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50年代末,筆者開始悟出規劃的魅力,從70年代至21世紀初,當規劃變為現實之後,它的魅力更加凸顯出來。在看到薄霧環繞,微風吹拂著的荒山變成了鬱鬱蔥蔥的山林之時,就像看到腰纏輕羅、裊娜婆娑舞蹈的少女之魅力;在看到田、渠、林、路、井五位一體的景觀之時,就像看到在大地上鋪蓋著一幅美麗的圖畫;在看到規劃的番茄批發市場,每天數千車輛進出穿梭及周邊鱗次櫛比的塑膠大棚之時,就看到現代農村經濟、農村市場的繁榮景象;在看到規劃了的村莊的農民安居樂業、逐漸富裕、受規劃實惠的農民民眾向我們衷心表示感謝之時,更感到規劃的內在魅力是何等深邃。規劃了的客觀世界,不僅有上述外觀之美,還具有把虧損企業變為盈餘、把農村懶漢變為致富的漢子、把窮村變富村、把破壞了的生態環境變為最佳化的生態環境、把不可持續發展變為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魅力。
作者簡介
張仲威,男,1924年出生,河南省杞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資深規劃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離休後被學院長期返聘。曾先後兼任國務院農業發展研究中心評議委員、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副會長、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副會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常委理事、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顧問、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畫學會理事、農業部成人職稱評審組副組長等職。1954年開始從事農村發展規劃科研、教學、實踐,創建了中國農村規劃團隊,與時俱進,多年來主持和參與了中國不同行政級別、不同類型的農村規劃和企業規劃多項。為中國“三農”發展作出了無私奉獻。
李志民,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工黨黨員,1941年6月出生,湖北襄陽人,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特殊津貼。現任中國農業大學老教授協會副會長、曾任北京市政府顧問團山區組顧問,曾任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委員。長期從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與發展規劃,擅長於從文化的角度探尋鄉村旅遊規劃以及區域經濟規劃。自2004年以來,主持和參與編制各地新農村規劃36個;主編和參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導論與策劃》叢書、《新農村經紀人培訓教材》等;為中國農業大學百年校慶獻“耕織圖百米長卷”,為中國老教協“新農村建設論談會”獻書150套,為“奧運會”、“殘奧會”金牌得主寫“牛勁”書法長卷。先後獲得中國農業大學“百年校慶先進個人”“服務新農村建設先進個人”“參與和服務奧運會先進個人”等榮譽和獎勵。
趙冬緩,男,湖南邵陽人。北京農業大學農經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曾留學德國霍恩海姆大學。現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兼研究所所長、校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等職;兼任中國農經學會秘書長、副理事長和顧問,農業部科技、軟科學、教學指導三個委員會委員暨學科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等。長期從事農村發展經濟與巨觀經濟管理方面的教學科研。先後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留學生50多名;講授農業計畫與發展規劃、國民經濟管理概論、發展經濟學、巨觀經濟決策與調控等課程;擔任《巨觀經濟計畫概論》《新發展經濟學教程》《農村經濟發展導論》《農業巨觀管理學》等教材和著作的主編;主持完成“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理論與方法”“農業巨觀調控與計畫指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等重點研究項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多項;先後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了“中國農業國際合作的回顧與展望”“中國農業發展之成就與前景”“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態勢與新對策”等學術報告。
張正河,男,河南開封人,管理學博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組織部專題主講教授,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專家顧問團成員,中國農業產業化學會副秘書長,多個省市政府的經濟顧問和相關部委的專家。主持省部以上科研課題4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社會成果等獎勵20多項;發表在《新華文摘》《管理世界》《財經研究》《經濟學家》《中國軟科學》《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國際貿易》《技術經濟》《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刊物上的學術論文140多篇;出版著作與教材20多部;策劃主持大型論壇30多個;主持企業、市、縣、村產業設計規劃40多個;培訓全國地市級幹部2500人,縣市書記(長)正職2000多人,副職5000多人;全國涉農企業負責人8000多人。擅長區域統籌發展規劃和農業企業管理諮詢。
趙竹村,男,漢族,1972年10月出生,山東省霑化縣人。先後在原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系及人文與發展學院發展管理系學習,進行鄉村發展規劃、農戶分化等問題研究,研究生畢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在中國農業大學工作,任黨委統戰部部長,兼黨校校務委員會委員,主講《中國政治經濟形勢分析》課程。近年來,多次參與河北、河南、北京等地農村規劃編制,以及東北縣域經濟發展模式、貴州畢節農業發展規劃等調研工作。擔任《農村規劃員培訓教材》(新型農民現代農業技術與技能培訓叢書之一)的主編,任副主編或參編的著作和教材有《農業職業道德》《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理論·實證·操作》《形勢與政策》等,發表論文30多篇。
李學祥,男,漢族,湖北省荊州人,高級規劃師,中國農業大學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博雅方略旅遊景觀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兼合伙人,北京市技術交易中心顧問,全國高協CHC農村合作經濟委員會顧問,多個縣市政府經濟發展顧問,農業部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中國之聲·致富早班車》欄目農業節目製作指導專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縣域經濟”等節目主講專家,多家涉農科技公司發展顧問,並擔任多家證券與投行機構涉農企業IPO項目諮詢顧問。先後主持和參與過《內蒙古杭錦旗現代農牧業發展規劃》《準格爾旗現代農牧業發展規劃》《河南駐馬店市君山莊園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發展策劃》《四川綿陽七彩谷主題創意農業園區發展策劃》《遼寧大連安波溫泉旅遊經濟區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襄陽一古隆中旅遊發展策劃》《河南欒川6個4A景區整體提升與創SA景區建設規劃》《北京順義光伏農業與創意旅遊園區發展規劃》《北京密雲溝域經濟發展規劃》《安徽朗坤農業物聯網與休閒旅遊園區發展規劃》等區域經濟規劃、科技園區規劃、旅遊發展規劃40多項,主持和參與編制特種動物養殖、動物副產品深加工、生物有機肥、果蔬加工、功能飲料、蛋白飼料加工、生物質能源、特色中草藥提取加工、生物農藥製取、特色農林機械裝備製造、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建設、生物資源加工與孵化中心建設等項目可研報告50多個。擔任《中國當代三農思想經典》副主編,策劃並編著《農本科技·現代農業產業研究與實踐》《農本科技·中國縣域經濟規劃與發展實踐》兩套叢書,其中《區域產業金融體系構建與政府管理工具設計》《中國縣域經濟規劃理論與案例分析》《涉農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策劃與投資開發指南》等著作即將與讀者見面。
圖書目錄
第一篇 20世紀50年代——悟出規劃魅力
領跑中國農村發展規劃60年的起點——以北京市海淀區韓家川村農業規劃為例(張仲威)
第二篇 20世紀60年代——顯出規劃生力
堅定不移去搞規劃——以河北省遵化縣建明公社規劃、北京市房山崇各莊崗上村規劃、北京農業大學分校(涿縣農場)規劃為例(張仲威趙冬緩)
第三篇 20世紀70年代——敢於規劃唯實
“田、渠、林、路、村綜合治理”規劃——以河北省藁城縣北樓公社朋學大隊規劃為例(張仲威)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的規劃——以河北省藁城縣北樓公社農業發展遠景規劃為例(張仲威)
大城市環式結構理論的套用——以北京市農業生產結構規劃為例(張仲威李志民)
第四篇 20世紀80年代——勇於規劃創新
京郊鮮活嫩副食品生產規劃——以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農場冷泉村規劃為例(李志民)
中國與聯邦德國霍恩海姆大學合作科研的先例——以京郊通縣麥莊肥料規劃實施結果驗證(張仲威張宏愛)
把“一村一品”引進中國農村規劃——以河北省徐水縣白塔鋪鄉綜合發展規劃為例(李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