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最早源於1921年北京農業專科學校創建的畜牧學科,北京農業專科學校於1923年改名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畜牧學科改為畜牧學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農學院三校的畜牧學繫於1949年合併成為北京農業大學畜牧學系。1993年在原北京農業大學畜牧學系的基礎上,組織成立了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1995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為中國農業大學後,正式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動物科技學院緊密圍繞我國畜牧業科技發展需求,瞄準學術發展前沿,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培養國際一流人才,系統、深入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形成了覆蓋面廣、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和前景廣闊的研究方向,成為我國畜牧和草業科學領域理論創新、技術研發、成果推廣、人才培養的研究型學院,正努力向世界一流動物科技學院邁進。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擁有畜牧學、草學2個國家一級學科,在2012年教育部組織的學科評估中,畜牧學全國排名第一、草學全國排名第二。擁有2個本科專業(動物科學和草業科學),4個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及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草業科學和畜牧生物工程),2個博士後流動站(畜牧學、草業科學)。
參照國際學術領域排名的可比指標,按照基本科學指標(ESI)排名,2015年我校農業科學、動物學與植物學等學科領域已進入全球科研機構前1‰行列,表明相關學科領域研究水平已經處於國際前列。
截止2014年底,學院現有教職工142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16人,實驗技術人員等15人,管理人員11人。教學科研人員中現有正高46人,副高61人,博士生導師6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99人,占教學科研人員總數的85%。在學術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計畫引進人才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人事部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青年千人計畫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特支計畫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9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0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5人、崗位科學家16人,北京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崗位專家1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農業部創新團隊3個。
組織機構
院長:李德發
全面負責學院工作,分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
黨總支書記:楊志
主要分管人事、黨務、學生工作財務
副院長:咼於明
分管科研、外事、研究生工作
副院長兼黨總支副書記:田見暉
主要分管教學
副院長:王堃
分管行政、開發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系
系主任:楊寧
副系主任:朱士恩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
系主任:計成
副系主任:譙仕彥
草業科學系
系主任:韓建國
副系主任:毛培勝
科學研究簡介
學院始終圍繞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科學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本院共承擔科研項目253項,其中,國家科技攻關項目35項,部重點項目53項,省、市科研項目23項,國際合作項目6項,博士點基金項目3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項,橫向合作43項。2002年,項目總經費額2300多萬元。這些項目中有88項已經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項),國家星火科技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獎44項(一等獎17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7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14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北京市星火科技一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成果獎4項,其它6項。已通過鑑定的成果6項。
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本院教師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0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和教材等150多種。學院還負責編輯出版《中國畜牧雜誌》 、 《草地學報》 等學術雜誌2種。中國草學會、中國馬業協會、中國動物數量遺傳學分會、中國動物營養學分會、中國養牛學分會、中國動物繁殖學分會、中國養豬學分會、中國家禽學分會秘書處等8個全國性專業學術團體掛靠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