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稅收優惠自古有之,源遠流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存在稅收優惠制度,只是由於當時經濟社會體制的原因,使得稅收優惠制度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影響不大、地位不高。但是,隨著20世紀80年代如火如荼的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經濟社會轉型的進程一浪高過一浪。由於稅收優惠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獨特功能,其地位得以彰顯,在我國長達20多年的快速發展進程中功不可沒。
我國現行稅收優惠制度是在1994年分稅制財稅體制的系統改革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就像中國經濟列車呼嘯前行的“潤滑油”一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正如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我們在前進中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新困難和新問題: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和區域經濟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比較困難,等等。基於此,我國稅收優惠制度的轉型也就成為必然。
作者簡介
劉海峰,1976年9月生,江西興國人,物理專業理學學士、財政專業經濟學碩士、稅收專業經濟學博士,長期從事地方財稅工作和政策理論研究,現就職於北京市國家稅務局系統,從事稅收征管和稅收政策研究工作,先後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經濟參考報》理論版、《中國財政》、《當代財經》等刊物公開發表學術及業務論文十餘篇,參與財政部“九五”規劃課題及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多項,參編《世界500強十二種經典管理工具》等著作2部,擅長從巨觀與策觀相結合的視角,進行經濟社會政策尤其是財稅政策的分析與論證。
目錄
0導論
0.1 選題背景及意義
0.1.1 選題背景
0.1.2 選題意義
0.2 國內外研究成果綜述
0.3 研究方法與結構
0.3.1 研究方法
0.3.2 研究結構
0.4 主要創新與不足
0.4.1 主要創新
0.4.2 主要不足
1稅收優惠基本理論研究
1.1 稅收優惠的內涵及外延
1.1.1 稅收優惠的內涵及其本質
1.1.2 稅收優惠的分類與比較
1.1.3 稅收優惠的經濟關係分析
1.2 稅收優惠的傳導機制
1.2.1 稅收優惠的制度基礎
1.2.2 稅收優惠的功能定位
1.2.3 稅收優惠的傳導路徑
1.3 稅收優惠制度安排的理論依據
1.3.1 對市場失靈的矯正
1.3.2 對公共品私人供給的激勵
1.3.3 推動經濟發展的制度安排
2我國稅收優惠制度的歷史演進
2.1 我國稅收及稅收優惠制度的變遷
2.1.1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稅收制度的變遷
2.1.2 我國稅收優惠制度的歷史變遷
2.2 我國現行稅收優惠制度的考察
2.2.1 我國現行稅收優惠制度的歷史背景
2.2.2 我國現行稅收優惠的制度安排
2.2.3 我國現行稅收優惠的制度特徵
2.3 對我國現行稅收優惠制度的再思考
3我國現行稅收優惠的制度效應
3.1 稅收優惠制度效應理論回顧
3.2 稅收優惠制度效應的實證分析
3.2.1 實證分析的基本思路
3.2.2 稅收優惠和外商直接投資
3.2.3 稅收優惠和基尼係數
3.2.4 稅收優惠與就業
3.2.5 稅收優惠和國內生產總值
3.2.6 稅收優惠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3.3 稅收優惠的多元回歸模型分析
3.4 我國稅收優惠制度效應的評價及啟示
4我國稅收優惠制度改革的目標與原則
4.1 我國稅收優惠制度改革目標定位
……
5我國銳收優惠制度的改革路徑
6 我國稅收優惠制度改革的保障機制
書摘插圖
0導論
0.1 選題背景及意義
0.1.1 選題背景
我國稅收優惠制度與我國稅收制度一樣,先後經歷了傳統計畫經濟時期、有計畫商品經濟時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三個主要階段。1994年,我國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遵循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簡化稅制、合理分權、理順分配關係、保障財政收入的指導思想,對稅收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同時對稅收優惠制度也進行了較大範圍的調整和清理,我國基本體現市場化取向改革精神的現行稅收優惠制度也主要在這一次改革中初步成形。這次稅改及時扭轉了稅收優惠制度失控的局面,稅收優惠的範圍有所縮小,但也保持了外資企業稅收優惠制度的相對穩定,進一步促進了引進外資、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等工作的開展,使對外開放水平和層次進一步提高。此外,區域、產業稅收優惠制度的作用在這一時期也得到充分體現,使東部沿海地區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對外貿易、發展外向型經濟等方面更具比較優勢,有力地推動了部分產業的升級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l994年我國的稅制改革雖然對稅收優惠制度進行了全面清理,使存在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因受客觀條件和主觀意識的限制,我國科學、規範的稅收優惠模式仍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稅制建設從來都只能是為一定時期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一個國家的稅制,只有依據不同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態勢和所面臨的歷史任務不斷地調整其制度目標,才能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充分發揮制度功能。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國際環境也在快速變化。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06年我國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5000美元,進人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根據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規律,在人均GDP處於1000~3000美元的時期,意味著一國經濟社會發展進人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也往往是社會矛盾最為嚴重的時期。當一國從低收人國家向中等收人國家邁進的時候,可能會面臨兩種不一樣的結局:一種可能出現一個“黃金髮展時期”,保持較長時期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實現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明顯提高,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另一種可能是出現一個“矛盾凸現時期”,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以及居民之間的各種利益關係日益複雜,如果處理不當,容易激發一系列社會矛盾,導致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徘徊不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