
(一)社會功能
(二)社會處境
三農民工政治參與的意義和價值
(一)公平正義: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價值導向
(二)和諧穩定:農民工政治參與的生態功能
(三)權利保障:農民工政治參與的本質體現
(四)政治發展: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制度追求
(五)素質提升:農民工政治參與的美好願景
(六)政策合法性:農民政治參與的民主核心
(七)城鄉統籌:農民工政治參與的現實關懷
第二章從邊緣化到“弱者的武器”: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現實考察
一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制度環境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二)協商民主制度
(三)公共聽證制度
(四)信訪制度
(五)基層自治制度
二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主要方式
(一)選舉
(二)投票
(三)會議溝通
(四)媒體投訴
(五)訴訟
(六)組織參與
(七)政治接觸
(八)非制度化參與
三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主要特徵
(一)農民工政治認知
(二)農民工政治參與態度
(三)農民工政治參與行為
四 網路環境下農民工政治參與新動向——以農民工
“創意討薪”為例
(一)“創意討薪”:農民工政治參與的底層方式
(二)作為弱者的武器:農民工底層政治參與的生成邏輯
第三章從行為偏好到制度約束: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的阻礙因素分析
一戶籍制度及政治參與制度不完善
(一)戶籍制度的影響
(二)農民工政治參與制度不完善
二教育培訓滯後
(一)政府對農民工職業培訓保障機制不完善
(二)農民工教育培訓內容和方式滯後
(三)農民工自身受經濟水平、主觀意向等因素導致的障礙
三文化排斥
(一)“外地人”標籤與文化排斥
(二)傳統行政文化限制
四政府失位
(一)地方政府體制性遲鈍
(二)地方政府利益協調動力不足
(三)地方政府的壟斷型思維
五農民工利益代表機制缺失
(一)農民工利益代表機制不足
(二)農民工組織化程度不足
六政治參與成本及信息不對稱
(一)政治參與成本的功利性考量
(二)政治參與相關信息不對稱
第四章從制度完善到賦權保障:促進農民工政治參與的現實路徑
一政府應確立公民本位的價值導向
(一)確立公民權利為核心的價值導向
(二)將以人為本理念貫穿於農民工工作始終
二完善農民工社會融入制度
(一)推動戶籍制度改革
(二)建立城鄉平等的勞動就業平台
(三)設立農民工專業管理機構
(四)營造平等、和諧和寬容的文化
(五)完善政府公共服務
三健全農民工政治參與制度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二)完善政治協商制度
(三)健全農民工社區政治參與的保障制度
(四)構建行政協商制度
四培育農民工政治參與的民間組織
(一)培育農民工社會組織
(二)健全和完善社團組織管理體制
五強化農民工教育培訓制度
……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高洪貴,男,中共黨員,1973年11月出生,黑龍江省慶安縣人,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現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行政學研究室主任,行政學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後備帶頭人,重要社會兼職:哈爾濱道里區人大與憲法理論研究會副會長;黑龍江省政治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青少年研究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公共管理學會常務理事,榮獲黑龍江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青年人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首批青年骨幹人才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府與政治。主持完成1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和2項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年度規劃項目。正在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在《學習與探索》、《中國青年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表了30多篇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並且有10多項成果在黑龍江省社會科學評獎及相關學會論文評獎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