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層大氣和全球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並重,圍繞中層大氣、大氣物理過程、大氣和環境遙感等有關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旨在為臨近空間區域開發利用和安全、大氣物理過程遙感與監測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主要學科方向有:中層大氣過程及其天氣和氣候效應;大氣輻射、大氣與環境遙感;全球大氣電學、雷電與雷暴電學;先進大氣與環境探測技術。 實驗室成立於1995年4月。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層大氣和全球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LAGEO)成立於1995年4月。第一、二屆實驗室主任分別由呂達仁院士和陳洪濱研究員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周秀驥院士。
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凝聚和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並以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並重,圍繞中層大氣、大氣物理過程、大氣和環境遙感等有關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旨在為臨近空間區域開發利用和安全、大氣物理過程遙感與監測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主要學科方向有:1.中層大氣過程及其天氣和氣候效應,2.大氣輻射、大氣與環境遙感,3.全球大氣電學、雷電與雷暴電學,4.先進大氣與環境探測技術。
近五年來,實驗室承擔的國家和省部級各項科研項目達5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973”重大基礎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重點課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近三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其中SCI(E)論文60多篇,專利5項。

截止2012年8月實驗室有研究人員36人(4人返聘),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人才基金獲得者1人、海外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在職博士生導師6人,研究員13人、副研、高工1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2人。實驗室現有客座研究員3人,均為國外著名高校的知名專家。實驗室現有博士生24人,碩士生18人,博士後2人。

實驗室已成為我國培養大氣物理中層大氣高層次科研人才的搖籃之一,已有大批年輕有為的年輕學者從這裡脫穎而出,走進了世界著名的大氣科學研究機構,有大批青年學者成為國內大氣科學研究領域的學科骨幹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實驗室作為國內外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的平台,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港台地區等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與此同時,實驗室研究和技術人員也有數十人次到已開發國家和地區開展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

實驗室現有價值3000多萬元的科研儀器設備,並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為契機,研製和購入了大批國內外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增強了科研技術平台的建設。代表性的儀器設備有:大型VHF測風雷達系統、X波段都卜勒偏振雷達、DOBSON大氣臭氧垂直總量儀、平流層高空科學氣球發放、測控與回收等綜合技術系統、氣溶膠和輻射研究實驗平台、車載雷射雷達系統、臭氧及一氧化碳氣體分析採集及32米氣象塔、MODIS衛星資料接受平台、多參量高時間分辨雷電探測和記錄綜合觀測系統等。
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競爭、聯合”的運行機制。通過加強國際、國內學術聯繫,建立穩定的合作渠道,實現科技資源互補共享,旨在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家中高層大氣和大氣物理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高水平科研基地和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帶動國內相關學科的發展,成為既能服務於國家和國防目標,又能進行高水平科技創新研究的國內外一流實驗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